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5日讯有着2000年种植历史、身为中国四大传统名桃之一的肥城老佛桃,如今在发展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丰收时节,桃产业领域权威专家专程走进肥城市,深入桃园田间“把脉问诊”,为老佛桃产业带来新希望。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5日讯有着2000年种植历史、身为中国四大传统名桃之一的肥城老佛桃,如今在发展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丰收时节,桃产业领域权威专家专程走进肥城市,深入桃园田间“把脉问诊”,为老佛桃产业带来新希望。
9月14日,9位桃产业领域权威专家走进泰安肥城——这片孕育中国四大传统名桃之一“肥城老佛桃”的土地。他们深入桃园与田间地头,边走边看边问,与当地种桃大户展开面对面深度交流。“肥城桃尤其是传统佛桃,是中国四大传统名桃之一。经研究,肥城桃种植历史已超过2000年,能传承至今,足见其影响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说。
研讨会当天上午,专家组走访3处老旧桃园改造提升项目片。他们查看土壤、触摸枝条、记录数据,围绕桃园生态环境、土壤改良、科学管理等关键环节,向种桃大户传经验、做指导。
“聆听国家级专家讲解佛桃种植技术,我受益匪浅。起垄种植、果园生草、控制旺长、使用饼肥等技术,为提升佛桃品质和产量提供保障。”泰安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军说道。
指导中,专家还分享实用“妙招”,从桃树种植间距、土壤管理方法到科学施肥技术,每个细节都关乎老佛桃的品质与产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指导说:“ 栽树时总嫌行距宽,树长起来又嫌密,其实咱们这里的桃树一年能长2.5到3米,种老佛桃行距最小不能小于6米。前3年要让树快长,多生小枝,这是树上管理的关键。树下方面,本土土壤本就适合该品种,可让草自然生长,施肥可用袋装缓释肥,一棵树埋几包即可,下雨时肥料渗透,不下雨则留存,不浪费、不污染土壤,还能让桃子又大又甜又香。”
此次研讨会,专家以专业视角为肥城老佛桃产业“把脉问诊”,不仅带来先进种植技术,更带来产业发展新思路。承载千年历史的肥城老佛桃,将焕发新生,走出肥城、走向全国。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肥城融媒 李言果 段书艺 高扬 泰安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