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省131个村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为充分发挥全国文明村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全国文明村镇巡礼》专栏,
编者按: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省131个村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为充分发挥全国文明村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全国文明村镇巡礼》专栏,聚焦各地在科学思想引领、文明乡风培育、传统文化弘扬、乡村风貌提质、产业振兴实践、文化生活丰富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典型经验,全面展现全国文明村镇的时代风采——看城乡面貌如何焕然一新,文明乡风如何浸润人心,发展活力如何竞相迸发。让我们走进这些全国文明村镇,解码精神文明建设的 “江西密码”,共同书写新时代城乡文明的崭新篇章!
乐平市后港镇大田村
乐平市后港镇大田村位于乐平市城北郊4公里处,村域面积989.58亩,下辖大田和杨家坞两个自然村,共560户1973人。该村是著名剧作家、国家赣剧奠基人石凌鹤先生的故里,享有“赣剧之父故里,诗词歌赋大田”之美誉,文化底蕴厚重,积淀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古村落。近年来,大田村坚持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实际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带着真心、融入真情,主动发现并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烦心事、忧心事,在贴心服务中传递温暖、凝聚民心,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和主心骨。
党建引领强基工程
文明实践惠及万家
大田村深刻把握“党建引领文明实践”的核心要义,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服务凝聚群众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实践站主阵地作用,依托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以党员为核心、志愿者为主体的骨干力量体系,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确保文明实践工作有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服务,紧密围绕村民在生产生活、精神文化、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组织理论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强的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惠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规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重温入党誓词中强化党员身份意识与责任担当,并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内容融入其中,提升组织生活实效;推行“党员代办员”制度,针对老年群体、行动不便村民办事难问题,组织党员志愿者提供政策咨询、材料代填、事项跑腿等上门帮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文化铸魂强根基
文明实践润民心
大田村紧扣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深度融合传统节日精髓,精心策划并常态化开展特色实践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新活力。聚焦需求精准发力:春节期间组织“迎新春、送春联”活动,邀请书法能手现场泼墨,为村民书写饱含祝福的春联,翰墨飘香中传递浓浓年味与温情;清明节开展“清明寄情,纸韵传承”剪纸活动,志愿者指导村民巧剪清明主题图案,以传统技艺寄托缅怀追思;端午节举办“粽香端午,情满乡村”包粽子活动,村民围坐切磋粽艺、共话习俗,在一双双巧手裹制中感受节日氛围与邻里情谊。这些活动有效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密切了邻里关系,营造了文明和谐新风尚。推动节日文化在乡村深深扎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丰沛的精神动力。
童心港湾育新苗
乡情文脉永传承
大田村为精准回应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成长需求,丰富其课余生活,积极组织热心退休教师“童心港湾”关爱项目,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义务支教,系统开设书法、剪纸、围棋等富含传统文化底蕴的兴趣课程。通过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一方面引导孩子们发掘自身艺术潜能与特长,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在翰墨飘香、巧手剪纸、棋盘对弈的互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情感联结。此举不仅有效减少了“屏幕时间”,更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家乡的种子,为未来留存一份关于故土的美好记忆与乡愁,切实筑牢乡村文化传承的未来根基。
立足新起点,大田村将继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一方面,持续深耕传统节日文化,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我们的节日”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持久生命力,滋养村民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巩固提升“童心港湾”项目成效,拓展服务内容与覆盖范围,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通过优质的传统兴趣课程,持续引导青少年减少屏幕依赖、发掘潜能特长、培育文化自信,并深植乡土情怀,厚植乡愁记忆,为乡村未来培育有根脉的新生力量。我们将着力构建以文化人、以文兴村的生动局面,凝聚强大精神动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