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在身边丨探索方寸盆景的秘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22:40 1

摘要:“自然在身边”系列是基于上海植物园专类园的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章,从植物分类与植物文化的角度增进公众对植物园的认识,传播身边的自然故事。本期“自然在身边”是关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起来探秘上海植物园的盆景园吧~

“自然在身边”系列是基于上海植物园专类园的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章,从植物分类与植物文化的角度增进公众对植物园的认识,传播身边的自然故事。

本期“自然在身边”是关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起来探秘上海植物园的盆景园吧~

当城市的喧嚣被层层绿意过滤,当蝉鸣成为耳中最聒噪却也最宁静的背景音,盛夏的盆景园,总有一种让人静下来的魔力。这里没有辽阔的草原、没有奔腾的江河,却容纳着人们心中最完整的山水。

PART.01
一盆一景一世界

盆景是什么?是树,是石,是苔,是土,是方寸之间的布局,是千年美学的凝练。但它更是一种微缩的世界。1972年,陕西乾陵唐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壁画确证,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中国人就已学会如何将自然“请”入厅堂、置于案头。

“海派”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上海特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艺术风格,海派盆景正是这种精神的完美体现。相较于其他流派,海派盆景最显著的特点是“师法自然、苍古入画”,不过度追求形式规整,而更注重表现树木在自然中的神韵。具体而言,它有三大特色:一是造型自由。根据树木的自然生长态势,用"粗扎细剪"技法进行艺术加工。二是树种丰富。除了传统的松、柏、梅、榆等,还大胆引入平枝栒子、真柏、大阪松等新树种。三是四季皆景。特别注重表现季节变化:春天看新芽吐绿,夏天赏浓荫如盖,秋天观红叶似火,冬天品枝干苍劲。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

PART.02
自然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指尖

我们常说“向往自然”,仿佛自然总在远方:西藏的雪山、新疆的草原、东北的森林……但盆景艺术轻轻告诉我们:自然,也可以随身相伴。一株五针松,根抓薄土、枝干盘曲,仿佛迎风而立已百年;一盆山水景,山石作峰、青苔为林,水中倒映出江南意蕴。它们不是自然的复刻,而是自然精神的凝练与再现。它们静置于盆景园的黑瓦白墙边、轩窗下、石台上,不声不响,却仿佛有风穿行其间、有水雾弥漫其里。而这种“身边的自然”,不只可观,更可碰触。

在“指尖山水”盆景园自然探索活动中,参与者被鼓励伸出手,轻轻触摸松针的坚韧、感受树皮的沧桑、观察苔藓的绵密。自然不再是玻璃后的风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触的真实存在。有位参与者感叹,原来一棵树的皮肤和我们的手掌一样,是有温度、有故事的。这份触感,瞬间消融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PART.03
从“观看”到“创造”:连环画中的盆景

如果说盆景是“自然的艺术”,那么创作就是“艺术的自然”。本次活动中最动人的环节,莫过于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传承人,带领参与者绘制一幅属于自己视角的盆景画。参与者不再只是“游客”,而是成为“记录者”:他们仔细观察几十岁的紫薇如何在盆中开花;然后用毛笔勾勒枝干的走向,用水墨渲染叶片的层次。从眼到手,从手到心——自然就这样通过笔尖流进我们的意识深处,变得亲切、熟悉。

《松鹤延年》

PART.04
自然在身边,是一种生活态度

盆景艺术之所以能延续千年,正是因为它回应了人类内心深处一种永恒的需求:在变幻的世界中安放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然。尤其是在今天,城市不断扩张、生活节奏加快,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身边的自然”。它可能是一盆阳台上的小松,一块案头的赏石,甚至只是一丛苔藓微景。它们不需要辽阔的土地,不依赖遥远的旅行,却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回归宁静、获得滋养。

正如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所倡导的理念——“自然不在远方,自然就在身边”。它在盆中,在园中,在匠人的指尖下,在画师的笔墨间,更在我们每一次用心的注视之中。只要我们愿意注视一片叶、抚摸一段枝、画下一幅画,自然就从未离开我们。

图:许源、资料图

视频:唐一高、高清

审核:王玥明、陈婷媛

编辑:谢臻阳

入园须知

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111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940号)、4号门(罗城路15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

团队请至少提前3天联系,于工作日8:30-16:30拨打021-54363369*1017。详见官方网站。

游园须知

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因室内专类园瞬时承载量有限,游客量高峰时段,谢绝开展聚集类非游园活动。

来园交通

公共交通

【一号门(龙吴路1111号)】

龙吴路百色路站:56、714、720、770、824、956、958、178、上奉专线

【三号门(百色路940号)】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824、720、973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810、820、192、824、718、973、957、南南线【四号门(罗城路151号)】

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来源:阿惜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