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从大涨盘后转跌的美股、飙升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表示了不同的态度,连马斯克都忍不住疯狂diss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压根不懂经济。
关税贸易战持续更新。
美国对中国征收104%关税今天生效,“懂王”宣称“还在等我们电话”。
然而,从大涨盘后转跌的美股、飙升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表示了不同的态度,连马斯克都忍不住疯狂diss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压根不懂经济。
另一边,“国家队”们的集体出现和各路资金的增持回购稳住了A股的信心。
这一轮绝对会不一样,除了更充足的子弹,在涉及自主可控的领域里,我们有比2018年更坚挺的底气,上涨的逻辑也是。
将近一个月的调整,半导体板块今日又迎来大涨,熟悉的记忆又回来了。
01
给足信心
今天A股市场继续反弹。
上证指数持续上攻,收涨1.31%,连续两日修复。板块方面,中字头个股、半导体、军工等板块领涨。
从大的立场看股市反弹的核心因素,自然离不开国家队资金的支持。
昨日央行和中央汇金公司便各自表态,前者坚定支持后者增持股市,必要时会提供重组的再贷款资金,帮助后者发挥类“平准基金”的作用。另一位“国家队”成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表示,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
不光如此,昨日多家央国企、地方国资平台旗下的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增持回购计划,电力、能源、建筑、军工等领域的央国企都同步发力。短短两天,数百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重要股东增持公告。
在大跌之后,类平准基金和回购潮开启。但这一轮动作非常及时,非常迅速,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稳住股市信心,防止进一步演变成流动性危机,股市进一步踩踏的可能。
经济政治层面的摩擦动荡极容易演变成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国家率先稳住金融,更深远的意义是为了保障财富稳定的信心,因为股市和经济息息相关,要更好地拉动内需,前提条件是老百姓钱包里的财富不能缩水。
其次,目前除了波动剧烈的美股市场,亚太股市也是跌势一片的重灾区,维持股市和汇率的稳定,给予寻找“资产避风港”的外部投资者一定信心。
比起其他国家任由股市下跌的现象,国内政策的特点,的确是用真金白银来支撑预期和信心,维持市场韧性。
所以,对于现阶段看不清楚市场方向,甚至想套现的朋友,真的没必要太过惊慌。
况且,政策向基本面的传导还有时滞,纵使不同行业承受的影响大相径庭,可依然不乏逻辑更加出色的投资方向,譬如,半导体的自主可控方向。
今天,半导体股涨幅居前。截至收盘,华岭股份30CM涨停,国民技术20CM涨停,此外,凯德石英、芯动联科、台基股份涨幅均超13%,龙芯中科、紫光国微、寒武纪等纷纷大涨。
港股中芯国际、上海复旦涨超9%,华虹半导体、宏光半导体、晶门半导体、英诺赛科、芯智控股也纷纷跟涨。
02
谈谈规律
让我们回顾一下2018年。
在关税1.0版本生效后,短期层面贸易摩擦冲击着市场情绪,导致板块估值下杀,但在中期层面,国产替代逻辑逐步夯实的半导体方向逐渐走出独立行情,甚至开始趋势性行情。
根据记者统计,在2018年3月22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后的 3 个月时间,半导体设备涨幅达16.66%,为近260个申万三级行业指数中涨幅第二名。
2019年,全球半导体周期见底,半导体板块业绩整体改善,A股市场也呈现出触底反弹、整体回暖的态势。
其中,因政策资金扶持和国产替代逻辑支撑的半导体相关个股涨幅显著,当年韦尔股份涨幅达到389.56%,圣邦股份和北方君正也接近3.8倍。
1.0贸易战暴露了半导体产业链短板,导致部分企业因国际订单调整遭受冲击,由于国家及早地认识到了自主可控的紧迫性,于是加速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进程,逐渐摆脱进口依赖。
在总产量占比上,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在进口依赖度比例为78%,国产化比例(22%)较前几年提升幅度显著。考虑1月落地的半导体禁令和接下来的关税,未来几个月国产化比例还将持续上升。
数据上已经很清晰的展示,我们对美国集成电路产品的依赖程度是逐年在下降的。根据海关总署,2019年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产品的比例为4.4%,2023年已下降至2.4%。
目前,国产渗透率依然还有提升空间。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单晶硅棒和衬底)的金额为118、45和4亿美元,分别占各项进口总额的3%、10%和10%。
其中,一些环节(如设备零件、晶圆衬底材料、前道制造设备等)对美国依存度仍较高,此次关税扰动下,未来或重点提升这些环节的自主可控水平,进口替代有较大的空间。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团(LamResearch)等企业占据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约40%份额。
细分来看,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在去胶、清洗、刻蚀设备方面的国产化率较高,在CMP、热处理、薄膜沉积设备上有所突破,而在量测、涂胶显影、光刻、离子注入等设备上的国产化程度仍较低。
当然,从短期看,由于美国在先进制程、AI芯片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国产芯片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会导致部分设备、零部件高端芯片(如AI芯片等)等采购成本提升,影响半导体企业产能爬坡和产品节奏。
但按照2018年的剧本,国内半导体材料、设备、以及芯片的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再次加速。
关税摩擦也可能使得终端客户为规避成本压力,转向大陆代工产能,进一步增加对大陆先进制程代工的需求。
而且除了设备以外,关税摩擦也将削弱美国芯片产品的价格优势,给予国产芯片追赶空间。
譬如,推高国内企业对模拟芯片产品的采购成本。在成熟制程如模拟芯片方面,中国受到以德州仪器TI、亚德诺半导体ADI的激烈竞争,中国大陆模拟芯片的自给率近年来一直在稳步提升但仍较低,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为15%左右,2024年自给率预计增长至16%。
03
尾声
2018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先破后立未尝不可,基本面逻辑看似遭受更重打击的科技板块,越能展示出良好的“反脆弱性”,在悲观情绪在集中宣泄以后,板块韧性将逐渐显现。
押注板块抗风险性也有稳健的投资工具。全市场首只聚焦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的ETF——科创半导体ETF今日上涨4.29%。
芯片ETF今日涨5.31%,最新规模为237亿元,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芯片半导体主题ETF。
365编辑器
尽管3月半导体行业表现相对较弱,中信半导体行业下跌5.66%,半导体材料下跌6.39%,半导体设备下跌5.72%,但资金仍逆势净流入芯片ETF,从3月1日至今合计净流入11.79亿元。
芯片ETF及联接基金(A:008887,C:008888)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覆盖芯片设计(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制造(中芯国际)、封装测试(长电科技)、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及材料(沪硅产业)等芯片全产业链环节,直接受益于“中国芯”自主化趋势,避免单一环节波动影响,前十大成分股占比达到66%,聚焦行业龙头,抗风险能力强。
半导体材料环节是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程度较低、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尤其在高端材料领域仍面临显著“卡脖子”问题。
半导体材料ETF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聚焦半导体的上游核心环节,需求刚性强、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空间明确,适合长期布局核心供应链自主化的投资者。
A股在1—2个交易日迅速定价了关税带来的基本面冲击预期。长期来看,关税波折可能是“信心重估牛”的一次压力测试,核心逻辑和中期趋势还经得住考验。(全文完)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