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炭疽的风险不一定只在牧场里,可能藏在菜市场的肉摊前、家里的厨房中,甚至散步时遇到的病死动物旁。今天就从大家最常接触的饮食、动物接触、职业操作三大场景入手,教你用简单方法避开风险,把“安全”落实到生活细节里。
每年7-9月是炭疽的高发时期
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炭疽的风险不一定只在牧场里,可能藏在菜市场的肉摊前、家里的厨房中,甚至散步时遇到的病死动物旁。今天就从大家最常接触的饮食、动物接触、职业操作三大场景入手,教你用简单方法避开风险,把“安全”落实到生活细节里。
01
饮食篇
从“买肉”到“下锅”,3步守住“入口关”
“吃”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而消化道炭疽恰恰是通过“问题肉”进入人体的。
第一步:买肉认准“双证”。选购牛羊肉时,优先查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缺一不可;警惕无证件的“自宰肉”“散养肉”。
第二步:生熟分开防污染。避免生熟共用砧板、刀具、容器,以防生肉可能携带的炭疽芽胞杆菌交叉污染。
第三步:肉类彻底煮熟。需确保肉类中心温度达70℃以上并持续加热30分钟,可通过肉色变灰白、无血水渗出判断。
02
动物接触篇
遇到这些情况,“不碰、不捡、及时报”
除了吃,接触动物或动物尸体也是感染炭疽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农村养的家禽家畜,还是城市里的宠物、户外的野生动物,都可能存在风险,关键是要记住“不碰、不捡、及时报”。
第一不:不自行处理不明原因死亡动物。农村居民发现家禽家畜死亡,切勿自行屠宰、解剖、食用或丢弃。应立即联系农牧部门或动物疫控中心,由专业人员处理,期间避免靠近,不让小孩、宠物接触周边环境。
第二不:不触碰户外病死野生动物。大家在散步、露营时遇到病死野生动物,不好奇触碰、捡拾或带回家食用,需立即远离,可拍照记录位置并联系林业部门或动物疫控中心处理。
清洁观察:宠物接触流浪动物后做好清洁观察。宠物接触流浪动物或户外不明物体后,主人可用温水加宠物沐浴露清洗,重点清洁接触地面部位(如脚掌、腹部下方等);若宠物爪子有伤口,需用碘伏对伤口进行彻底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后续观察宠物是否异常,自身清洗宠物后需用肥皂水洗手20秒以上。
03
职业操作篇
高危人群必看,“防护+消毒”两步走
对于牧民、屠宰工、皮毛加工者、兽医等经常接触动物及其制品的职业人群,感染炭疽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必须做好专业防护,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一步:工作时全副武装。穿戴防水工作服、加厚橡胶手套、口罩、工作帽和护目镜,确保皮肤不暴露。
第二步:工作后彻底清洁。在工作区脱下防护装备,工作服用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一次性用品投入专用垃圾桶。用肥皂水洗手20秒以上,有伤口处用碘伏消毒,回家后再次洗澡换衣。
最后提醒
出现这些症状,别拖延,立即就医!
不管是在哪个场景,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接触过动物或动物制品”,方便医生快速诊断:
1.皮肤出现瘙痒性斑丘疹→无痛性水疱→出血性水疱→浅溃疡→黑色焦痂,周围红肿但不疼;
2.突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排血水样便;
3.发热、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症状类似感冒,2~3天后病情突然急剧进展,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咯血等。
其实,炭疽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不会通过说话、握手等日常人际接触传播,普通人群只要做好饮食安全、不随意接触病死动物,感染的概率极低。只要我们把这些防护方法落实到生活的每个场景里,就能轻松避开风险,安心生活。
来源:汉源健康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