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
编者按: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范,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一篇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日照经开区低碳共生园区多产业协同绿色转型典范
一、总体情况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日照市区南侧,前身为日照市出口加工区,始建于1991年8月,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总面积118.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87万人。园区重点发展浆纸包装、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科技、食品加工等产业。2024年,园区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围绕试点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各项工作,通过能源体系重构、资源循环网络建设、跨产业低碳合作等多方面举措,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模式。
二、工作路径
(一)能源体系重构: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
园区成功构建涵盖热电联产、垃圾焚烧发电、光伏发电和风电的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能源体系的全面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1.热电联产与非化石能源利用的深度融合
2.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显著成效
以光大环保垃圾焚烧发电为基础,园区完成光大一期、二期热源改造,新建光大三期项目,新增一台500吨/天的垃圾处理焚烧炉,提升清洁供汽能力30吨/小时。2023年11月,生物化工园区清洁供汽工程顺利完成,实现园区由传统燃煤供热向生物质能源供热的转变,减少3.5万吨煤炭消耗,满足生物化工产业园区的工业蒸汽需求,打造全零碳蒸汽园区。
(二)资源循环网络:废弃物变资源,闭环共生的卓越成效
通过构建资源循环网络,实现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闭环共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形成跨产业的低碳合作模式。
1.资源循环利用的显著成果
中水回用率提升:日照市一、二、三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经过高效沉淀池+超滤+反渗透的深度处理工艺,供园区内企业锅炉补水冷却循环使用,同时用于付疃河季节性补水,大幅提高了全区中水回用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园区启动鼎新电子玻璃、三汇玻璃等多家重点企业开展节能低碳化改造试点,推动山东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第二批试点工作,成功推动青岛啤酒(日照)有限公司和世涛(山东)科技产品有限公司2家啤酒企业签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战略合作协议、中纺日照公司与一污开展废水碳源综合利用项目,削减传统碳源投加量,解决造纸行业固废处置难题,增加经济效益。
固废资源化利用:山东恩川环保年处理6万吨亚太森博绿泥和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利用亚太森博产生的固体废物绿泥、铁泥替代传统造纸填料,生产纱管纸,形成“制浆→废水→绿泥/铁泥→纱管纸”回收再利用的闭环链条。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至95%,成功削减传统碳源投加量,解决了造纸行业固废处置难题,同时在节能降碳、成本控制和产品性能升级等方面形成了多重效益。
2.余热资源梯级利用的卓越成效
园区深入挖掘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潜力,探索企业余热回收、热力梯级利用路径,提高能源生产、传输与消费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园区协同降碳。亚太森博建成行业内首家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工程,收集公司生产余热286兆瓦/年,民用供暖447万平方米,年节约标煤1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8.25万吨;光大环保完成生物化工园区清洁供汽工程,由传统燃煤供热转变为生物质能源供热,供蒸汽面积24平方公里,清洁供汽能力30吨/小时,减少煤炭消耗3.5万吨;华能电厂为市区、高新区提供民用供暖4062万平方米和开发区4家企业提供工业蒸汽。
三、亮点成效
(一)工作亮点
1.“黑液-蒸汽-电力”自循环模式。浆纸企业以制浆黑液为燃料,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形成“资源—能源—产品”的闭环循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2.全国首个“风电-制氢-燃气调峰”系统。通过绿电制氢与9H燃气发电机组的灵活调峰,有效解决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升电网稳定性,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3.跨行业污水资源化利用。将食品加工废水作为污水处理厂的替代碳源,实现“以废治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4.零碳园区带动大园区降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率先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创新培育青岛啤酒、亚太森博、金马集团、三汇玻璃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洁晶集团、三汇玻璃等7家省级绿色工厂,奥海纸业、聚力新材料、邦基三维等6家市级绿色工厂,形成了小园区带动大园区降碳的示范模式。
(二)环境成效
园区中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由传统燃煤供热转变为生物质能源供热,年减少煤炭消费3.5万吨,减少颗粒物排放0.142t/a、二氧化硫4.466t/a、氮氧化物21.079t/a、二氧化碳6.54万t/a,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三)经济成效
园区中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由传统燃煤供热转变为生物质能源供热,年减少煤炭消费3.5万吨,减少经济消费4375万元。
来源:山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