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加班回来的爸妈刷到这条,只想问:孩子被网暴那天差点跳楼,谁在12点前拉住的?
深夜加班回来的爸妈刷到这条,只想问:孩子被网暴那天差点跳楼,谁在12点前拉住的?
杭州初一女生3月25号晚躲在教学楼天台,班主任和校心理老师冲到现场,一句话“我在”把孩子从围栏边牵回来。
贵人根本不是神仙,是那些还在体制里拿死工资却肯为你跑一趟的人。
他们没在朋友圈晒“救了谁”。
只是第二天班会照旧,把女孩名字隐去讲了五分钟情绪自救,全班悄悄鼓掌。
原来同学的善意能挡子弹,老师的一句肯定值半条命。
爸妈看完监控哭了:不是自己把孩子劝下来的,是平时没注意的那些人。
孩子后来写了一行字贴在课桌底:“我也想成为别人的充电宝。
”这句比感恩文里的大词更杀人。
三十岁以上的都懂,当年借你500块交房租的兄弟,现在可能就是你娃的小学理事。
命运的复利不是利息,是人情在岁月里生了根。
现在贵人早就进化了。
上海某公益App给抑郁孩子配对大学生陪聊,一小时五块钱,后台排队两万人。
直播间里“树洞姐姐”每晚9点连麦,弹幕刷屏“别跳”。
谁再说网络只会害人,先去看看屏幕那头的志愿者。
有研究说,有邻居帮忙收快递的家庭,孩子抑郁量表低两成。
别小看送菜的阿姨,她可能就是孩子心里那个“别人还在乎我”的证据。
贵人=隔壁单元不会说话的智能快递柜?
听起来离谱,可是凌晨两点孩子取药不用求人,也是种体面。
科技没感情,架不住总有人把代码写成“我在”。
说到底,娃能遇到谁,就看平时撒过什么种子。
爸妈对保安笑一下,保安就愿意帮娃找丢失的校牌。
蝴蝶效应从来不在纪录片里,在生活里。
网友路过:
“我妈当年给我班主任送了两箱橘子,被我骂庸俗。
现在轮到我给娃老师送月饼,打脸真香。
”
“讲真,贵人也有保质期。
别等毕业才想起来谢老师,当场一句‘今天多亏你’比十年后锦旗强。
”
“去年邻居奶奶教娃织围巾,娃期末考差了没挨骂,奶奶一句‘围巾织得挺齐’把他眼泪劝回去。
现在围巾还在,娃志愿填了纺织设计。
你说玄学不玄学。
”
有人杠“靠自己最稳”。
笑死人,谁不是一边靠自己一边疯狂谢人。
没医保时朋友圈众筹那几千块不是你挣的,是大伙凑的。
结尾就一句:记得把今天收到的糖,明天原样递出去。
转发锦鲤不如转发善意,孩子看着呢。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