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可惜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21:24 1

摘要:赵露思,成了赛博“祥林嫂”,成了全民“云审判”的电子“犯人”。

每次在网上看到赵露思,都是骂声如潮。

尤其是《小小的勇气》播出后,她的路人缘堪称雪崩。

在这个综艺里,她的一言一行,都能引发血雨腥风。

有人骂她“何不食肉糜”。

有人说她卖惨。

有人说她低智、巨婴、没常识......

赵露思,成了赛博“祥林嫂”,成了全民“云审判”的电子“犯人”。

她冤吗?

好像不冤。

当前的主流意识是,娱乐场中人,是被剥夺了呈现脆弱的权利的。

毕竟他们已得到太多。

他们自怜,成了矫情。示弱,成了做作。呈现疾病,成了哭哭啼啼的万人嫌。

赵露思对此意识不足——

公众的共情,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公共话语圈中,太多的恶与痛,惨剧与噩梦,死亡和血泪......都将我们柔软的同理心消耗得逐渐枯竭。

我们负能量过重。

我们被黑洞般的现实,缓慢吞噬掉能映照他人的良善之光。

我们越来越难以共情一个人。也没有耐心,去倾听一个“208万”的病中絮语。

当她第一次哭泣,我们震惊。

当她第N次哭泣,我们觉得烦人。

但说赵露思大奸大恶,犯不着。

甚至可以说,她是善良的。

《小小的勇气》里,藏区小女孩说,自己被人说“脾气差”。

赵露思可能想到自己压抑成疾,对她说:“脾气差才会正常。”

同行男孩半夜起来烧水,跳闸了,叔叔被吵醒。

男孩很自责。

赵露思马上安慰,“不要自责,你不是故意的,他们又是发自内心的想对你好。”

藏区小女孩问她:“你感觉化妆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赵露思敏锐地意识到,小女孩大概想看自己化妆的东西。

于是一样样给她看。

有一回,她蹲在院子里做腰链。

爷爷怕高原的阳光太大,伸手帮她挡光。

赵露思瞬间流泪。

村里刮起了大风。

砂土弥漫。

有个爷爷还站在院墙边,她大喊:“爷爷,快走!”

爷爷以为她在打招呼,还和她招手回应。

两个小孩打乒乓球,争起来了。

赵露思一边劝,一边自己也试了一下,然后,肯定并疏导了双方。

小小的纷争就此消弭。

她身上纯真的东西尚存。

有着孩童式的天真、良善、好奇。

也没有被铺天盖地的恶念所侵蚀,变成伥鬼,或另一种恶。

但为什么她还是令人生嫌?

原因是,她的一切都是悬浮的。

3

她不到20岁就入行。

一直活在名利场和声色幻梦中。

她是演员,也就是造梦者,从18岁至今,都在诠释虚构的人与事。

她没有扎扎实实地去生活过、痛过、挣扎过、沉入人间烟火过。

她被团队细致地保护着。有经纪人替她冲锋陷阵,有助理替她善后打点。

于是,她活成了一个严重缺乏常识的“假人”。

她说,她生病以前,不理解人为什么要拄柺。甚至觉得长辈拄拐,只是为了显示权威。

因为,“咱们演戏不也是吗?”

她获得的认知,都是从“戏”里来的。

她活着的地方,是“片场”,不是“人间”。

于是,在坚硬的、复杂的真实世界里,她处处格格不入。

同时,因为未曾接触过大地,她是没有生命力的。

也缺乏坚定自洽的自我意识。

她用以构建精神体系的,多是一些概念化、易更改的网络流行价值观。

比如她知道,流行的观念是明星没资格叫苦,也会跟着说:

“谁不累啊?!”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很累、很辛苦......”

她也知道,演员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的,就会谦虚地说:“这有什么好夸的?!”

但如此“讨巧”、如此“会说话”的人,一到了现实中,却面目全非。

从网上或身边人听来的只言片语,在底层生活中,都扭曲成了笑话。

比如,听到山区孩子翻山越岭去上学,以及攀上悬崖采松茸时,赵露思第一反应是:“很酷。”

比如,听到藏区小女孩挺有天赋,马上鼓励家人送女孩去学艺术。

理由是“要支持她做她想做的事”。

但她看不见学艺术的惊人成本,女孩家庭的赤贫和微渺的希望。

再比如,听说藏地老人手工做鞋的技术,没有传下去。

赵露思脱口而出:“你自私了。”

她觉得,老人是藏私,捂着技术不教人。

但事实是根本没有人想学。

她又“真诚”地惊讶了。

说:“为什么?!我都花钱去外面学,你们居然不学......”

她像一个“巨婴”。

一个“仙女”。

对现实世界严重缺乏体感。

她说的这些话,都错了吗?

事实上,没有错误,只是都是僵化的“废话”,和空洞的“蠢话”。

孩子敢“挑战”悬崖,在某些语境中,确实“酷”;妈妈说女孩有“天赋”,确实应该去追梦;爷爷的非遗技术很精彩,确实应该传下去......

但是这些认知,都缺乏现实基础。

她是在自说自话,而不是真正看见了藏区的人。

她感受不到真正的贫瘠与困窘,也听不见真实生活里沉默的叹息。

她说着正确的废话,对苦难中央的人指指点点。

于是处处不伦不类,又假又作。

4

明星是存在“破窗效应”的。

一旦人设出现裂口,更多崩裂随之而来。

再接着,她的“眼泪”被骂是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

她的“抑郁症”被质疑是卖惨剧本;

她的“暴瘦轮椅照”与“闪电康复”,被怀疑是精心编排的苦情戏码。

她的苦与痛,像是演出来的。

她的感慨与善良,也没有真诚之感。

当明星的“弱女叙事”撞上现实,悬浮在流量云端的人,处处感到不适。

她更加急于向世界证明:

“我病了。”

“我不是坏人。”

她在综艺里说,自己16岁就出去读书,亲缘淡薄。

她不断呈现自己躯体化的抑郁症。

可这种祥林嫂式的重述,没能带来共情。反而演变成一场信任危机。

网友不相信她的眼泪。

更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个明星在疾病叙事的流量山巅跳舞。

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赵露思有错吗?

严格来说,好像也没有。

但她错在——

她应该一直在梦里,在云端,在概念之中,在水晶宫里,在二次元的“英雄美人”叙事里,在“王子公主”远离人间的乌托邦......

一旦她来到人心叵测、世道艰难、生存维度异常复杂的现实里,她就无法再为大众,提供造梦功能。

她无法看见现实,也无法折射人心。

无法诠释有现实基础的真善美,无法承载情绪的投射。

她的孱弱与空洞,苍白与愚蠢,就会尽数暴露。

她的光环消失。

后来,午夜的梦境散了,钟声响了。

公主的马车,变成了南瓜。

有人赤着脚,跑出了金粉洋洋的城堡,面目模糊,语焉不详。

她这才知道,原来童话外的世界并不美。

也才知道,童话里虽然不需要灵魂,但现实会向每一具空洞的躯壳讨债。

来源:男神女神深度八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