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瞅着屏幕里卢卡·东契奇那张憋屈的脸,汗跟水龙头似的往下淌,一个人运球、突破、顶着三个人往里扔,那感觉,哪是打欧洲篮球锦标赛啊,整个一悲情英雄史诗。
我跟你说,第四节打到一半,我就把电视声儿给关了。
不是比赛不激烈,是看着堵得慌。
你瞅着屏幕里卢卡·东契奇那张憋屈的脸,汗跟水龙头似的往下淌,一个人运球、突破、顶着三个人往里扔,那感觉,哪是打欧洲篮球锦标赛啊,整个一悲情英雄史诗。
最后比分定格在99-91,斯洛文尼亚回家,这结果,我一点儿都不意外。
开场那会儿,剧本可不是这么写的。
东契奇跟个逛自家后花园的大爷一样,第一节就刷了十几分,斯洛文尼亚全队打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我当时还跟朋友发微信吹牛:“瞧见没,这就是欧洲篮球的天花板,德国队今天得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结果呢?
脸疼。
德国男篮这帮人,就是球场上的“老实人”,看着人畜无害,下手贼黑。
他们没啥花里胡哨的动作,战术也简单粗暴,就是用身体怼你,用速度冲你,一遍不行就两遍。
施罗DER,那个在NBA被人嫌弃独的家伙,回到国家队简直就是发动机附体,小摩托一开,嗖一下就杀进去了,你拦不住,一拦就是犯规。
还有瓦格纳兄弟,哥俩轮流在内线搅和,干的都是蓝领的活儿,但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打法,把斯洛文尼亚的节奏给搅得稀碎。
这就得聊聊东契奇了。
他拿了39分9篮板7助攻,这数据,放谁身上都得吹上天。
但篮球这东西,有时候数据会骗人。
斯洛文尼亚整场比赛,几乎就一个战术:球给东契奇,其他人看戏。
这打法顺风顺水的时候,那是巨星时刻;一旦被对手掐住,就成了全队的“便秘时刻”。
你看看斯洛文尼亚其他球员那三分命中率,39次出手只进了9个,简直惨不忍睹。
这不是手感问题,是心态崩了。
当你的战术核心被对手用人海战术活活消耗时,其他人站在外线,连出手的自信都没了。
这事儿在篮球史上可太常见了。
当年的阿伦·艾弗森,拖着一身伤病把76人带进总决赛,够英雄吧?
结果呢?
还不是被OK组合打得没脾气。
我们总喜欢歌颂这种孤胆英雄,觉得特悲壮、特带劲。
可竞技体育的逻辑是,你一个人再牛,也打不过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
德国队赢球的秘诀,不在于他们有多厉害的超级明星,而在于他们人人都能打,人人都是体系的一环。
他们全场罚了37次球,比对手多了整整15次,就靠着这点“不体面”的打法,硬生生把比赛给磨下来了。
说白了,德国队主教练戈登·赫伯特这老哥,压根就没想过怎么防死东契奇,因为他知道那不可能。
他的策略是“放你单打,累死你;切断你和队友的联系,让他们变成废物”。
这招太毒了,斯洛文尼亚就这么一步步掉进了陷阱。
到了第四节,东契奇的体力明显跟不上了,几次强攻都以打铁告终,而他的队友们,早已习惯性地把锅甩给他,自己却站不出来。
所以啊,别再吹什么“一个人扛起一支球队”了。
这话说出来好听,但现实往往很残酷。
当一个球员需要用近乎变态的数据才能勉强维持比赛的悬念时,这支球队本身就已经病入膏肓了。
东契奇是强,但他不是神。
他需要帮手,需要有人在他被包夹时能站出来投进那个该死的空位三分。
这场欧锦赛的失利,对年仅23岁的东契奇来说,未必是坏事。
至少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想拿冠军,光靠自己是不行的。
下一次,当他再站上这种生死战的舞台时,或许会更懂得如何相信队友,如何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毕竟,篮球皇帝也需要皮蓬,不是吗?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