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1℃的城市,体验360度的人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08:16 2

摘要:4月10日—12日,以“景城共建 融合发展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的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顺市举行,这一精心呵护、持续打造的盛会成为推动贵州旅游业与关联领域协同创新的关键载体。

本报记者 黄 娴

4月10日—12日,以“景城共建 融合发展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的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顺市举行,这一精心呵护、持续打造的盛会成为推动贵州旅游业与关联领域协同创新的关键载体。

安顺市处在贵州、云南两大旅游热点的连接线上,是贵州乃至国内较早发展旅游的地区,不仅有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为代表的世界级自然珍宝,还有安顺古城、屯堡文化等为代表的现象级文化瑰宝,更有夏季平均气温21℃的凉爽气候。

近年来,安顺市深挖资源存量、创新业态增量、提升服务标准、共享产业红利,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近5900万人次,增长11%;接待过夜游客超1300万人次,增长20%。

“不管是吃货、文人,还是夜猫子,都能在安顺找到自己的所爱。”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恒斌表示,安顺市正积极打造“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品牌,让如今的安顺更好看、更好玩。

守正创新,老景区有了新景色

这个春天,贵阳游客张畅决定前往安顺,再去打卡一次曾经到过的黄果树瀑布。与上次不同,此行他选择的时间是在夜晚。

夜幕降临,瀑布景观台前人头攒动。七彩灯光从峡谷两侧倾泻而下,水雾在光束中翻涌升腾,将瀑布化作一幅流动的星河画卷。远处,瀑布流水声与铜鼓的浑厚节奏交织,游客的热情在夜色中被点燃。“太震撼了,这次看到了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张畅不时按下手中的相机快门,记录下眼前一幕幕震撼的场景。

黄果树瀑布是享誉海内外的老牌景区。2021年,安顺在守护好、传承好当地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国内首个以5A级自然峡谷景区为载体,以瀑布为核心,借助舞美、灯光、音响、投影、雾森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夜游黄果树”。

白天看到的是飞流直下的恢宏大气,夜晚领略的是水光互舞的视觉冲击。项目推出后进入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广受游客欢迎。2024年,600万人次前来黄果树打卡,创下历史新高。

山水上再雕琢,让一帘瀑布获得多面精彩,文化上再打磨,换来古老文化的时尚体验。

走在平坝区天龙屯堡古镇的石街上,游客李艳丽被一股浓郁咖啡香气吸引。循着香味,她走进了一家装修特别的咖啡店。店铺墙面保留了屯堡传统建筑的石墙,店员穿着屯堡人的传统服饰……“不由自主就点上一杯咖啡,细细品味其中的香味,也品味着屯堡文化与历史。”李艳丽说。

“600年石头城堡里喝咖啡”的体验,是安顺在传统旅游资源上创新开发新业态的缩影。600年前,明朝“调北填南”,一大批江南地区的军民迈入黔中大地,与本地居民共同孕育出独特的屯堡文化保存至今。为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安顺市推动屯堡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体验项目。

亲子、研学、节俗、美食、生态田园……安顺将屯堡文化元素与各种体验融合,开发屯堡特色工艺作坊、屯堡民宿客栈、屯堡文化主题咖啡吧等业态,让旧州、天龙、云峰、鲍家屯等屯堡历史文化古镇从景区变成可以深度体验的度假区。

老景区的新景色,让李艳丽决定多待一段时间,把几个屯堡古镇都体验一番:“在安顺看到的文化遗产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跨界融合,新业态带来花式玩法

坝陵河上,世界首座山区峡谷千米级跨径桥梁静静伫立。桥体内部,一群游人穿行其中,伴随着一声呼喊,一人从中一跃而下——这是坝陵河大桥上的一场滑翔伞挑战。

滑翔伞爱好者张翔星起跳后在两分钟内顺利完成特技动作:“在运动中,桥、山、河、水尽收眼底,是一次奇妙的体验。”

大桥为何能开展观光极限运动?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长赵雄介绍,坝陵河大桥全长2237米,桥面至水面370米。发挥巨大的水面高差优势,大桥在设计上创新融入观光电梯、观光通道,成为国内少有、贵州首座可进入桥体内部旅游观光的超级工程大桥。

“在观光基础上,大桥规划高空蹦极、低空跳伞等游玩项目。”赵雄说,2019年,坝陵河大桥刷新了吉尼斯蹦极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最高商业蹦极跳设施,也成为海内外极限运动爱好者与桥梁爱好者的优选“打卡”目的地。2025年1月以来,坝陵河桥梁博物馆接待国内外研学、旅游等团队近80个。

