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期末测试必考题,歇后语运用,我猜你不太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04:35 2

摘要:徐庶,刘备智囊团的一员,曹操见其有才,动了歪脑筋,想收买他,直接把他老妈“请”到了许昌做客。徐庶这个大孝子,母亲处危险哪能不救?只好硬着头皮进了曹营。

今天,溪老师跟大家聊聊,期末测试里的一道有趣题目,是关于歇后语运用的语境匹配。

朋友们,特别是那些有时候会觉得糊涂的朋友,可得竖起耳朵听好了,出卷老师这次可是真高明啊!

咱们汉语里,歇后语就像是个小小的魔法盒子,打开它,里面既有文化的积淀,也有智慧的火花。

今天,溪老师就以期末考第6题为例,带大家看看歇后语怎么用才是对的。

6. 哪一句中加点的歇后语运用不恰当?( )(2分)

A. 班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只有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B. 他处理每件公务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得到大家的赞赏。

C. 他摆好摊后就在一旁看书,并不关心谁来买,这是要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

D. 杨时为解开难题,冒雪在老师程颐家门外等候多时,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题目是这样的:哪一句里的歇后语用得不恰当?咱们一个个来看。

A选项“班会上,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这个歇后语来源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徐庶,刘备智囊团的一员,曹操见其有才,动了歪脑筋,想收买他,直接把他老妈“请”到了许昌做客。徐庶这个大孝子,母亲处危险哪能不救?只好硬着头皮进了曹营。

结果他老妈为了不连累儿子,写下一封遗书,自杀身亡。徐庶悲愤交加,发誓:在曹营,我就是块哑巴石头,啥点子都不给曹操出!于是,“徐庶进曹营,沉默是金”的段子就传开了。

后来,该歇后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沉默寡言,在某些场合中不说话、不表态。这里用来形容那个在班会上不说话的同学,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完美匹配!

A选项没问题了。

“他处理每件公务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得到大家的赞赏。”这句歇后语,通过小葱和豆腐的颜色对比,说的是事情清清楚楚,人也正直。题目中,用来夸那个处理公务公正无私的同学,那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朋友们,你们说是吧?B选项了。

C选项也挺有意思: 他摆好摊后就在一旁看书,并不关心谁来买,这是要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

相传,姜子牙即姜太公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且鱼钩离水面三尺高,还自言自语道:“负命者上钩来!”他这样做,是为了吸引求贤若渴的周文王注意,最终周文王果然前来拜访,请他出山相助。

后来,大家口耳相传这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常用来比喻心甘情愿地落入别人的圈套,或指有特定需求的人主动找上门来。

这里用来形容那个摊主,不主动招揽生意,而是等着顾客自己上门,哎呀,这歇后语用得,简直是绝了!C选项的。

D.“杨时为解开难题,冒雪在老师程颐家门外等候多时,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打水——一场空’歇后语啊,说的是努力了半天,结果啥也没得到。

可咱们看看,“程门立雪”故事中的杨时同学,他为了求学,大雪天在老师家门口等,最后老师还教了他不少东西呢。这哪里是“一场空”啊!明明是收获满满嘛!所以,这里歇后语用得就不对了,完全不符合语境。D选项的。

朋友们,看明白了吗?判断歇后语用得对不对,关键是要看三点:

一是典故和语境得搭个边儿。比如“徐庶进曹营”,就得用在沉默不语的场合。

二是比喻义得用准。比如“一清二白”,就得用来形容事情清楚或者人品正直。

第三,情感色彩和事实结果得对上号。比如“竹篮打水”,就得用在努力无果的场合。可杨时同学那事儿,明显是有收获的,所以不能用这个歇后语。

所以,答案是D,没错吧?出卷老师这次真是考得巧妙,让咱们既复习了歇后语,又学会了怎么在语境里正确使用它们。

过后,溪老师继续分享期末考试题目,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来源:小白带你赏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