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赤霉病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且预防窗口期短。必须采取“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及时组织科学防治,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
当前我区小麦大面积处于拔节孕穗期
早播小麦将进入抽穗扬花期
由于秋播拌种等防控措施到位
以及冬季气候条件总体对病虫不利
当前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
重大病虫害呈总体轻发态势
但是
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
仍有偏重发生风险
赤霉病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且预防窗口期短。必须采取“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及时组织科学防治,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
防治意见
1.防治时间:小麦扬花初期是预防赤霉病的最佳时期,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期,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扬花一块打一块,保证“高效药剂一次不动摇”;若扬花期遇到降雨,雨前用药效果要好于雨后用药。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或扬花期持续时间较长的田块,需进行第二次防治,一般在第一次药后5-7天再次施药。
2.防治对象: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
3.防治药剂:防治赤霉病应优先选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剂,选择戊唑醇系列复配剂时,应保证戊唑醇纯量不低于10克/亩;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后期用药会增加产毒风险)等药剂应在扬花初期使用,间隔5-7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防治白粉病可选用含环丙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等成分药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井冈霉素等;蚜虫防治上,可选用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吡蚜酮等药剂。
二
注意事项
1.在病虫防治时,建议科学混用芸苔素内酯、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殖酸等生物刺激素,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预防早衰、干热风等,助力小麦单产提升。
2.推荐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推荐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适当添加助剂,无人机作业应添加防漂移、抗蒸发类专用助剂。用水量要充足,无人机不少于2公斤/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电动喷雾器亩用水量20~30公斤。
3.农药包装等请勿随意抛弃。
🌾各位麦农朋友🌾
这份穗期防控秘籍是不是超实用
赶紧转发给身边的种麦小伙伴
大家一起打赢这场“小麦保卫战”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