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间四月,万物萌新。2025年4月8日,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作家进校园”活动给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带来了盎然生机。在华西坝这片翰墨飘香的古老土地上,石室锦外穿越百年风雨,历经沧海桑田,巍然屹立于1910年所创建的“存古学堂”原址。中西合璧,融汇古今。该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中西合璧通古今 “四轮教育”耀人性
——四川省直“作家进校园”活动牵手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杨明强 杨 华
人间四月,万物萌新。2025年4月8日,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作家进校园”活动给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带来了盎然生机。在华西坝这片翰墨飘香的古老土地上,石室锦外穿越百年风雨,历经沧海桑田,巍然屹立于1910年所创建的“存古学堂”原址。中西合璧,融汇古今。该校以“敢为人先,宏济巨川”的精神,孕育着闪耀的璀璨群星,奏响了新时代的教育强音。
省直作家进校园
8日下午5点,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校园文学专委会主任杨明强、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科研课题专委会主任卢加强一行,在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华、校长潘万勇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学校虽历经百年变迁,几易其名,却初心不改,传承创新当年“存古学堂”的办学宗旨“研究国学、发扬国粹、沟通古今、切于实用”,形成了具有时代感的“德行至善,行知至美”的新型办学理念。
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华致欢迎辞
下午6:30,省直“作家进校园”讲座活动,在学校党总支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李丹主持下拉开帷幕。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华致辞指出:主讲嘉宾——博士后卢加强先生作为躬身教育战线30载的跨界学者,既是美学领域的大专家,也是“田园教育”的践行者。他在《中国田园牧歌》中提出“让教育回归生活本源”的哲学思考,与石室锦外“培育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现代人”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相信他的讲座将会为大家打开AI时代家庭教育的新维度。
张华认为: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教育生态,越是在技术狂飙的时代越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家庭教育,始终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最初土壤,是任何科技都无法复制的“精神基因”。作为学校领导,他与家长们许下做“共学型”家长、做“赋能型”家长、做“协同型”家长的3个庄严约定,希望家长们行进在终身学习与自我成长的征途中,以爱为舟,以智为桨,共同守护好孩子的精神家园。
讲座现场
在讲座环节,卢加强先生结合该校百年传承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外国语的办学特色,把他30多年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浓缩成《AI时代的“四轮教育”》报告,与石室锦外200多位学生家长和老师代表作精彩分享。
卢加强在讲座中
卢加强首先从AI时代带来的教育焦虑入手,提出人类文明升级的终极命题,需要通过“四轮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田园教育,犹如小车前行的四个轮子,缺一不行)来培养技术无法复制的“鲜活人性”,开门见山地抛出核心观点:家园是锚,让漂泊的数字灵魂记得来处;校园是帆,在知识海洋中保持求真方向;社区是桨,用实践力量划向共同体的彼岸;田园是舵,于技术狂澜中把握自然节律。通过这样的“四轮教育”,以彰显人类的诗意栖居,让人性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嘉宾全神贯注听取讲座
卢加强先生满怀闪耀人性光辉的社会责任感,在讲座中饱含深情地说道:无论历史的发展多么曲折苦难,人类却一直总会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石室锦外所在地,是古风蜀韵和国潮所在地。从“宋代四先生祠”所祀的范景仁、范纯甫、张南轩(即张栻)、魏了翁(即魏鹤山)等对蜀学发展史的关键作用与深远影响,到1910年为保存国粹勇开先河创办“存古学堂”的四川提学赵启霖,首任校长谢无量,以及历经几次变迁,让石室锦外初心不改地行进在培养“融贯中西、博通古今”人才的仁人志士们,他慷慨激昂地提出:每个时代的变革,总有一些有识之士,振臂而呼,俯身躬行,以敢为人先的星星之火,点燃传承创新的燎原之势。世世代代,教育都是人类共同关心的事关国运的重大命题,亘古不变。相信浸润在如此深厚文化底蕴中的石室锦外学子,也将成为这璀璨星河的一颗。
嘉宾全神贯注听取讲座
卢加强以切中当下教育热点、难点和痛点的精彩演绎,不断引发现场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们的强烈共鸣。
围绕讲座主题,卢加强结合当前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构建了“四轮教育”的生态体系。他从全脑协同以及哲学溯源进行了论证,阐释了“四轮教育”的行动路径,以及深厚的成都文化底蕴对“四轮教育”的支撑。
家长认真做笔记
