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完美收官!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有望出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21:45 1

摘要:2024年是落实第一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收官之年,经过三年的实施,我国残疾人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均实现了显著提升,开创了残疾人就业的新局面。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程序员、按摩师、快递员、律师、老师、网店老板……随着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成为你我身边的职场人。

2024年是落实第一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收官之年,经过三年的实施,我国残疾人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均实现了显著提升,开创了残疾人就业的新局面。

三年行动方案就像一簇火种,烧穿了偏见之障,融化了冷漠之冰,照亮了残疾人就业之路,同时,它形成了燎原之势。

方案实施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就业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各类活动推陈出新,残疾人作为就业困难群体重要群体被一体纳入予以强调;“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被列入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对完善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促进机制,发挥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就业作用等工作提出要求。

第一期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三年累计新增164.8万人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提前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记者从中国残联获悉,新一轮的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有望出炉。

点燃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星星之火

为了进一步巩固并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成效,推动残疾人实现更充分且更高质量的就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并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2022年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方案》设定了具体的数量目标,即在2022至2024年间,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

从各地的实施情况来看,大多地区明确了各分项行动的具体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其中很多行动由政府部门具体负责。比如,福建各级政府残工委建立常态化督促机制,定期调度相关工作。青海省委考核办将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省对市州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浙江、重庆将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任务纳入年度省(市)政府民生实事。上海将推进落实三年行动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甘肃“爱心屋”助残就业项目品牌写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爱心甘肃建设的决定。江苏省人社厅将残疾人纳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对象。广东省人社厅在年度就业工作综合考核中单设“残疾人就业”考核指标项,分值从1分提升到3分。河北会同发改委印发通知,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且拒缴少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内蒙古、福建、江西、广西、青海、甘肃等按照要求出台各类残疾人就业资金补贴奖励办法,明确资金投入标准、范围和条件……各地的做法基本实现了三年行动中提出的“更好发挥政府促进就业作用”的任务目标,体现了政府主导的指导思想。

从总体的实施效果来看,残疾人就业在按比例就业数量稳步提高、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数量增加明显、农村残疾人就业促进成效显著、“一对一”精准服务大幅提升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盲人保健按摩就业显著扩展等方面尤其突出。

同时,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甚至重塑了残疾人就业的生态,残疾人就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首先,从服务模式的创新视角来看,各地残联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号召,通过引入数字化手段,实现招聘流程的智能化与高效化。以广东省为例,其招聘形式的全面数字化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提高了信息匹配的精准度,为残疾人求职者构建了更加便捷的求职路径;其次,在培训体系的转型与升级方面,传统的技能培训领域正逐渐被直播、电商等数字新兴领域所替代或补充。这些培训基地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专业的技能培训,还通过“实战+指导”的教学模式,让残疾人在实践中学习、在指导中成长,实现了技能与经验的双重积累;最后,从就业形态的演变角度来看,新业态的兴起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全新的领域与路径。云客服、在线服务、工单审核、智能标注等这些新业态岗位以其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打破了传统就业模式的束缚与限制,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残疾人在新业态中不仅能够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还能够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来增强社会归属感与自信心,让他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三年来,各地从组织、资金、信息支持等多个维度对残疾人就业进行了保障。为此,据中国残联年度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2023、2024年度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分别约为59.2万、54.4万、51.2万,前两年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就已超过100万。也就是说,《方案》提及的新增百万就业目标在2023年就已完成。

接力铺就残疾人就业的光明之路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布局“十五五”的关键之年,第二期三年行动也将正式实施。

尽管《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新时代新征程残疾人就业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有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和数字化转型趋势对残疾人就业的冲击不容小觑,扩大残疾人就业容量和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的压力始终存在。

针对当前存在的挑战,2024年全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总结研讨暨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会议指出,对复杂变局和压力挑战,需要大家善于在洞察大势中把握机遇,在认清形势中精准发力,以巩固残疾人稳就业成效夯实残疾人领域保民生的基础。

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挑战。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要义一是“扩容”,二是“提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量依然庞大,就业总量压力仍将存在。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对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残疾人整体就业能力不足,东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招聘残疾人的求人倍率差异大,劳动密集型、高科技企业招聘残疾人的人岗匹配率低。同时,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下,残疾人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如何应对残疾人口老龄化和技术升级,缩小与社会普遍差距,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面临的重大考验。

最后,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对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落实这一要求需要不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目前来看,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保护政策如专产专营、政府采购及招投标优先、税费减免政策限制重重;要求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如何推动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薄弱的行政资源和人才队伍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就要求各级残联在把握改革大势中主动应变求变,牢牢把握“政府促进就业”这一核心理念和“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一重要遵循,积极在适应改革举措中整合多元促进残疾人就业资源,着力重塑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体系和加快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新局面。

“独行的火把照亮十步,传递的火种照亮千山。”残疾人就业之路,终将在火光的接力中,铺就一个更平等、更温暖的未来。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