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甩个数据,别眨眼:2025年上半年,纳芯微的汽车电子芯片出货量直接干到3.12亿颗,累计销量冲破9.8亿颗。还不是全球大公司,是人家地地道道的国产厂,就是把“外国货”在家门口抢了个七零八落。这要搁过去,谁信?用网上话说,这几年这波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是真的肝出
先甩个数据,别眨眼:2025年上半年,纳芯微的汽车电子芯片出货量直接干到3.12亿颗,累计销量冲破9.8亿颗。还不是全球大公司,是人家地地道道的国产厂,就是把“外国货”在家门口抢了个七零八落。这要搁过去,谁信?用网上话说,这几年这波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是真的肝出来了新天地。
现在你随手一摸,兜里手机、家里音箱,还是新换的电动车,甚至带个AI的小玩意,里面不带模拟芯片?门都没有。说通俗点——全是靠它能“听声儿”“识闹钟”“认温度”“省电费”。这玩意不是让家电、手机会思考,而是让机器“能感知、能动弹、能省事”。
以往模拟芯片这一块压根儿没我们说话的地儿。多少年:高端的被国外卡着,基础的用进口货,谁都得忍着那个价。尤其手机芯片,摄像头那套,动不动就索尼、意法、德州仪器——真是指望不上。
可再看看现在,国产一拨厂子闷声发大财,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敢和外国大牌掰手腕的有谁?盘一盘,估计连你家亲戚都能说上仨仨俩俩。
韦尔股份,我打赌有不少朋友没听说,其实身价早翻了好几番。它管的就是手机和汽车摄像头里最值钱的“眼睛”——CMOS图像传感器。妙就妙在,不管是比亚迪那台“天神之眼”,还是特斯拉那堆摄像头,单车顶多塞12颗摄像头,一颗都舍不得少,缺就是安全有问题。所以2024年,韦尔光是车用CIS收入就到59亿元,比去年多出来三成。那速度,跑得比新势力还快。
有意思的是,韦尔还拿下了亚马逊AI眼镜的传感器大单,说难听点,原来眼镜上用的核心零件,都是日本人一家独大。现在国产厂子直接把单子挖过来。这一幕,换作看美剧的朋友,老外朋友都得侧目——国内硬把“看世界的眼睛”做得比他们还溜。
说到电源,大伙觉得不就是插座插头那点事。可芯朋微偏不认这个死理,愣是把ACDC、DCDC等六条生产线捣鼓成了传统厂家都咬牙切齿的标杆。2025年上半年营收一下子涨了40%,净利润猛增106%。我真得佩服,这速度,不看都觉着像PPT上唬人的。可材料是真的,金额也是真的,而且技术还不跟人学,早几年就自己拿下了700V到1700V各种高低压的集成电源芯片,成批搞出来卖,现在市面你家买的智能插座、扫地机器人、电动工具,说不准都掺了一脚。
别忘了还有纳芯微。它不仅“胆子贼大”,能一次把3600多种产品堆满仓库,关键还年前研发出什么LIN芯片、压力传感器,甚至连高速视频接口SerDes都不比国外差。最叫人咂舌的就是——2025上半年,光卖芯片收入就比去年涨了80%,季度销售创了新高。我记得前几年它家出厂贴纸上还挂着“某知名品牌”字样,现在直接和车厂谈价格,底气可真不是一般的足。
朋友问过我,做模拟芯片到底有啥难的?能不能像做手机芯片、储存芯片那样风生水起。我心说这活儿就是费工夫,技术门槛高,失误率高,啥行业都盯着你。像思瑞浦,本事就是搞信号链,瞧不起那些只会跟人学外壳的。它搞的医疗监控、工业检测都要靠信号链芯片保证精准。谁愿意病房里多跳一度电压或者工厂设备多筛一秒误差?这活儿没人敢“偷工减料”,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
思瑞浦现在产品都推到900多款,很多行业龙头都跟它合作。例如中兴、海康威视、哈曼、科大讯飞,一个比一个讲究。我亲自打听过,搞大单的很多都提前半年排队,就等这一颗芯片调试上线。你说牛不牛?
