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一场预制菜风波体面退场,谁是赢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09:01 1

摘要:五十岁后,我亲眼看到无数自己认识的中年人,尤其是取得了一些事业成就的,可以为了所谓的‘面子’做出多愚蠢、多糟糕、多不顾后果的事……不惜让自己投入数十年心血的企业,和近两万名员工的岗位面临巨大的风险。 ——罗永浩 9月15日

五十岁后,我亲眼看到无数自己认识的中年人,尤其是取得了一些事业成就的,可以为了所谓的‘面子’做出多愚蠢、多糟糕、多不顾后果的事……不惜让自己投入数十年心血的企业,和近两万名员工的岗位面临巨大的风险。 ——罗永浩 9月15日

一、从一条吐槽到全国热搜:五天拉锯战速览

9月10日

罗永浩在微博首发吐槽:“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并@西贝莜面村,呼吁国家强制标注预制菜。

9月11日

上午,西贝客服先是否认“使用预制菜”;同日中午,创始人贾国龙接受多家媒体群访,连说三个“一定”:“一定会起诉罗永浩,一定一定会起诉他!”并公开罗永浩一行5人830元消费小票;

傍晚,罗永浩微博回应“好,来吧”,并挂出“10万元悬赏”,全网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实锤证据。

9月12日

下午,西贝官方微信发布《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附13道菜“作业指导书”,坚称“100%无预制菜”;同时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并上线“罗永浩菜单”。

晚上,罗永浩开启临时直播,在线人数1分钟破10万,现场展示冷冻鱼、复合保水剂等包装,直言西贝“撒谎”。

9月13日

罗永浩连发7条微博,提出“堂食若用预制菜必须标注”;同日晚,他突然发文:“这件事可以告一段落了”,表示期待国家法规尽快出台,自己要“忙正事”。

9月14日 晚间

网络流出贾国龙微信群截图,称其“被网络黑社会盯上”。罗永浩随即转发并@贾国龙:“请公开道歉,否则法庭见。”事件再度升温。

9月15日

中午,西贝发布致歉信(首版秒删,4分钟后加引号重发),承诺10月1日前把9道争议菜品改为“门店现做”。

晚上18:38:

罗永浩发长文《反复权衡之后,还是决定算了》,宣布:

1. 放弃对贾国龙个人的诽谤诉讼(除非对方再犯);

2. 放弃10万元现金“送西贝”计划;

3. 继续协助消费者集体维权,推动预制菜国标落地。

至此,这场“预制菜罗生门”以企业道歉、罗永浩“停火”暂告一段落,但关于知情权与行业标准的讨论仍在发酵。

二、为什么放弃诉讼?罗永浩的三层考量

1. 两万张嘴巴与“面子陷阱”

罗永浩在长文中坦言,真正让他动摇的,是西贝公关团队一句“罗老师,我们全国两万多名员工,很多来自偏远地区,门店真倒了他们怎么办?”

“五十岁以后,我见太多事业有成的人为了面子把企业逼到墙角,我不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2. 法律战=拉锯战,时间成本太高

律师团给出的评估是:诽谤案胜率七成,但走完一审、二审、执行,至少需要18个月。

“18个月后,就算我赢了,贾国龙一句‘对不起’也弥补不了消费者18个月的知情权空白。”

3. 舆情已兑现:道歉+整改+国标提速

9月15日西贝公开9条整改清单;同日,《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审查,国家卫健委对外通报“将尽快公开征求意见”。

罗永浩认为,继续死磕个人名誉,反而稀释公众对“国标”议题的注意力,“点到为止”更符合公共利益。

三、10万现金为何不再送?一场“讽刺行为艺术”的急刹车

10万元现金本是罗永浩对贾国龙“揭露西贝内幕”的反讽——既然你说我造谣,那我就自掏腰包奖励你“打脸我自己”。

但随着西贝道歉、菜品回调,继续“送钱”已失去讽刺靶心,反而容易被解读为“炒作”。“意气用事完成使命,就该让它结束。”

四、消费者维权通道仍敞开:罗永浩的三项“后手”

