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刊|中国共产党领导桂林文化抗战的历史和功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2:14 1

摘要:文化抗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创作抗战和爱国主义文艺作品,传播民族文化和抗战思想,教授战斗技能和革命知识,达到唤醒民族独立意识、推进民族力量汇聚、激发战斗意志的目的,为全民抗战提供强大的精神武器。它与军事抗战等形式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战的整体,

文化抗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创作抗战和爱国主义文艺作品,传播民族文化和抗战思想,教授战斗技能和革命知识,达到唤醒民族独立意识、推进民族力量汇聚、激发战斗意志的目的,为全民抗战提供强大的精神武器。它与军事抗战等形式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战的整体,为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前,桂林是一座仅有7万人的小城。全面抗战爆发后,桂林成为中国文化抗战的大据点、著名的抗战文化城、重要的抗战文化诞生地和传播地。桂林文化抗战的兴起,离不开战争局势的发展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也离不开桂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积淀,而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桂林的文化抗战——桂林人口激增至50万,数以千计的文化人士聚集这里,创作大量爱国主义作品。出版物在一个时期里占大后方出版物的80%,抗日文化运动蓬勃开展,桂林成为享誉全国的抗战文化城。

桂林文化抗战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阶层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文化活动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体现在倡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复杂的统战工作,使国民党桂系执行较开明的政策,造就了有利于抗日进步势力发展的民主政治环境。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创作了《我爱这土地》《桂林的轰炸》《秋声赋》《梁红玉》等文艺作品,举办了万人大合唱、街头诗画展、岩洞教育、西南剧展等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形成了声势浩大、持久不衰的文化抗战斗争。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中共中央南方局做出在桂林建立抗日文化大据点,开展文化抗战的战略部署。周恩来迅速布置在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复刊《救亡日报》、建立西南抗敌演剧队联系据点等工作,并安排了4支党领导的文化队伍,联络众多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开展大量爱国救亡文化活动。皖南事变发生后,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一度走向低潮。中共中央南方局为此又派党员前来桂林,与原八路军办事处领导的地下党组织恢复联系,在桂林成立党的文化工作小组,领导桂林文化界统一战线工作,并规划和部署桂林抗日文艺运动,筹备举办西南戏剧展览会等,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当代广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