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罗永浩之争引发关注,预制菜概念龙头股强势涨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3:35 1

摘要:最近餐饮圈突然被一场“嘴仗”点燃。事件的两位主角——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罗永浩,一个是传统餐饮企业家,一个是知名创业者兼公众人物,围绕“预制菜”的争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交锋。

最近餐饮圈突然被一场“嘴仗”点燃。事件的两位主角——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罗永浩,一个是传统餐饮企业家,一个是知名创业者兼公众人物,围绕“预制菜”的争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交锋。

结果不仅让西贝陷入舆论风暴,还让千味央厨这类预制菜概念股迎来涨停。一场看似偶发的争论,实则暴露出当前餐饮行业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预制菜并不被消费者抵制,信息不透明才是问题核心。

罗永浩在直播中提到,自己已不再是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正常乘坐飞机。他顺带提了一句:“不像有些餐饮公司,用预制菜还要硬说不是。”这话虽没点名,但网友迅速联想到西贝。

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社交平台回应,强调西贝没有用预制菜,而是采用中央厨房模式。

罗永浩则直接回怼,指出所谓“中央厨房”在行业里本就归类为预制菜。两人你来我往,话题迅速发酵,#西贝否认预制菜#、#罗永浩开撕西贝#等词条登上热搜。

同时资本市场也做出了反应。预制菜概念股千味央厨直接涨停,全天封板。作为西贝的供应商之一,这家企业恰巧也是KFC、老乡鸡等连锁品牌的预制菜提供商。

这场争论的核心其实并不复杂。是预制菜本身有错,还是企业对外宣传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落差?

从数据来看,预制菜并非“人人喊打”。KFC就是典型例子,几乎所有产品都是预制菜,但从未隐藏这一点,消费者依然接受度很高。

反观西贝,长年打出“现做现炒”“古法手工”的口号,却在供应链中使用了预制菜供应商千味央厨的产品,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容易引发公众质疑。

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希望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当一边宣传“手工制作”,一边却使用标准化工业产品,哪怕产品本身没问题,也会让人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而千味央厨涨停,似乎从侧面证明了市场对预制菜的认可。但从公司2025年半年报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86亿元,同比下降0.72%;

· 归母净利润3579万元,同比下降39.67%;

· 经销商数量减少18.54%。

这组数据说明,预制菜行业并非如表面那样风光。尤其是对核心大客户依赖度过高,一旦合作关系变化,便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直接冲击。千味央厨对第一大客户百胜中国(KFC)的营收占比超过21%,但增长几乎停滞,仅为0.28%

这也能解释为何公司近期加速向C端(家庭场景)拓展,推出“千味解忧炸货铺”等子品牌,并尝试与盒马、沃尔玛等零售渠道合作。

预制菜企业正在从“藏在后厨”转向“走向前台”,而这正是舆论争议的核心所在——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现炒”,而是“明白”。

这次事件中,西贝并非因为使用预制菜而遭批评,而是因为其反复否认。贾国龙一再强调“没有预制菜”,却未能对供应链中使用的冷冻产品做出准确解释。

对比来看,KFC、麦当劳等品牌从不回避标准化工艺,甚至将工艺流程写入食品说明书。这才是消费者信任其产品的基础。餐饮企业不是不能用预制菜,而是要让消费者“知情后自愿”。

这场从社交媒体延烧到资本市场的舆论风波,问题早已超出“菜是现做还是预制”的范围。而消费者需要的是“知情权”,企业要做的是“信息披露”而非“文字游戏”。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