1. 律师团继续招募

邮箱wujialu@qq.com已收到1736封邮件,首批筛选有效线索412条,涵盖“儿童牛排临期换签”“烤串口感异常”等,9月20日将召开首次线上说明会。

2. 监督西贝整改

罗永浩表示会随机委托第三方机构抽检门店,若10月1日后仍发现“中央厨房贴牌伪装现做”,将“代消费者二次曝光”。

3. 推动“透明菜单”立法

其团队已与两位全国人大代表沟通,拟于2026年两会提交《餐饮服务预制菜标注强制规范》议案,初步建议“红底白字”统一标识,并在菜单首页明示。

五、网友热评:有人鼓掌,有人拍砖

1. 支持派:体面停火是大格局

@风息扶苏:“老罗这次真成熟了,拿得起放得下。两万员工背后是两万个家庭,他看见了具体的人。”(赞4.3万)

@阿琳达达:“道歉、整改、国标提速,诉求都达到了,还继续缠斗就是流量癌。”(赞2.1万)

2. 质疑派:怕输就别说狠话

@科技新一:“前一天‘法庭见’,第二天‘算了’?罗老师把法律当小品吗?”(赞1.7万)

@西门不暗:“放弃诉讼=放弃给消费者一个判例,下次西贝还敢。”(赞1.2万)

3. 中立派:让子弹飞到10月

@刺猬公社:“等国庆后看西贝兑现几成,再决定骂谁不迟。”(赞9k)

六、西贝的“九条整改”能否自救?我们帮你看门道

西贝把儿童牛肉饼改成门店每日手工拍饼,意味着每一份都要经历解冻、调味、成型、煎制四道工序,多出的人手与等待时间势必拉高人工成本,午高峰能否顶住不涨价还要保证口感,是头一道坎;

羊肉串号称现切现串,明档操作虽能眼见为实,却同样把食材暴露在室温里,对冷链和动线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一旦客流激增,师傅手速跟不上,品质波动就会被无限放大;

手撕椒麻鸡要从生鸡现煮,解冻、卤制各需两小时,门店必须提前预估销量,备少了会沽清,备多了报废率飙升,利润表立刻见血;

他们同时承诺缩短原料保质期、与上游重新谈判,等于把库存压力从中央厨房转回门店,供应商是否愿意共担损耗、共降风险,目前还是未知数;

最关键的,是菜单要公开标注预制比例,一旦把“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用小字打在价签旁边,消费者是否还愿意为原本的价格买单,高价理由瞬间被拆穿,品牌溢价可能跟着缩水;

这些整改若能全部落地,西贝将被迫从“标准化+高翻台”的快餐式逻辑,退回到“现做+体验”的传统正餐逻辑,整个成本模型、培训体系、门店布局都得推倒重算,只要有一处衔接不上,利润就会被啃出一个洞,而消费者手里的秒表和摄像头,不会再给第二次原谅的机会。

七、律师拆解:集体诉讼胜算几何?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熊超表示,消费者若起诉西贝涉嫌欺诈,需锁定三大证据:

1.菜单、海报、口头承诺明示“现做”;

2.第三方检测报告证明菜品为“预制菜”;

3.同一批次交易记录≥20人,可推举代表人诉讼

“目前罗永浩团队已掌握部分门店录音与检测报告,若能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有望参照‘辛巴燕窝案’判赔三倍价款。”

八、未竟之问:预制菜原罪还是知情权原罪?

罗永浩多次强调:“我不反对预制菜,我反对的是用现做菜的价格、现做菜的营销去卖预制菜。”

这场风波真正暴露的,是中国餐饮行业长期以来的“模糊地带”:

1.缺乏强制标准——什么算预制菜?中央厨房算吗?真空熟食算吗?

2.缺乏统一标识——商家各说各话,“现炒”“现烤”“鲜做”没有法律定义;

3.消费者举证难——吃完不可能把剩菜送检,谁有精力为一份48元的羊杂打官司?

因此,国标落地、菜单透明、举证责任倒置,被视为解决问题的“三把钥匙”。罗永浩的“停战”只是中场哨,不是终场哨。

九、写在最后:一场口水战的公共价值

回望五天,一条微博让一家营收百亿的餐企市值蒸发、让预制菜国标提速、让“知情权”三字登上热搜,也让一个总爱“硬刚”的中年人第一次把“算了”说得如此响亮。

或许,这正是数字时代消费者与企业的新型博弈:

吐槽即监督,热搜即法庭,道歉即判决,整改即执行。

而真正的赢家,既不是罗永浩,也不是贾国龙,

是下一次走进餐厅、能明明白白看到“预制”或“现做”两个字的——我们。

来源:玉铉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