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产品配方工艺分析系列——根据维生素C片的配方反推生产工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10:10 1

摘要:此前的文章“热销产品配方工艺分析系列——某维生素C片配方中各配料的作用分析”已经分析本国民品牌橙子味维生素C的原料和作用,本文在其基础上,结合各配方的功能定位,再结合片剂生产的核心流程,梳理出各步骤与配料的对应关系。……(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

核心提示:此前的文章“热销产品配方工艺分析系列——某维生素C片配方中各配料的作用分析”已经分析本国民品牌橙子味维生素C的原料和作用,本文在其基础上,结合各配方的功能定位,再结合片剂生产的核心流程,梳理出各步骤与配料的对应关系。……(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此前的文章“热销产品配方工艺分析系列——某维生素C片配方中各配料的作用分析”已经分析本国民品牌橙子味维生素C的原料和作用,本文在其基础上,结合各配方的功能定位,再结合片剂生产的核心流程,梳理出各步骤与配料的对应关系。

以下是基于配料表的详细工艺分析,按片剂生产的标准流程拆解:

01

工作流程

维生素C 片(含包衣)的制备遵循 “原料预处理→混合→制粒(或粉末直接压片)→干燥→整粒→总混→压片→包衣→包装” 的核心流程,配料表中各类成分的添加节点与作用,需对应到具体工艺步骤中。

02

分步骤工艺解析

01 预处理:粉碎

涉及配料:所有固体辅料,如抗坏血酸、L -抗坏血酸钠、白砂糖、异麦芽酮糖醇、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工艺目的:确保原辅料粒度均匀,避免混合时出现“分层”,同时保证后续制粒、压片的稳定性。

可能的参数与工艺要点:

维生素C 类活性成分(抗坏血酸、L - 抗坏血酸钠):需粉碎至细粉(通常80-100 目),避免颗粒过大导致压片后含量不均;

填充剂(如白砂糖、异麦芽酮糖醇、微晶纤维素等):粉碎至与活性成分粒度匹配(60-80 目),确保混合均匀;

硬脂酸镁(润滑剂):因用量少(通常0.5%-1%),需单独过筛(100 目以上),避免结块导致局部润滑过度(影响片剂硬度)。

02 预混合

涉及配料:抗坏血酸、L - 抗坏血酸钠、白砂糖、异麦芽酮糖醇、甜菊糖苷、羧甲基纤维素钠

工艺目的:实现活性成分的均匀分散,同时加入“黏合剂、崩解剂”为后续制粒做准备

各成分的作用见之前的文章“热销产品配方工艺分析系列一一某维生素C片配方中各配料的作用分析”

关键操作:采用“等量递增法” 混合(先将少量活性成分与部分填充剂混合,再逐步加入剩余填充剂),确保活性成分在混合物中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03 制粒

涉及配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此处作为黏合剂)、上述预混合物

工艺目的:将松散的粉末制成“均匀颗粒”,解决粉末流动性差、压片易分层的问题,同时提升片剂硬度、稳定性。

黏合剂制备: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溶解于纯化水中,制成5%-10% 的 HPMC 水溶液(HPMC 为水溶性黏合剂,黏性适中,且能形成保护膜,减少维生素 C 与空气、水分的接触,延缓氧化);

制粒过程:将HPMC 水溶液缓慢加入预混合物中,边加边搅拌(或用制粒机搅拌),形成“软材”(软材标准:手握成团,轻捏即散);再通过16-20 目筛网制粒(将软材挤压成均匀颗粒)。

PS:为何选湿法制粒?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易氧化、吸潮,湿法制粒可通过 HPMC 的保护作用减少其与外界接触,且颗粒成型后流动性更好,压片时片剂重量差异更小,优于粉末直接压片对辅料流动性的高要求。