讲座中,卢加强先生颇富创意地提出由“内卷劳绩”到“四轮教育”的话题,殷切期望成都家长达成“四不原则”的承诺:不抢跑、不克隆、不设限、不认输,引发学生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极大兴趣和热烈掌声。
家长提问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与卢加强共同探讨。面对如何平衡好AI的双刃剑功能引导学生让智能工具为己所用,以及如何建立信息辨别力和思考力等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卢家强胸有成竹,有理有据,从容作答。
张华作总结
张华在总结中说:卢加强先生的这场报告非常精彩,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中学教师兼学生家长,认真听讲做笔记后,深受启迪,并渐入佳境。如何面对“教育焦虑”,卢加强先生给出了破解的好方案——以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和文脉深厚的石室锦外作答。这次讲座是学校开启家庭教育的冲锋号,重在重新唤醒家长,倡导学习教育专业知识,了解深厚巴蜀历史文化,与孩子建立深度的链接,实现高质量的陪伴,在家庭中构筑一片永不褪色的精神原乡。他还特别强调指出:家庭教育不是知识的“二次搬运”,而是价值观的代际传递;不是技术的被动适应,而是心灵的温暖守护。他希望全体家长以此为新的起点,让“家庭教育”成为“四轮教育”中最具人文温度、最富成长韧性的动力源。
省直作家及科研团队合影
回顾,前瞻,超越;传承,弘扬,创新。
本次讲座,宛如一场回归教育本质和彰显人性光辉的学术盛宴。时空折叠,我们恍惚看到,110年前曾名“四川国学院”的百年名校,传唱着“尊孔为主,崇尚道德,期养成高尚之学风”的时代先声。沟通古今,融贯中西,历史与现实,在传承、弘扬和创新、超越中一脉相承,宏巨交汇,铸就着石室锦外百年屹立的强大的精神内核。
开讲前,省直作家一行5人向学校赠送了各自创作出版的书籍;学校也为嘉宾们颁发了“校家社协同”人文基地建设指导专家聘书。
本次“作家进校园”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指导,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主办,省直作协校园文学专委会、省直作协科研课题专委会、武侯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承办。该活动受到省市区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中国“阳光教育”创始人、“全国十大人气校长”、成都市人民政府督学刁荣普,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黉门存古学堂院长杨菁芝,四川省体促会青少年健康发展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劳动实践教育专委会专家委员宋晴,成都市武侯区关工委副主任赵卫平,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主席张叉等嘉宾一道全程参与讲座活动。
2025年4月9日清晨于成都光华村皓月楼
5.【文化传播】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深入革命老区营山县举办作家进校园活动6.7.8.9.【文化传播】奔赴全省最南端 追寻“诗和远方”——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作家攀西教育采风纪实10.【文史动态】四川省省直(红星)作协与成都市新津区作协开展文学交流11.【文史动态】四川省直作协与泸州老窖国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12.【文学动态】四川省直作家稻城采风圆满成功
13.【美丽四川】作家镜头里的高山生态草甸——孟获城14.【文学动态】川渝作家走进雅安石棉孟获城景区采风
15.【文学动态】四川省直作家赴理塘采风 赋能乡村振兴
16.【史志动态】四川省地方志办 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交流座谈文化传播弘扬工作17.【美丽四川】省直作家走基层·稻城行丨黄如一:当科学之光照进蓝色星球的最后一片净土18.【美丽四川】省直作家走基层·理塘行丨冯俊龙:走进下坝19.【美丽四川】省直作家走基层·稻城行丨饶友君:稻城亚丁 心灵的圣境20.【美丽四川】省直作家走基层·稻城行丨蓝帆:稻城亚丁最美的配饰21.【文学动态】2024年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态文学创作研讨会召开 阿来发出生态文学创作倡议
22.【散文】王怀林:我与藏地的前世今生23.【文学动态】知名作家稻城研讨青藏高原生态文学创作 阿来认为人文书写应加入科学眼光24.【文学动态】成渝双城文艺主题联盟启动 共同探讨“未来文学”25.【文学动态】勤奋笔耕不辍 一年出书三部——曾令琪新书分享会在蓉举行
26.【文学动态】四川省直(红星)作协 “作家进校园”活动深入彭州市隆丰中学27.【文学动态】勇于创新 书写华章——2024年省直(红星)作协散文专委会年度散文报告28.【文学动态】四川省红星(省直)作协联合“21+”发起成立“四川文学媒体合作联盟”29.【文化传播】春秋墨香 石室飘扬——“省直作家进校园”解读“西道孔子”扬雄与石室中学的传奇故事
30.【文化传播】中西合璧通古今 “四轮教育”耀人性——四川省直“作家进校园”活动牵手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文/图: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作家,摄影家,知名媒体人;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招考委、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报》原主编〕
杨 华〔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校园文学专委会成员,国家心理咨询师〕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