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由深圳开放大学联合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晚报社共同打造的“随深学堂”精品课第四期,在南山博物馆如约开讲。本次讲座以“何以大成——敦煌文化艺术大展解读”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聆听。
9月14日,由深圳开放大学联合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晚报社共同打造的“随深学堂”精品课第四期,在南山博物馆如约开讲。本次讲座以“何以大成——敦煌文化艺术大展解读”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聆听。
“随深学堂”系列讲座自推出以来,秉持“知识无界,进无止境”的理念,致力于构建城市文化标识的全民终身学习平台。该学堂精心打造10堂精品课程和50堂开放课堂,旨在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激发终身学习热情。作为今年推出的十堂精品课之一,本次讲座通过南山博物馆“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这一生动案例,为市民呈现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本期讲座特别邀请到深圳美术馆馆长、研究馆员、博士朱建军先生。他长期从事敦煌文化与艺术研究,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典籍博览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甘肃敦煌学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学术界,朱馆长以博学精深、研究严谨著称,是敦煌艺术研究的重要推动者。
讲座伊始,朱馆长以“大成敦煌”的历史背景开篇,带领观众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理解敦煌文化的独特价值。他介绍,敦煌石窟艺术是世界上连续营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且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从公元4世纪延续至14世纪,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精髓。随后,他结合莫高窟158窟、北凉275窟、西魏285窟等壁画,解析了其中融合的唐、吐蕃、粟特文化元素,展示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延续。此外,他还通过北宋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酒帐真迹等珍贵文献,揭示敦煌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真实面貌。
朱建军馆长强调,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借助数字采集、展示、AI等多手段,推动多语境、多业态的活化传播,使传统文化既走向世界,也走进市民日常生活。在讲座互动环节,观众们积极提问,朱建军馆长做了专业的解答。此外,现场进行了热烈有奖抢答互动,答对的观众获得了精美敦煌展文创礼品。
观众吴女士来自南山区,她表示:“朱建军馆长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把千年的敦煌文化讲得既专业又生动,让我们对壁画和文献背后的历史脉络有了直观理解。通过他的讲座,我把之前看展的疑问给解决了。”另一位观众谢女士则称:“感谢随深学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大师级的讲解,朱馆长的学问和视野让我增长了见识。”
朱建军馆长认为,“随深学堂”以讲座形式将专业文化知识带入社区,能为市民提供最好的精神滋养,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瑰宝,并期待项目拓展至丝绸之路、黄河、良渚等多元文化。他指出,终身学习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自己也始终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他透露,未来深圳美术馆也将通过邀请历史学家、学者、诗人等开展讲堂和对话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与大师交流,在科技之城中获得文化滋养,实现精神与文化层面的全面提升。
讲座结束后,观众代表团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现场观摩了壁画、供养人像及珍贵文献,进一步将讲座中的知识与实物展示结合,体验敦煌文化的真实魅力。
记者看到,讲座后有不少观众向工作人员处咨询“随深学堂”的详细课程安排,打算长期跟随学习,“随深学堂”将文化艺术与公共教育结合的独特价值的初衷得到了体现。活动策划者表示,未来将继续把开放大学的核心教育资源和多样化课程深入社区和基层,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