医生强调:一旦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这几件事别做,不要害了自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13:45 1

摘要:很多人开始只是觉得腰有点僵、有点酸,早上起床的时候弯不下去,蹲久了站起来得扶着膝盖缓半天,可偏偏就不当回事。直到有一天,腿也开始麻了,脚开始没知觉了,才开始慌。可那会儿,病可早就不是“忍一忍”能缓过去的了。

腰疼谁没疼过?搬个重物、坐久了、落枕了、睡姿不对,哪次不是忍一忍就过去了?

可问题在这——真要是“腰椎间盘突出”了,你还敢这么忍么?真以为自己是铁打的?就算是铁,也有断的时候。

很多人开始只是觉得腰有点僵、有点酸,早上起床的时候弯不下去,蹲久了站起来得扶着膝盖缓半天,可偏偏就不当回事。直到有一天,腿也开始麻了,脚开始没知觉了,才开始慌。可那会儿,病可早就不是“忍一忍”能缓过去的了。

为什么别人腰疼几天就好了,你却越拖越严重?为什么你只是多搬了几桶水,结果晚上就疼得翻不了身?这不是你“耐疼能力差”,而是你可能早就有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底子,只是你不信。

更扎心的是,很多人明明已经被医生明确告知“腰突了”,回家后还是该干嘛干嘛,觉得吃点止疼药、贴个膏药、稍微休息一下就能好。

结果呢?越来越严重,连鞋都系不上,连路都走不稳。再不注意,严重的甚至可能要影响排尿、排便——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你想象中的“扭到一下”“闪到一下”那么简单。它是椎间盘的结构被破坏了,内部的髓核跑出来压迫了神经,才让你疼、让你麻、让你活动受限。你再“硬撑”,只会越来越糟。

关键是,很多人出了问题不是“不治”,而是“治错”了。做了不该做的事,走了不该走的路。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些“千万别做”的事。不然,你可能不是在“保养”,是在“自毁”。

你以为“忍一忍”能过去的疼,其实可能是神经受压;你以为“多动动”是恢复,其实可能是在把突出的部分越挤越出;你以为“按摩、拔罐、热敷”是缓解,其实可能正在加重炎症、加剧破坏。

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太早去按摩,尤其是那种“咔咔响”“一整套下来让你感觉筋骨都活了”的推拿。可你知道吗?当你的椎间盘已经突出了,靠得就是周围那点结构在“勉强维持”。

你轻轻一按,可能还缓一缓;你一激烈,反倒可能压迫得更严重。神经根本来就红肿、敏感,再一刺激,立马加重。

很多人对痛点不分青红皂白地“热敷”。听起来很合理,疼嘛,热一热就舒服。可问题是,腰椎间盘突出初期,很多时候会有炎症反应。你这时候热敷,无异于给火上浇油,痛是会缓一会儿,但那是麻痹了神经,不是解决了问题。炎症水肿反而可能因此加剧。

再说运动这事儿。有人听说“不能躺,要动”,于是开始练瑜伽、拉伸、深蹲,甚至还跑步、跳操。可你想过没有,那些动作对腰椎负荷有多大?

瑜伽里的前屈动作、倒立动作、扭转动作,对本就“破了”的椎间盘压强极高。有些动作甚至会让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被直接挤压,压得更厉害。

你是想恢复,还是想“送它一程”?不懂原理就瞎练,只会适得其反。核心肌群确实该锻炼,但不是随便拉一拉就行的。该静的时候静,该练的时候练,顺序搞错了,只会越来越难受。

还有一点特别容易忽视,就是“久坐”和“久站”。这两件事,简直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催命符”。

你以为坐着是休息,其实是让腰椎压力集中在前后端,长时间坐着,椎间盘就像被压扁的果冻,里面的髓核往外挤。站久了也一样,重力作用下,整个脊柱承重,稍有不稳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别再认为“坐着就轻松”。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最怕的不是走动,而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坐一会儿就得起来,站一会儿就得换个重心,这不是“作”,这是在保护你那已经受伤的腰。

日常生活中,还有个细节特别容易被忽略,就是“搬重物”。很多人就是因为某一次搬水、提米、搬孩子,腰忽然就炸了。你以为是巧合?不是,是压强到了极限。

而最危险的是“弯腰搬东西”。弯腰的动作,会让腰椎间盘前侧受压,后侧突出的部分直接被挤压到神经。突出的髓核像被挤爆的牙膏,越挤越多,疼得你直不起腰。

那该怎么搬东西?不是不搬,而是要用蹲下+起身的方式,靠腿部发力,不是靠腰去拽。别小看这个动作差别,能不能保护住你那节椎间盘,就看你愿不愿意多蹲一下。

还有人听说“睡硬板床好”,于是连垫子都撤了,直接睡木板。结果第二天起床,腰更疼了。脊柱生理曲度是有弧度的,太硬的床会让腰部悬空,反而增加了腰肌紧张和椎间盘压力。真正适合的,是有支撑但不死硬的床垫,能承托腰部曲线,不压迫、不悬空。

说到底,腰椎间盘突出,不是“不能动”,也不是“多动点就好”,而是要“动得对”。不是“怕疼就不碰”,也不是“咬牙就能撑”,而是要“科学生活”。

你可以照常生活,但不能照常胡来。饮食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钙、镁等营养元素,促进软组织修复;生活习惯上,要避免熬夜、情绪紧张,因这些都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坐垫要软硬适中,办公椅最好有支撑腰椎的靠垫;开车时间长了要适时停车活动;连打喷嚏、咳嗽的时候,都要注意姿势,不然一用力,哪怕一点小震动,也可能让突出的部位受牵拉。

有些话听起来像唠叨,但经历过的人都懂:腰一旦坏了,很多事你就得重新学着做。穿鞋要靠椅子,起身要扶着床,连洗头都得分前后。不是你变脆弱了,是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挥霍”身体了。

很多人愿意花几千块买按摩仪、贴膏药,却不愿意改掉每天坐太久的习惯;愿意吃止痛药,却不愿意练练核心力量来支撑腰椎。你说这是不懂,还是不肯懂?

最后想说,腰椎间盘突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为自己还撑得住。越早接受现实,越早学会科学保护,越可能避免病情加重。别等到需要别人搀着走,才后悔当初没听医生一句话。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2):881-889.

[2]中国康复医学会.腰椎退行性疾病康复指南(2020年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0):1123-1129.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慢性疼痛管理与康复技术指南(试行)[S].2021.

来源:浓由重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