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论文颠覆认知:ChatGPT七成用途非工作 或将影响A股逻辑生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06:05 1

摘要:北京时间2025年9月15日晚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官网发布了一篇由OpenAI首席经济学家艾伦·夏特吉(Aaron Chatterji)率领团队与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戴明(David Deming)合作完成的工作论文。该研究基于对150万次对话

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OpenAI论文颠覆认知:ChatGPT七成用途非工作

事件概述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5日晚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官网发布了一篇由OpenAI首席经济学家艾伦·夏特吉(Aaron Chatterji)率领团队与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戴明(David Deming)合作完成的工作论文。该研究基于对150万次对话的大规模分析,揭示了ChatGPT上线近三年来用户使用行为的深刻变迁。这项权威研究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如何真正融入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数据,也可能促使市场重新审视A股相关产业的投资逻辑。

一、用户结构根本性转变:从技术极客到普罗大众

论文数据显示,ChatGPT的用户基础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其用户性别比例已从2022年底上线时男性占绝对主导(超过80%),发展到2025年7月女性用户比例超过半数。18-25岁的年轻用户成为最活跃群体,同时,中低收入国家的用户渗透率增长显著快于高收入国家。这些变化标志着AI技术正从一个技术极客工具,蜕变为一项普惠大众的消费级服务。

· 对A股相关板块的潜在影响:

· 消费互联网与数字内容:用户结构的普惠化意味着AI的"消费属性"可能强于"生产力属性"。这或将利好直接面向海量C端用户、深耕社交、娱乐、在线教育、内容创作等领域的平台型公司。投资逻辑可能从"提升企业效率"向"激发用户消费与时长"迁移。

· 出海服务与工具软件:新兴市场的快速渗透,为能够提供"轻量化、低成本、高效率"AI应用工具的中国出海企业带来机遇。投资视野可关注在跨境电商、数字化营销、国际化办公解决方案等领域有布局的公司。

二、使用场景颠覆性变化:生活娱乐需求超越工作需求

这项研究最颠覆性的发现在于:截至2025年7月,ChatGPT的非工作相关消息占比已大幅上升至73%,而一年前该比例仅为53%。其主要用途集中在学习、娱乐和日常生活咨询。而此前被资本市场高度重视的编程相关用途,占比仅为4.2%。这一数据可能意味着,AI当前的核心增长引擎来自C端的生活与娱乐需求。

· 对A股相关板块的潜在影响:

· 教育科技与文化传媒:AI作为"个性化导师"和"创意伙伴"的角色日益清晰。这或将强化智能教育硬件、AI伴学课程、AIGC内容生成、以及游戏等赛道的长期成长逻辑。

· 智能家居与本地生活:生活咨询类需求的旺盛,揭示了AI作为"生活助手"的潜力。这可能会加速智能家电、智慧生活平台、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的智能化升级进程。

三、角色定位战略性转变:"副驾驶"模式重塑专业服务

在研究知识密集型职业时发现,AI更多被用作"副驾驶(co-pilot)",用于辅助信息整合与判断("提问"占比高),而非简单替代执行。这表明AI的价值在于增强人类智能,而非替代,尤其在复杂决策领域。

· 对A股相关板块的潜在影响:

· 企业级软件与云计算:"副驾驶"模式在企业端的深化,可能催生需要与AI深度融合的新一代智能办公、数据分析与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投资逻辑需从"替代人力"转向"人机协同"。

· 金融科技与专业信息服务:在高度依赖知识的领域,AI辅助决策的价值巨大。这或将为从事智能投研、风险控制、合规科技等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带来新的发展视角。

结语与风险提示

OpenAI的这项权威研究动摇了"AI即生产力工具"的单一叙事,揭示了其作为消费级和生活级技术的巨大潜力。这一趋势的演变,可能意味着A股市场AI投资的主线需要重新审视,关注重点或需从传统的硬件算力,向更下游的应用与服务扩散。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学术研究发现与产业落地及业绩兑现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相关技术的进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能否成功卡位都存在极高的不确定性。本文所有内容仅作为信息解读和市场分析,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時光記憶WGW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