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友柏,蒋介石曾孙,于1976年9月10日生于台北士林官邸。作为蒋经国三子蒋孝勇与蒋方智怡的长子,他的童年得到了极致的贵族教育,也在他心中刻下“蒋家”等同于荣耀的认知 。
蒋友柏,蒋介石曾孙,于1976年9月10日生于台北士林官邸。作为蒋经国三子蒋孝勇与蒋方智怡的长子,他的童年得到了极致的贵族教育,也在他心中刻下“蒋家”等同于荣耀的认知 。
当时母亲蒋方智怡为他挑选全台最贵的小学,宋美龄亲自辅导他英文,甚至传授恋爱技巧,而他的童年也有保镖、司机和高档玩具。
然而,家族的光环下其实也暗藏危机。当蒋经国于1988年病逝后,蒋家瞬间失去政治庇护。
同年4月,12岁的蒋友柏随父母移民加拿大温哥华,他的人生也转向了另一面。
1996年蒋孝勇也与世长辞,他在临终前叮嘱蒋友柏“不要从政”,于是他便带着弟弟蒋友常辗转马来西亚、美国,试图在商界证明自己的能力。
还别说,东方不亮西方亮。19岁那年,蒋友柏硬是通过房地产投机赚到160万美元,然而,他还没有兴奋多久,就在庆功宴上被客户当众羞辱:“你以为蒋家的招牌还能唬人吗?”
可以说这次打击让他彻底的清醒地认识到,蒋家光环已经褪色的无影无踪。
然而,即便这样,蒋友柏还是会遭遇到困境。
就在2001年,他接手了母亲经营的安亲班,由于管理不善遭家长集体抗议。日子一个母亲指着他的鼻子怒吼:“蒋家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当时他蹲在墙角看着满地狼藉的玩具,他这才深刻意识到,原来无论走到哪里,这个姓氏都是自己沉重的一个枷锁。
然而,蒋友柏还是崛地而起,于2003年在台北创立了橙果设计公司。
当时为了拉到第一单生意,他穿着球鞋跑遍西门町的鞋店,并且向每个老板承诺“不满意不收钱”。
当有客户质疑他的设计能力时,蒋友柏在凌晨两点冒雨带着修改方案赶到客户办公室,浑身湿透地鞠躬道歉,而这种近乎卑微的姿态,让他在一年内签下37个客户。
自此,他深刻体会到:“尊严不是靠姓氏得来的,而是靠双手挣来的。”
2004年,蒋友柏力排众议,将公司定位为“东方美学的现代诠释者”。并且带着团队四处游历,以实际行动践行公司理念。
2017年,蒋友柏又在上海成立“常橙”品牌策划公司,取“长城”谐音,立志打造“属于中国人的国际设计语言”。
当有关媒体采访他时,他直言不讳:“我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能呼吸的现代美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蒋友柏还受邀为奉化溪口蒋氏故居设计文化体验中心。
据悉,在陈列室的设计中,他摒弃了传统的模式,用多媒体装置展现蒋介石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他写给蒋经国的家书手稿,有他在台湾种兰花的照片,还有他晚年在日记中对内战的反思,可谓别出心裁。
可以说,蒋友柏的人生轨迹,无不折射出蒋家第四代在历史夹缝中的挣扎与突围。然而他却坚持“不碰政治”,只想在设计领域开辟自己的战场。
不过,在这种选择的背后,也是他对家族历史的深刻反思。
就在2018年,当蒋友柏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首次公开谈论“蒋匪”事件:
“那个骂我的男孩,其实是另一种历史的代言人。他让我明白,蒋家的历史不是只有勋章和荣耀,还有血与泪。”
2023年,蒋友柏在杭州举办了个人画展《神话》。
据说在名为《蒋匪》的装置艺术作品前,我们会看到一个由10000根生锈的铁钉组成的“蒋”字。
而铁钉上也刻着两岸近代史中的关键事件——“四一二政变”、“西安事变”、“台湾二二八事件”。
还有,在台北橙果设计公司的走廊里,也挂着一幅巨大的书法作品,写着“蒋家一代”。
对此,蒋友柏解释说:“我不是蒋家第四代,而是蒋家第一代——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代。”
可以说这种身份的重构,让他在面对“蒋匪"骂声时,能够平静地回应:“历史的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但我的人生,要由我自己书写。”
由此可见,蒋友柏的故事,何尝不是一个家族在历史洪流中寻找自我定位的缩影,而他对自身身份的重新定义,或许就是留给后代的新的遗产。
来源:夕史朝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