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工商资料显示,得物旗下的四川佳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佳物小贷)发生注册资本变更,其注册资本金由7亿元增加至10亿元,满足了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最低注册资本金门槛。
作者 | 观察团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作为互联网平台入局贷款业务的后来者,得物金融开年来动作颇多。
昨日,工商资料显示,得物旗下的四川佳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佳物小贷)发生注册资本变更,其注册资本金由7亿元增加至10亿元,满足了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最低注册资本金门槛。
在此之前的1月26日,佳物小贷还进行了高管变更。其中,法定代表人从陈劼超变更为张瑶俊,陈劼超退出前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监事则由刘克变更为方媚。张瑶俊加入后还担任经理和董事。根据去年11月的公开报道,得物APP的法务总监名字也是方媚。
而佳物小贷原名为四川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原为瀚华金控旗下小贷公司。2023年5月,得物以8亿元拿下,随后改名为现在的佳物小贷。目前佳物小贷的唯一股东为睹煜(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后者由De JiaWu(HONGKONG)Limited持有全部股权,实控人为得物创始人杨冰。
自获得小贷拍照后,得物的金融业务逐步完善,从开始的单纯导流,到覆盖自营贷款产品、消费分期、信用付、导流等四大板块。
其中,自营贷款产品名为“得有钱”,年化利率7.2%-24%,最高额度20万。其放贷主体除了佳物小贷,还与上海华瑞银行、富邦华一银行、马上消费、奇富科技、拍拍贷、百信银行、杭银消金、中邮消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联合贷。
消费分期产品名为“得物分期”,合作方为奇富科技、富邦华一银行、马上消费等,最高额度5万元,仅供用户在得物App下单购买商品时使用,年化利率在18%-24%之间,高于一般的信用卡分期综合费率。
信用付则是得物针对部分用户开通的信用支付产品。此外,在用户下单时,得物将微信支付分(先用后付)设为第一选项,其次为支付宝、微信支付、得物分期、花呗、花呗分期、信用卡分期等等。
导流服务方面,据镭射财经报道,2024年前后,得物对外导流多个第三方助贷产品,这些导流产品与自营产品的定价不同,一般综合年化成本在36%左右。
除了产品方面的布局逐渐完善,得物也在加强金融团队方面的建设。此前,得物金融高薪挖来数禾科技COO文嘉出任得物金融CEO,打造出百人级别的金融团队。但不足一年后,文嘉被曝辞职。
但如今,得物金融依旧在高薪挖人。
猎聘网显示,目前得物在招的金融相关职位有两个,即金融产品专家(A244019)和支付产品(上海)(A229637),办公地点均为上海-杨浦区,薪资范围均为为35-55k·16薪,即年薪在56万-88万之间。
其中,金融产品专家主要负责得物金融(分期、借钱)增长产品,探索金融和交易特别是购前、购后链路的结合;负责金融营销产品能力的建设,优化拉新、留存效率;持续优化金融所有对客交互环节,获客、支用、还款、账单查询等。对用户体验和客诉负责。要求应聘者有5年以上相关经验。
增资、更换高管、高薪挖人,种种动作预示着得物在金融上的野心。但由于起步较晚,得物金融目前的贷款余额增长缓慢。据去年业内传出的一份数据,得物金融的在贷余额在50亿元以下。
另一方面,监管对网络小贷、助贷等业务的管理规定逐步细化和深入,得物金融需要突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新经济观察团发现,虽然开展自营信贷业务不足两年,佳物小贷在黑猫投诉的投诉量已经达到了350多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催收不当。
而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应当加强互联网助贷业务贷后催收管理,发现存在违规催收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情形严重的,应采取终止合作等措施。”
这意味着,若得物金融对催收问题管理不当,会影响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方的继续合作。鉴于得物目前的合作方多为消金公司、中尾部民营银行、助贷机构,本来资金成本就较高,合规上的纰漏也会阻碍得物进入头部金融机构合作名单的机遇。
进一步看,监管对于助贷双融担模式、各类费用(担保费、会员费)等限制,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等现状,也势必压缩从业者的利润空间,对于起步较晚的得物来说,只能在夹缝中寻得突围的机遇。
但总体来看,得物在金融领域依旧有机会。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海量粘性高、资质较好的年轻用户,以及天然的电商消费场景。据悉,得物的累计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其中约90%是90后和00后,男女比例接近1:1,覆盖1-5线城市中最具消费力的优质群体。另据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止2024年3月,得物月活跃用户达到8799.5万人,仅次于淘宝、拼多多和京东。
很显然,这部分群体消费分期需求明确,天然适合嵌入相关产品;海量用户交易数据的积累,也能可辅助金融业务风控,帮助得物发挥流量和场景优势,实现金融变现。
另一方面,据媒体测算,得物在2023年的总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了2000亿元。主业的蓬勃发展,也能为贷款等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提供资金、资源、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未来,对于得物金融未来的布局情况,我们将持续关注。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新经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