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汇金的三大战役以及最新动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6:29 1

摘要: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股灾等历史时期的危机应对,2023年10月至今的三次行动(2023年10月、2024年2月,以及2025年4月)呈现出更精准的战术设计、更系统化的工具创新和更明确的长期导向。

在A股市场近年的剧烈波动中,中央汇金公司以三次公开市场操作构建起 “政策底” 的清晰坐标。

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股灾等历史时期的危机应对,2023年10月至今的三次行动(2023年10月、2024年2月,以及2025年4月)呈现出更精准的战术设计、更系统化的工具创新和更明确的长期导向。

这三次战役标志着汇金从 “被动救市” 转向 “主动稳市”,成为稳定市场中枢、修复投资者信心的核心力量。

当前,在A股估值历史低位与政策支持形成共振的关键时刻,解码这三大战役的逻辑与成果,将为投资者捕捉新一轮战略机遇提供重要指引。

1.国家队新范式:汇金护盘的协同体系

中央汇金,作为管理6.7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的 “超级投资者”,其护盘行动绝非单打独斗,而是依托三大核心优势构建立体化作战体系:

核心定位: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直接控股工行、建行等19家金融机构,通过股权纽带稳定金融系统基本盘。作为 “定海神针”,通过增持 ETF、银行股等核心资产,直接注入流动性并引导市场预期。

协同作战:

1)证金公司:2015年股灾中提供万亿流动性,2025年通过转融通机制向券商输送800亿元资金,打通资金入市通道;

2)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诚通、国新聚焦央企改革与科技创新,2024年合计增持ETF超1200亿元,形成 “蓝筹托底 + 成长突破” 的配置格局;

3)AMC转型:2025年整合信达、长城等三大AMC,设立250 亿元地产纾困基金,以 “不良资产证券化” 化解风险,间接筑牢市场根基。

这一体系的核心特征是 “精准滴灌”。既具备 “央行再贷款 + 财政资金” 的弹药支持,又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资源流向核心资产,形成 “政策力量 + 市场机制” 的有机统一。既避免大水漫灌,又实现 “哪里有流动性缺口,资金就流向哪里” 的靶向治疗。

2.三大战役:从阻断负反馈到重塑市场生态

第一战役:

2023年10月 “双管齐下” 破局战 —— 阻断悲观预期传导

战役背景:2023年5月起,A股受经济弱复苏、外资阶段性流出影响,沪指持续跌破3000点,金融、消费等权重板块估值接近历史低位,市场陷入 “下跌 - 减持 - 情绪恶化” 的负循环。

战术组合:银行股 “定海神针”(10月11日):

汇金宣布增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股票,这是 2015 年以来首次大规模增持银行股。以工商银行为例,增持价对应股息率达 6.5%,显著高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2.7%),向市场传递 “金融股具备安全边际” 的信号。

宽基 ETF “全面覆盖”(10月23日):

启动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增持计划,单月买入规模达500亿元,占同期 ETF 净流入的72%。通过指数化投资托举市场中枢,避免个股干预争议,同时覆盖大盘蓝筹与中小盘股,修复流动性分层。

战役成果:

沪指在10月下旬触底反弹,单月上涨5.8%,银行股板块涨幅达12%,带动保险、券商等大金融估值修复。更关键的是,此次行动打破了市场对 “政策无效” 的担忧,确立了 “汇金出手必达阶段性底部” 的心理锚点。

第二战役:

2024年2月 “均衡发力” 升级战 —— 激活成长股新动能

战役背景:春节前,新能源、半导体等成长板块因机构调仓遭遇剧烈调整,创业板指两个月内下跌25%,市场呈现 “价值股稳、成长股崩” 的割裂状态,资金供需陷入负循环。

战术创新:成长板块精准滴灌!

