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染枝头,灼灼其华。4月9日,渭水之滨的早春格外妩媚,在千亩桃林绽放如霞的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侯坊村,华州区科协再次吹响"科技之春"的号角,适时举办桃树春季管理技术培训会。来自周边村镇的40余名桃农代表齐聚一堂,与高级农艺师满志强老师展开了一场“把脉问诊”的科普
春染枝头,灼灼其华。4月9日,渭水之滨的早春格外妩媚,在千亩桃林绽放如霞的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侯坊村,华州区科协再次吹响"科技之春"的号角,适时举办桃树春季管理技术培训会。来自周边村镇的40余名桃农代表齐聚一堂,与高级农艺师满志强老师展开了一场“把脉问诊”的科普对话。
课堂上,满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田间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桃树春季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核心技术环节;他将花期调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2项关键技术打包传授,通过栽植-管理-施肥-采摘等一个个环节事无巨细解析,再列举一个个详实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专业知识通俗化,确保果农听得懂、记得住。
在实操演示环节,满老师左手执剪,右手拿锯,手把手指导桃农修剪树枝,一对一精准调整树形,他用三十年科研数据为农户构建起精确的“时间效益模型”,用“倒春寒防护七步法”疏花疏果黄金比例等实用技术的为桃农稳产高产保驾护航,他表示后续还将通过微信群持续跟进,通过线上答疑、实地回访等形式,确保培训效果长效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力,让理论知识迅速落地生根。
“这修剪的时机和手法太关键了,以前我就凭感觉弄,走了不少弯路,今天可算弄明白了!”来自侯坊村东小组的桃农魏五羊在互动环节感慨道。“我家桃树流胶病反复发作怎么办?”“今年花期提前,坐果率怎么保障?”面对农户连珠炮似的提问,满老师现场开出"科技处方":通过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PH值,喷洒纳米膜防冻液,结合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地温变化。这些融合传统农艺与现代科技的解决方案,让南侯坊侯北组的杨小卫连连感叹:“原来种桃树也要玩转高科技!”
春色正浓,培训现场依然人头攒动。农户们捧着沾满泥土的桃枝,围着专家追问不休。远处,潺潺流水正进行着精准滴灌,晶莹的水珠折射着夕阳,在桃枝新芽上织就七彩光晕——这充满科技感的春耕图景,正是乡村振兴最美的注脚。这场在春耕时节奏响的"科技交响曲",既是科技赋能的先锋示范,也是产教融合、创新实践的微观样本。它昭示着:当现代科技与传统农时深度融合,当人才活水持续润泽乡野,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在渭河两岸渐次展开。这种立足地域特色、紧扣产业需求的科技助农模式,不仅是农技知识的传播平台,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秦东大地的生动实践,真正破解了农村“技术空心化”困境,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撬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供稿:周晓蓉 审核:王晶)
来源:育婴师韬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