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店之初,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店内丰富的轮胎陈列。据陈店长介绍,月销300条轮胎中,一半以上是朝阳1号产品。
在轮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门店为客流发愁、为利润挣扎。
然而,在杭州下沙,有一家中策车空间工厂直营店却创造了月销300条轮胎的业绩。
这家经营了13年的老店,究竟做对了什么?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值得行业借鉴的秘诀?
近日,车与轮团队带着这些问题探访了该店,并与店长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高端国货的精准突围:以产品力破局
王牌产品:对标国际一线品牌
进店之初,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店内丰富的轮胎陈列。据陈店长介绍,月销300条轮胎中,一半以上是朝阳1号产品。
这款轮胎作为中策橡胶旗下的高端产品,直接对标国际一线品牌。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客户的高复购率——现场一位客户已经是第三次到店复购朝阳一号轮胎,并且明确表示“我认准了国货,认准了朝阳1号,以后不会再去买那些国际一线品牌轮胎了”。
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国货轮胎在品质上的长足进步,当产品力足够强大时,客户自然会用脚投票,形成持续购买的良性循环。
智能备货:864原则实现即时满足
“随到随换”是这家店的另一大特色。面对成百上千种轮胎规格,如何平衡库存成本与客户需求是个难题。他们采用的“864备货原则” 给出了完美解决方案:热销规格备8条,常用规格备6条,其他规格备4条。
对于更冷门的规格,他们依靠代理商的分仓系统,实现了“最长一小时”的调货速度。
这种前置仓思维,完美契合了当下“即时零售”的趋势,既控制了库存成本,又确保了客户体验。
全域营销: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策略
线下精准引流:60秒查胎转化洗车客户
许多轮胎店都在尝试增加洗车项目,但如何将洗车客户转化为轮胎客户?这家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60秒快速查胎服务。
每台进店车辆都会享受“一看二摸三测”服务:看轮胎有无外伤和老化;摸内侧有无鼓包和变形;测花纹深浅度。检测结果会通过微信发送给客户,并附上专业建议。
“我们不是强行推销,而是让客户了解自己轮胎的状况”,陈店长表示。这种专业而不强势的方式,既建立了客户信任,也为后续转化奠定了基础。一位使用了7年轮胎的客户,就是在洗车后接到更换建议,最终成为店内客户。
线上全域营销,构建流量矩阵
面对流量难题,这家店采取了全域营销策略:一方面在天猫、抖音、高德、美团等平台开设旗舰店;另一方面开发自有小程序,支持客户预约服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款同价”,有效避免了渠道冲突,保护了零售商利益。
同时,店内在晚间6-8点的黄金时段还会开展直播,采用“厂店联播”形式,最大化获取流量。
极致服务:标准化流程打造专业体验
好产品需要配以好服务,才能最大化客户体验。这家店在服务流程上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从拆装、动平衡到紧固螺丝,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我们坚决不用电动或气动扳手直接拧螺丝”,陈店长详细解释道,“而是先人工手动预拧,再借助工具,最后用扭力扳手将每颗螺丝紧固到标准的128牛米。”这种对细节的执着,确保了轮胎安装后不会出现抖动等异常情况,也为门店赢得了专业的口碑。
在轮胎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当下,专业化的服务流程恰恰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客户可能说不清为什么在这里换胎更“舒服”,但这种专业体验会让他们成为门店的忠实拥趸。
结语:回归本质,创造价值
作为工厂直营店,它并没有“官架子”,反而更像一家普通门店。陈店长道出了直营店的三大使命:品牌宣传、标杆样板、项目测试。
“我们通过直营店测试各种项目,让代理商和门店少走弯路。”这种思路值得行业深思——工厂不再是单纯的供应商,而是成为合作伙伴的成功赋能者。
而中策车空间杭州下沙店月销300条轮胎的秘诀,归根结底是回归商业本质:好产品、好服务、好体验。
中策车空间杭州下沙店的成功经验,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一是坚持产品为王,用高品质产品赢得客户认可;
二是建立服务标准,用专业化服务打造差异化优势;
三是优化库存管理,用智能备货实现即时满足;
四是创新引流方式,用增值服务创造转化机会;
五是拥抱全域营销,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在轮胎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些经验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从业者前进的方向。正如陈店长所说:“希望全国的经销商朋友和同行都能挣到更多的钱。”而这,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来源:车与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