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签署协议不到24小时,英国制裁3家中企,中国投资不想要了?东部战区出重拳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0:24 1

摘要:​9月12日,英国政府宣布对3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打破了两国刚签署的合作协议,令中英关系瞬间降温。此举发生在两国刚达成重要经贸协议不到24小时后,令外界质疑英国是否真诚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还是在玩弄外交策略?

​9月12日,英国政府宣布对3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打破了两国刚签署的合作协议,令中英关系瞬间降温。此举发生在两国刚达成重要经贸协议不到24小时后,令外界质疑英国是否真诚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还是在玩弄外交策略?

一、英中协议签署后,制裁决定接踵而至

9月11日,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彼得·凯尔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共同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涵盖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协议中,两国政府承诺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促进两国间的互利共赢。

然而,仅仅24小时后,英国宣布制裁3家中国企业,理由是它们涉嫌向俄罗斯提供“关键物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迅速表态,表示此举没有国际法依据,属于单边主义行为,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撤销制裁。这一突如其来的制裁举措,使中英之间的合作前景蒙上阴影。

二、美英联手挑衅,中国的强硬反应

就在中英签署协议后的第二天,美英两国舰队联合穿越台湾海峡,进一步激化了紧张局势。9月12日,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和英国“里士满”号护卫舰进入台海,令中方感到强烈不满。解放军东部战区随即出动空海兵力,实施全程监控并对美英舰队进行严密反制。

此举显然是美英的联合示威,试图向中国传递信号,挑战中方的军事底线。然而,解放军迅速作出反应,并展示出强大的军力。公开资料显示,解放军派遣武直-10武装直升机全程伴飞,美英舰队的航速也因此明显放缓,表明它们在面对中国强大海空力量时并未敢轻举妄动。

三、美英意图与战略考量

从战略角度分析,美英在台海的联合行动有多重意图。首先,借助“群狼战术”,美国和其盟友通过联合展示军力,试图增加中国的战略压力。然而,这种战术并非新招,几十年前美英凭借航母和军舰常在台海耀武扬威,但随着中国军力的持续增长,这种威慑早已失去了效果。

解放军不仅具备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还发展了高超音速武器和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使得美英舰队的挑衅变得毫无实际意义。中国的战略威慑力,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博弈规则。

四、英国的“双重标准”外交

更令人不解的是,英国的“双重标准”在经济和军事领域都得到了体现。尽管9月11日签署了投资协议,其中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等美国金融巨头对英国投资超过12.5亿英镑,创造近1800个就业岗位,但仅一天后,英国却以对俄制裁为由,制裁中国企业。这种背离承诺的行为,无疑让中方感到深深的不满。

如果英国政府意图通过这一举措向美国示好,迎合其对华立场,那么这种做法无疑是短视的。英国不可能一边求中国投资,一边又以制裁回报,这种外交上的不一致,最终可能会影响到英国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环境和形象。

五、解放军的强硬回击

在美英挑衅的同时,解放军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反应能力。福建号航母和一艘现代级驱逐舰、051C型驱逐舰护航,穿越台湾海峡进入南海。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美英在台海的挑衅,还彰显了中国海军的战略决心和技术实力。

福建号航母的穿越台海,令外界再次意识到中国在海上力量上的迅猛崛起。美英舰队虽然试图通过联合行动施压中国,但解放军的强硬反应告诉世界,任何胆敢在中国家门口挑衅的行为,都将面临强力回击。

六、结语

英国的这一系列“前后矛盾”的举措,无疑让中英关系蒙上阴影。从签署协议到宣布制裁,再到美英联手在台海挑衅,英国显然在外交政策上陷入了困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和军事硬实力,面对美英的挑衅,中国不仅不会轻易退让,反而会采取更加坚决的措施捍卫自己的利益。

未来,中英关系能否实现互利共赢,仍然取决于英国是否能摒弃“摇摆外交”,真诚推动两国经济合作,而非仅仅充当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如果英国继续采取“双面手法”,不排除中方会在未来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彻底打破美英的战略算盘。

来源:兆视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