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桌上的菜好像全是预制的,可价格一点没便宜,他越想越不舒服,直接呼吁国家赶紧定规矩,让饭馆必须明说用没用预制菜。
文 /编辑:雨
“预制菜” 究竟是餐饮工业化的进步,还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漠视?
近日,由网红企业家罗永浩对餐饮品牌西贝的质疑所引发的这场巨大风波,证实了这一争论。
这事得从九月初说起,罗永浩在网上发了条消息,说自己跟同事去西贝吃饭,吃着吃着就觉得不对劲。
桌上的菜好像全是预制的,可价格一点没便宜,他越想越不舒服,直接呼吁国家赶紧定规矩,让饭馆必须明说用没用预制菜。
这话一出来,网上立马炸开了锅,西贝迅速作出回应。
客服称,店内招牌牛大骨每日现煮,莜面也是由师傅当场搓制,强调绝无预制菜的情况。
可罗永浩没松口,过了一天又接着说,还举了具体例子,比如吃的羊排有隔夜重烤的味,烤鱼腥味重也像放了好几天,而且所有菜都不烫嘴,这不就是预制菜加热的吗。
西贝的老板贾国龙也急了,说罗永浩这么说把品牌坑惨了,要走法律程序告他,还解释说西贝只是用中央厨房把食材提前切好、处理好。
这叫预加工,跟直接加热就能吃的预制菜不是一回事。后来西贝还说要开放全国门店的后厨,让顾客去看,证明自己没撒谎。
可有人真去上海一家西贝后厨看了,发现里面有不少冷冻食材,比如给小孩吃的西兰花,包装上写的保质期居然有两年,这又让大家起了疑心。
到了九月十二号晚上,罗永浩干脆开了直播,拿着西贝后厨用的冷冻鱼包装给大家看,上面写着保质期十八个月,还有好几种食品添加剂。
他反复说自己不是反对预制菜,就是想让商家把实情告诉消费者,别让大家稀里糊涂花钱。
就这样,两边各说各的理,网友们也吵翻了,有人站罗永浩觉得该有知情权,有人帮西贝说话觉得是行业常态,预制菜这事一下子成了所有人都在聊的话题。
事实上,此事不只是两人争吵这么简单,这背后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前往饭馆用餐,既然掏了钱,自然想知道吃的东西是现制佳肴还是预制食品,就像选购水果时,人们总关心是否新鲜。
要是商家拿着预制菜当现做菜卖,这不就是蒙人嘛?再说说预制菜这个行业,现在连个统一的说法都没有,商家说切好的菜不算预制菜,消费者觉得不是店里现炒的就是预制菜,理解不一样,自然容易闹矛盾。
而且现在做预制菜的商家越来越多,有些人为了省钱,用的食材不好,还加好多添加剂,大家吃着也不放心。
有的人也说预制菜并非一无是处,它虽存在一些弊端,却也有自身的优势与价值,不能全盘否定其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餐馆用预制菜能快出餐,成本也能降点,像那些连锁餐厅,用预制菜还能保证每家店味道差不多,对行业发展也有帮助。
预制菜有它的存在价值,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规范与准则,让它能在合理框架内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得赶紧定个统一的标准,说清楚啥是预制菜,怎么做才合格,商家用了也得明明白白标出来。
商家也得实在点,别藏着掖着,把实情告诉大家,愿意吃的人自然会来,总比骗人强。
毕竟消费者吃饭图的是安心,饭馆做生意靠的是诚信,只有这样,预制菜才能让大家吃得放心,餐饮行业也能做得更稳当,好饭不怕晚,好生意更不怕 “说实话”。
来源:淩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