首次将增持范围扩大至科创50ETF、创业板ETF,单月买入成长类ETF达400亿元,占其总规模的6.8%。以科创50ETF为例,增持期间份额增长18%,带动半导体设备、新能源电池等细分赛道止跌回升。

政策协同效应:

与央行降准形成 “资金面 + 市场面” 双击,2024年1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2万亿元流动性,汇金同步加大成长股配置,引导资金从过度拥挤的价值板块向性价比更高的成长板块转移。

战役成果:

春节后市场迎来 “风格再平衡”,科创50指数两个月内上涨22%,创业板指反弹15%,成长股成交额占比从35%回升至45%。此次行动标志着汇金从 “托底稳市” 转向 “结构调市”,通过增量资金引导市场发现新质生产力价值,为后续 AI、新能源等赛道行情埋下伏笔。

第三战役:

2025年4月 “闪电响应” 保卫战 —— 抵御外部冲击

战役背景:

海外突发关税政策冲击引发A股单日暴跌超7%,沪指逼近3000点,外资单日净卖出超200亿元,市场恐慌情绪升温。

战术升级:盘中紧急干预(4月7日午间):

汇金宣布启动ETF增持预案,当日买入上证50ETF、中证1000ETF超200亿元,这是汇金首次在盘中极端波动时采取行动,展现 “实时响应” 的作战效率。

预期管理升级:

同步发布声明强调 “坚定看好A股配置价值”,并首次提出 “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明确释放 “政策底” 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持获得央行万亿级再贷款支持,形成 “国家队操盘 + 央行流动性兜底” 的长效机制,意味着护盘工具从 “阶段性弹药” 升级为 “常态化武器库”。

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护盘的阵容以及效率可以堪称史无前例的闪电战,从官媒到各大舆论发酵,连续的播报,雷霆手段,秒级响应!

战役成果:

阶段性恐慌情绪迅速缓解!4月8日沪指上涨1.58%,深成指上涨0.64%,创业板指上涨1.83%,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逾百股涨停。

4月9日延续反弹态势,三大股指再涨超1%,成交额放大至1.7万亿元,成交量创2025年以来新高。

板块方面,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产业ETF获国家队重点增持,中芯国际、宁德时代等龙头股单日涨幅超5%,消费、农业等防御板块逆势走强,形成 "政策托底 + 产业突围" 的双重主线。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次行动确立了汇金在 “外部冲击 - 市场暴跌 - 政策响应” 场景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增强了市场对 “国家队有能力、有意愿稳定市场” 的信任。

整体来说,汇金自2023年以来的三次护盘行动,不仅是市场波动的 “稳定器”,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 “试金石”。

每一次行动都在重塑市场对 “政策与市场关系” 的认知——国家队的角色不是简单的资金提供者,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修复定价功能、引导资源配置、构建长期信心的 “市场共建者”。

三次战役的成功经验已证明,每当市场陷入非理性恐慌,汇金的 “逆向增持” 总能精准捕捉战略机遇期。

3.最新布局:国家队都买了什么?

截至24年末,根据已披露的股票型ETF持有人信息,个人投资者占比为33.1%,而机构投资者占比为66.9%,较23年末提升13.1%。

各类股票型ETF持有人结构图:

分类别拆解来看,

证金、汇金等国资机构主要配置以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和中证1000为代表的宽基类ETF,而险资对中证A50、A500、红利类ETF配置比例相对较高。

除中央汇金外,

还有证金公司、社保基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 “国家队” 成员同步行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资产配置体系:

1)中央汇金:ETF配置深化,强化市场稳定器角色

核心策略:以ETF为核心工具,通过 “宽基 + 成长” 双线布局维护市场流动性。

宽基ETF:截至2025年4月,中央汇金持有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等宽基产品,累计增持份额超1500 亿份,占同期ETF增量的62%。2025年4月7日单日增持超百亿,四只沪深300ETF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成长类ETF:重仓科创50ETF、创业板ETF,2024年一季度增持比例达18%,直接推动半导体、新能源板块反弹。2025年4月7日,科创50ETF单成交额44.18亿元,环比增长51.27%。

