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一年,我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结果国家线一出,英语拉垮,专业课打铁,总分勉强飘过线,调剂无门,梦校无望,仿佛世界都沉默了。
“考研一战,落败如梦初醒;二战再来,逆袭如浴火重生。”
那一年,我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结果国家线一出,英语拉垮,专业课打铁,总分勉强飘过线,调剂无门,梦校无望,仿佛世界都沉默了。
我把准考证塞进抽屉,关掉所有考研交流群,躲进了房间开始怀疑人生:
“是不是我根本不适合读研?”
“是不是我就只配在三四线城市卷青春?”
“是不是,真的该放弃了?”
直到有一天,我刷到一句话:
“考研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失去了再赢一次的勇气。”
我关掉手机,重新翻出那本写满笔记的《政治1000题》,告诉自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哪怕倾尽所有。
第一阶段:从“丢盔弃甲”到“重振旗鼓”
一战失败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逃避”。
朋友问我要不要再战,我回答:“不知道。”
家人安慰我说:“不行就找个工作吧。”
我一边点头,一边偷偷流泪,一边疯狂地翻知乎、B站、贴吧,看看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从低分逆袭。
果然,有。
有个女生一战370,二战430+;有个男生一战差8分,二战跨考逆袭985;还有个“三战狂人”,终于收到了dream offer。
我开始想:如果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不可以?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是一个凌晨4点的瞬间。
那天晚上我做梦又回到了考场,眼前全是空白答卷,老师在催我交卷,我哭着醒来,天已经微微亮了。
我打开电脑,在备忘录里写下两个字:再战。
第二阶段:从“复习机器”到“方法型选手”
一战时我有三个毛病:
题海战术没策略——光刷题不总结,错一百遍都不知道为啥;计划如山倒——每周计划表写得像高铁时刻表,执行率不到20%;盲目内耗严重——看到别人的背书视频、笔记、四六级都焦虑到原地爆炸。二战,我做了三件改变命运的事:
✅ 第一,拆解目标,科学计划
我不再盲目规划,而是用“倒推+模块式”复习法:
三月-六月:打牢基础(英语+专业课)七月-九月:刷题+总结错题十月-十一月:二刷真题+背政治+模拟测评十二月:全真模拟+查缺补漏每天执行“3+2模式”:
上午一门主课,下午一门副课,晚上刷题+回顾。
周末做自测,每月做一次全套模拟卷。
✅ 第二,信息收集,精准匹配目标院校
我不再盲目追“名校”,而是做了「目标院校画像」:
专业课题型、复试比例、导师偏好招生人数波动、调剂情况、录取分数线像找对象一样,对学校“挑三拣四”,确保报一个就要中一个。
✅ 第三,坚定信念,定期调节心态
我每天写“考研日记”,记录复习感受和小成就(今天终于搞懂一道大题啦!)
我坚持早起晨跑15分钟,保持清醒;
我甚至会定期“复习发疯”——对镜子大喊:我一定能考上!!
你笑我傻,我笑你太佛。考研不是谁更聪明,是谁能更久地保持战斗状态。
第三阶段:从“模拟崩溃”到“考试发挥超常”
考试前一周我整整模拟了四次,前两次成绩都不理想。
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考试体质不行”,是不是“又要凉凉”。
直到我调整了临场节奏策略:
英语:先扫题干,后看选项,最后读文章(逆序法)政治:客观题快速排除法+主观题框架化答题专业课:重点答熟悉题,难题放后面;多写,写满考试那天,我穿上了那件我最喜欢的蓝色衬衫,带着自信走进考场。
考完那一刻,我不是“觉得自己考得很好”,而是没有遗憾。
终章:逆袭上岸,从此不再怕失败
查分那天,我心跳如雷,手抖点进查分系统:
“总分:421,初试排名第一。”
那一刻,我仿佛听见整个世界为我鼓掌。
两年前我在宿舍偷偷哭着删掉一战群聊;
现在,我在二战群里被拉进“经验贴贡献榜”……
有人问我:“你是怎么逆袭上岸的?”
我说:
“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我不肯被命运按着头低头。
一战的低分,是对我的提醒;
二战的高分,是对我的奖赏。”
写在最后:给每一个正在二战的你
亲爱的你,
你可能曾被质疑、被嘲笑、被家人劝退、被朋友拉去面试……
你可能曾在凌晨三点看书看到眼花,在深夜偷偷躲在阳台流泪……
但请你记住:
“考研不是在比谁一开始跑得快,
而是在比谁有勇气在失败后继续前行。”
只要你愿意再相信一次自己,
只要你愿意咬牙再拼一次,
你就不是“失败者”,你是“逆袭者”。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从低谷中站起来、对命运说“我不服”的人。
你,真的可以上岸。
不是奇迹,是复盘后的坚持。
说明:一个二战考研成功上岸学生的心路再现,一种内心激情的自然奔放。
来源:三言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