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矢野浩二1970年生人,生活在日本大阪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条件不算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鬼子专业户” 娶重庆妻子,让女儿入中国籍。
却被认为是在惺惺作态?
矢野浩二作为"中日友好使者"的人设破灭,两面讨好但得不偿失。
时至今日,他的近况又如何呢?
矢野浩二1970年生人,生活在日本大阪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条件不算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高中毕业之后,他也没能继续读大学,很早就进入社会打拼,一个人跑到东京讨生活,做过不少杂活零工,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
没想到,他人生的转机出现在30岁那年——一家经纪公司邀请他前往中国拍戏,参演一部叫《永恒恋人》的电视剧。
虽然只是个配角,但他仍然很认真,努力把角色演活,还真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欢。
他那时候就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机会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多。于是,他果断报名去北京语言大学学中文,下定决心来中国闯一闯。
刚来的时候,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生活习惯完全不同,这些困难一个个摆在他面前,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
但他并没有退缩,他靠着一股拼劲和对表演的热爱,慢慢在中国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2001年,正好赶上国内抗战题材电视剧大火,矢野浩二迎来了自己第一个正式演艺工作——在《走向共和》里演明治天皇。
从那以后,他就经常在各种抗日剧里演日本军官,比如《小兵张嘎》里的斋藤,《亮剑》里的日军角色,一个比一个演得深入人心。
或许因为这些反派演得实在过于形象了,让他在日本国内没少被网友骂。
但在中国,他却因此打开了知名度,成了大家口中的“鬼子专业户”。
2008年矢野浩二受邀成为《天天向上》的主持人,让观众看到了银幕之外更真诚幽默的他,大家对他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事业如日中天,爱情上也不例外,矢野浩二同年还迎娶了一位中国重庆姑娘为妻,女儿出生后也让其加入了中国籍。
矢野浩二一直以来积极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的友好形象为他带了好运气和官方认可。
2011年,他还获得了《环球时报》颁发的“最优秀外国艺人”奖,那是该奖第一次颁给日本人,可以说是相当难得了。
友好人设产生裂缝
曾几何时,“中日友好使者”这个称号确实为矢野浩二带来了不少机遇,也让他的演艺道路越走越宽。
不过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火了,过去的言行也容易被放大。
信息来源:CGTN/2017.12.05/Japanese actor apologizes for improper remarks regarding China
他早年参加日本某综艺时说过的一句“中国人没资格养狗”,突然被翻了出来,一下子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不少观众觉得,他这分明是故意在国外节目上贬低中国、抹黑中国人形象,批评声一浪高过一浪。
矢野浩二很快发布长文澄清,表示自己的原意遭到恶意剪辑和断章取义,原本只是想强调文明养狗的重要性。
他再三强调,自己对中国一直有深厚的感情,怎么可能不尊重这个他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不过,网友的态度明显分成了两派。
一部分人坚决不买账,认为这话就是在侮辱中国;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虽然他表达方式有问题,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内一些不文明的养狗现象,说的未必不是实话。
与此同时矢野浩二曾在节目中的一次口误也顺势被提起,他说“顺我者死,逆我者亡”。
或许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作为一名外籍艺人讲出实在有些不合时宜。
即使浩二当时也马上向大众道歉了,但新事与旧事放在一起,不少人都认为他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时间,矢野浩二深陷舆论漩涡,真正体会到了“祸从口出”的代价。不少合作方迅速和他划清界限,广告代言纷纷解约,他的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停滞。
尽管仍有部分粉丝表示支持,但公众形象的裂痕已然形成,很难再完全恢复如初了。
2012年由于中日关系遇冷,矢野浩二暂别《天天向上》节目,曝光率和资源都大幅下滑,事业大打折扣。
之后他也在日本参演了一系列作品,但反响和热度都远不如从前。
不过他的事业在2023年出现了转机。
他参与《哈尔滨一九四四》的拍摄,在剧中饰演一个心机深沉、手段狠辣的日本特务长官。
这个复杂又立体的角色,让不少观众再次注意到他的演技,甚至收获了一波好评。
但好景不长。同年,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海,中国网友群情激愤。
这个时候,很多人希望身为公众人物的矢野浩二能站出来表态,但他始终沉默应对。
这种模糊态度让越来越多网友觉得他是“两边都想讨好”,反而显得缺乏立场。
结果,中日两边的观众都不买账。在中国网友眼里,他以往表现出的“亲中”像是为了“圈钱”而表演;而在日本他也仍被一些人贴上“背叛者”的标签。
信任崩塌自食其果
信息来源:株式回社朝日新闻社/2016/10.03/「中国で著名な日本人俳優」矢野浩二さんの連載を日本購物攻略で開始
如今,矢野浩二还在二国两地来回接一些演出工作,但大多只是小角色,虽未完全离开演艺圈,早已不复当年风光。
争议过后,他试图通过作品一点点重塑形象。
但民族情感始终是大家最在意的部分,这条信任重建之路,注定不好走。
矢野浩二今后若想真正重新赢得中国观众的信任,恐怕关键不在于他说什么,而在于他做什么。
未来的路,他需要用持续而真诚的行动来一点点修复裂痕——无论是通过更有分量的作品、公开明确的立场表达,还是长期参与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文化交流。
唯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才可能换来真正的重新接纳。
结语: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尤其是跨国工作者,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可能随口说的一句话、一个态度,就会影响到很多关注他的人。
因此更要注意自身的立场和态度,观众的包容和信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家期待的,不止是业务能力,更是一份真诚和始终如一的初心。
来源:明煜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