LED照明芯片那块,晶丰明源几乎就是半壁江山。之前只做传统照明,现在也玩上了高性能计算、电源管理。短短半年,净利润增长151.67%,电机驱动收入也蹭蹭往上爬,连数字多相控制器、DrMOS统统量产化。你在家点的智能灯泡,极大概率也是出自这家厂的。
还有一家叫赛微微电。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做的是电池管理芯片,懂行的都知道,现在随便个穿戴设备、平板、笔记本,谁还不整点电池续航?赛微微电的技术积累是年轻人扎根实验室出来的那种底气,不讲经济学原理,讲实在本事。你要和大ODM厂牌谈事,没点“硬货”都进不去供应链体系。这几年下来,它家已经是电池管理芯片行业的“基本盘”了。
讲到这里,忍不住得插一句,前几天微信群还有人吐槽自己的AI眼镜用着老是掉线。我随口说了句,看你啥牌子的,我猜测是用了一堆国外芯片。果不其然,帝奥微现在就在做AI眼镜、光模块、AI PC等等设备的核心信号链和电源芯片,能顶多大领域?手机里占了32%,智能穿戴13%,家电5%,光模块一堆产品都用上了。收入半年多出15%,这背后意味就是客户用得舒心才肯继续下单。
再聊聊无线连接,这块以前大家脑子最容易想到蓝牙、Wi-Fi,不管车联网还是物联网,离不开这个基础设施。眼下博通集成直接端出全系列无线协议芯片,甚至国标ETC SoC芯片都拿下车规认证,家用和车用品全占。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款产品都通过鸿蒙认证,Wi-Fi MCU开发板已经合流到OpenHarmony主干系统开发。你要说它不专业?那还真没人信。
别忘了上海贝岭。别瞧名字老气,他的智能计量、电源管理、非挥发存储,领域一个比一个全。单挑看营收数据,2025年上半年13.47亿,净赚1.34亿,还同比涨21.27%。在这行,持续赚钱比一时爆发还难,我见过多少新贵熬不过几年,贝岭这种能扎窝过冬、稳扎稳打的企业,是货真价实的“老江湖”。
全行业真正的头牌,还得提圣邦股份。它算得上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头羊。2025年上半年营收18.19亿,同比涨15.37%。而且最有魄力的一点,自己做不够还买,不断收购别的半导体厂,扩展领域。所以现在圣邦在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吃,野心跟实力都摆在那儿。
这事放五年前,你跟人说模拟芯片国产能做到这份上,朋友都不信。全世界同行最服国人哪点?打不死。不怕吃苦,不说大话,埋头死磕到底。你说每家公司都低调?其实不是,他们只是刚习惯了不善张扬。现在这拨厂子不是靠宣传、包装得来的市场,而是靠一颗颗电路板拼出来的口碑。要不是赶上市面一堆需求,中国芯片厂还真不会把单子砸到自己头上。
几个核心变化,不能视而不见:一是国产的市场占有率蹭蹭往上蹿,高端产品订单开始和外国厂商正面硬碰;二是整体技术实力大幅提升,不再只是低端替换而是真刀真枪打进国外核心客户供应链;三是产品种类越来越全,成熟技术越来越稳,只要你敢用国产货,几乎能全套替换。
行业没啥“一步到位”的美事,有些高精尖还得继续赶路,尤其设备工艺、材料层次上,部分领域难度还是大。但站在这个节点,归纳一句精髓话——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已经真正在世界市场上抢到了座位,而且没打算客气让座。
说得直接点,每次刷到这些数据,我不是无脑自嗨。是实打实觉得,咱们中国制造的韧性和“不服气”才是真的能磕出来东西。哪怕还有路要走,但至少,我们已经不再害怕上桌和高手过招。
要说出口气金句,就一句:技术这玩意,嘴上没用,拼的是理工男、女熬夜和工程师的决心,国产模拟芯片厂正在把理想变成我们能摸到、能用到的实在成绩。说给朋友听,这才是让人真正自豪的底气。
来源:阿L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