总持仓规模:截至2024年末,中央汇金持有 ETF总市值达1.05万亿元,覆盖48只ETF,其中沪深300类ETF占比超60%。

2)证金公司:金融股压舱石地位稳固,消费股调仓优化

核心策略:以金融股为基本盘,消费股侧重高股息与估值修复。

金融股:截至2024年末,持有工商银行(241613.15 万股)、中国银行(794116.49 万股)等国有银行,以及中国平安(288.24亿元)、新华保险(9333.9 万股)等保险股,持仓数量与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

消费股:贵州茅台:持仓5844.29万股(未变),但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减持贵州茅台 154.67 万股,显示部分资金获利了结。

美的集团:持仓19814.51万股(未变),但 2024年四季度社保基金减持家电股,消费复苏逻辑转向高股息 + 政策受益(如东方雨虹)。

新增动向:2025年一季度增持中国交建(48384.61万股)、中国中冶(58903.84 万股)等基建央企,强化顺周期板块布局。

3)社保基金:科技与消费双主线,聚焦政策受益领域

核心策略:科技制造侧重 “卡脖子” 领域,消费股转向高股息与估值修复。

科技制造:半导体:2024年四季度新进中芯国际(未明确增持比例),但公募基金同期减持中芯国际,显示社保基金与市场资金存在分歧。

新能源:增持宁德时代(未披露具体数量),但公募基金四季度减持宁德时代 26.12 万股,显示机构对新能源板块短期估值存疑虑。

消费复苏:白酒:加仓贵州茅台(5844.29 万股)、五粮液,但 2024 年四季度消费股整体回调,社保基金转向增持高股息标的(如东方雨虹,股息率 13.33%)。

家电:美的集团持仓未变,但新增布局适老龄化消费(如医疗器械)与政策支持消费(如新能源汽车)。

政策导向:2024 年四季度新进青松建化(水泥)、中航高科(军工材料)等政策受益股,持仓规模环比增长18%。

4)中国诚通 / 国新:央企整合与科技战略配置双轮驱动

核心策略:通过专项再贷款与ETF增持,支持央企改革与科技创新。

中国诚通:央企股票:2025年4月7日增持中国交建(48384.61万股)、中国中冶(58903.84万股),但证金公司同期持仓未变,显示增持主体为诚通而非证金。

ETF增持:通过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布局半导体、新能源,首批投入800亿元专项再贷款资金。

中国国新:科技股:加仓华大九天(EDA工具)、盛科通信(以太网交换芯片),并参投中芯国际先进制程扩产项目,直接支持 “卡脖子” 技术突破。

央企整合:通过ETF间接持有中国海油、中国神华等高股息央企,同时增持中储股份(物流整合)、岳阳林纸(林业碳汇)等改革标的。

国家队配置逻辑全景:

短期托底:中央汇金通过ETF注入流动性,中国诚通 / 国新增持央企股票,应对市场波动。

中期转型:社保基金从消费复苏转向 “科技 + 高股息”,证金公司强化金融股压舱石地位。

长期战略:中国国新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 “卡脖子” 领域,中国诚通推动央企专业化整合。

政策协同:央行再贷款、国资委考核改革、财政部专项债形成合力,支持资本市场长期稳定。

注:数据来源,中央汇金公告(2025年4月7日)、证金公司2024年年报、社保基金2024年四季度持仓、中国诚通 / 国新公告(2025年4月)。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短期波动,不如跟随国家队的长期配置逻辑,在低估值蓝筹中寻找安全边际,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中布局成长空间。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 “别人恐惧我贪婪” 的价值投资真理,在汇金的三次战役中得到了新的时代诠释,这一次,A股的新一轮机遇,正始于政策与市场的深度共振!

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其中部分内容借助DeepSeek等AI工具进行协助创作,仅作为研究学习,并不持有任何观点,结果并非绝对可靠。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变化快,投资者不要盲目依赖文中分析,需结合自身经验和市场情况考虑,谨慎投资。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研值与财华兼顾原创与好文精选,部分文章分享前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来源:金融梦想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