04 干燥&整粒

涉及配料:上述湿颗粒

工艺目的:去除湿颗粒中的水分(避免维生素C 因潮湿氧化,同时防止颗粒黏连),并筛选出均匀颗粒。

干燥:将湿颗粒放入烘箱或流化床干燥机中,在40-50℃低温干燥(温度过高会导致维生素 C 氧化降解,需严格控制温度),干燥至颗粒水分含量≤3%(水分过高易导致片剂吸潮、崩解迟缓);

整粒:干燥后的颗粒可能结块,需通过18-20 目筛网 “整粒”(将结块颗粒打散),同时去除细粉(细粉过多会导致压片时 “顶裂”),确保颗粒粒度均匀。

05 总混

涉及配料:干燥整粒后的颗粒、硬脂酸镁

工艺目的:加入润滑剂,减少颗粒与压片机模具的摩擦,避免片剂“粘冲”(片剂黏在模具上无法脱落),同时提升颗粒流动性,便于压片时填充均匀。

硬脂酸镁作用:片剂最常用的润滑剂,用量通常为0.5%-1%,需与颗粒 “轻混”(混合时间 1-3 分钟,避免过度混合导致颗粒破碎或硬脂酸镁分布不均);

关键注意:硬脂酸镁不可过量,否则会导致片剂“崩解迟缓”,影响维生素C 的释放。

06 压片

涉及配料:总混后的颗粒

工艺目的:将颗粒压制成“素片”(未包衣的片剂),确定片剂的形状、重量、硬度。此时素片已含所有核心成分,但易吸潮、氧化,且外观较粗糙,需后续包衣。

压片参数控制:根据片剂规格(如每片含维生素C 100mg)设定压片机的填充量、压力(通常硬度控制在 3-6kg,硬度不足易脆碎,过高则崩解慢);

素片质量要求:重量差异≤±x%,硬度均匀,无裂痕、粘冲现象。

07 包衣

涉及配料:素片 + 包衣预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滑石粉、甘油三乙酯、二氧化钛、日落黄铝色淀、柠檬黄铝色淀、胭脂红铝色淀)+ 橙子香精

工艺目的:在素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实现保护活性成分、改善外观、掩盖异味、控制释放四大功能。

包衣液制备:将包衣预剂中的各成分溶解,分散于纯化水(或乙醇- 水混合溶剂)中,制成均匀的包衣液:

-成膜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核心包衣成分,形成连续的薄膜层,隔绝空气、水分,保护维生素C 不被氧化、吸潮;

-抗粘剂(滑石粉):防止包衣过程中片剂相互黏连,确保每片包衣均匀;

-增塑剂(甘油三乙酯):增加薄膜的柔韧性,避免包衣后片剂碰撞时薄膜开裂;

-遮光剂(二氧化钛):遮盖素片的黄色(维生素C 氧化后易变黄),同时避免光线照射导致维生素 C 降解;

-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铝色淀):赋予片剂鲜艳的橙黄色,模拟橙子色调,提升产品辨识度,铝色淀为“水不溶性着色剂”,比水溶性色素更稳定,不易迁移;

-香精(橙子香精):加入包衣液中,包衣后薄膜带橙子香味,进一步掩盖维生素C 的酸味,提升服用适口性。

包衣过程:将素片放入包衣锅中,加热(锅体温度40-50℃)并吹热风,同时将包衣液均匀喷洒在素片表面(喷雾速度与热风温度匹配,确保包衣液快速干燥成膜,避免片剂黏连),直至片剂表面光滑、颜色均匀(包衣增重通常为素片重量的 3%-5%)。

08 包装

工艺目的:进一步隔绝空气、水分、光线,防止维生素C 氧化降解,延长保质期。

包装材料:采用瓶装,需加入干燥剂(如硅胶),并采用密封瓶盖。

03

总结

综上,该维生素C 片的制备工艺为“湿法制粒+ 薄膜包衣”,是片剂中兼顾“活性成分稳定性”与“产品适口性”的经典工艺,各配料的添加节点与作用均服务于 “保证功效、提升质量、优化体验” 三大核心目标。

日期:2025-09-16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