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邱县分局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为己任,不断优化执法监管方式,创新服务企业理念,营造良好自然生态,有效提升了县域环境质量。今年1月1日—8月31日,邱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05,同比下降15.2
本报讯(通讯员吕智强)今年以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邱县分局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为己任,不断优化执法监管方式,创新服务企业理念,营造良好自然生态,有效提升了县域环境质量。今年1月1日—8月31日,邱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05,同比下降15.27%;PM2.5浓度为35.4μg/m2,同比下降23.71%;PM10浓度为69.4μg/m2,同比下降15.67%;优良天同比增加19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天。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得益于我们能够精准溯源、精准治理和精准减排。”邯郸市生态环境局邱县分局局长韩志广介绍,为严控扬尘污染,全县在建项目全部以标准化工地建设为目标,严格落实了“三个底色、一个到位”要求,使建筑施工现场防尘网冲洗见底色、楼体内部地面冲洗见底色、施工现场内部道路冲洗见底色,确保扬尘治理措施到位。对线性施工合理规划了土石方开挖和存留时间,减少动土面积、缩短工程周期。同时,对工业企业、平交路口、裸土裸地、露天停车场、城乡接合部、闲置场院等9个重点领域扬尘源逐一制定了治理措施,实现“一源一策”,科学施策,精准治理。对臭氧这一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开展防治攻坚行动,将6—9月份作为重点管控时段,全面加强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综合整治,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降低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
水环境质量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生态底色,邱县制定了涉水系统包联责任制,乡镇承担属地责任,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相关单位承担监管责任,三位一体,连带分包,形成了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职责不到位后续必问责的工作导向,从而将治水压力层层传导,凝聚了工作合力。生态环境局将全县37个入河排污口、14家涉水工业企业、4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2个工业园区等均纳入系统管理范围,结合涉水填报系统在邱县生态水网示意图上绘制各排污节点位置图,精准掌握每条河渠排污口数量及位置等情况。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不缺不漏”的工作要求,对老沙河、合义渠、宋八疃渠采用人工徒步排查,对辖区内所有排污口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全覆盖、无遗漏,从源头把好“入河闸门”。今年1—7月份,邱县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断面比例100%。其中,省考老沙河小屯闸、合义渠城角村断面平均水质均为Ⅱ类,市考宋八疃渠宋八疃渠桥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
为扎实推进“净土清废”行动,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目标,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守好源头防线。农村生活垃圾已整治坑塘278处、闲散宅基389处,对全县14条河渠全面排查,完成问题整改114处。305处村内及周边坑塘全部“挂牌上岗”,明确责任人、设置围挡与标识牌,125处破旧标识牌更新换代。日常巡查与群众教育双管齐下,让“污水乱排、垃圾乱倒”成为历史,坑塘重现“碧波荡漾、鱼虾浅游”的生机。守好准入红线。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调查用地单位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进行初审,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守好利用底线。对16家涉废企业加强了监管,发现的问题已立即改正,在固废管理信息平台申报率达100%,月报率达100%,实现危废转移处置信息化管理达标。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