花式玩法不止出现在大桥上。每当周六,安顺古城文庙广场,特别的歌唱活动如约开展。台下,游客陈静宜打开手机的闪光灯,和朋友一起跟随音乐节拍挥动双手……

这场由当地文旅部门推动的活动名为“帮帮唱”。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重构传统演唱活动的举办模式——邀请本土乐队、网红歌手等现场演绎,带领游客分方阵以合唱、对唱的方式,穿插敬酒、歌词接龙等环节,让市民游客全方位参与互动。

“与以前参加的演唱会不同,游客可以现场帮唱、打分,更像一个沉浸式的开放舞台。”陈静宜说,这场活动解锁了演唱会的新玩法。

看似音乐会,实际是安顺为游客打造的跨界玩法。近年来,安顺积极将体育、桥、音乐会等与旅游深度融合,催生出桥旅、体旅、“跟着演唱会去旅游”等沉浸式、互动式、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加深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

提质增效,开放环境吸引四海游客

3月以来,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的樱花如期绽放,美丽的樱花在网上走红,成为贵州春季赏花“顶流”之一。正在安顺旅游的张国鑫一行计划将其纳入行程,但景点小众,离市区60公里,樱花园的可达性让一行人有些犹豫。

顾虑很快打消。张国鑫在网上查到,3月22日,安顺市开通市区往返黄腊樱花园核心区旅游专线,乘上专列就可享受“无缝接驳+景区导览”一站式服务。专线还专门设置途经黄腊乡特色村寨、油菜花海布依族民居的线路。张国鑫游玩之后感慨:“景色美,民族风情浓郁,这趟行程很惬意。”

惬意的体验来自全新的理念。近年来,安顺从旅客视角出发,对标国际化标准,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提升旅游服务,确保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将安顺的金刺梨和红肉创新搭配出一道美食。”前不久,安顺厨师柏雄飞参加了一场政府主办的美食比赛,作品凭借出彩的搭配和新颖口味广受关注,“为的是突出安顺特色,让游客记住安顺味道。”

通过大赛深挖美食内涵只是一角,安顺推出《安顺美食地图》,评选出50家“安顺老字号”餐饮小吃店,依托安顺古城和顾府街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确保游客在安顺吃好喝好。

不止吃出新味道,安顺推动全市酒店扩容升级,让游客住出新体验。3月底,位于龙宫风景名胜区入口处的民宿项目施工现场,几十名工人加紧施工。“确保6月中旬高峰期试营业,为游客就近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供给。”项目现场负责人吴小刚说。

目前,安顺还对照国际化服务标准,在黄果树等重点景区持续配套相关服务。专门增设境外游客服务窗口,配备专业翻译器,建立了全省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付服务中心……2024年6月至2025年2月,黄果树景区国际游客同比增长85.44%。

“如果,我们在安顺遇见,蔚蓝的天,你灿烂的脸,像一幅美丽的画面……”走进安顺古城,很容易听到一首《安顺遇见》。这首歌曲是一个湖南小伙子对安顺姑娘一见钟情后写下的,讲述他们的安顺爱情故事。二人在古城开了一个小店,传唱《安顺遇见》,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打卡。

全链赋能,美丽产业添彩幸福生活

走进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幺铺镇羊场村,错落有致的楼房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每到夏季,这里的村头巷尾游走着不同乡音的避暑游客。

游客的到来,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年来,安顺对重点村寨进行整体改造,创建康养旅居示范村,为游客提供康养旅居服务。抓住机遇,村民谢朝飞开起了民宿,打造16个房间,32个床位,“环境好,价格适中,客房很受欢迎,每年收入十多万元。”

抓住机遇的还有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今年3月,村门口的油菜花成为游客打卡点。凭借松糕粑的制作技艺,村民鲍红秀在巷口开起小店。“游客喜欢品尝本地特色,每天销售500元左右没问题。”鲍红秀笑得合不拢嘴。目前全村摆摊销售小吃、特色农产品的农户近200户,既满足了游客需求,又实现了增收。

富民更兴业。“以前是自己生活用的蜡染,现在做成了工艺品。”在黄果树旅游区石头寨村,蜡染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伍琴说,游客多后,蜡染被开发成桌布、手提袋、壁挂、方巾等产品,每年收入有20万元左右。如今,石头寨有超过10家蜡染作坊,形成一条独特的产业风情街。依托旅游,享有“东方第一染”美誉的安顺蜡染,既是文化也成了产业。

带动的效益还在延伸。“旅游带动了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孕育了一条新的产业赛道。”在安顺古城,一家文创店的负责人段瀑虹告诉记者,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自然景观和民族服饰等地方文化元素,被巧妙设计成了冰箱贴、马克杯、书签等文创商品,种类多样,生动有趣。

文创店里,600余种产品琳琅满目,一款特别的帆布袋格外受游客欢迎。这款袋子用布依族纹样点缀,印有“安”“顺”二字。“袋子寓意很好,买上一个,就把‘平安顺意’带回家。”爽快埋单,河北游客宋玉杰满眼欢喜。

(龙章榆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10日 第 10 版)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