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纽约时报》书评栏目评选出100本21世纪最佳书籍,排名第一的,就是《我的天才女友》。
2011年,埃莱娜·费兰特出版了《我的天才女友》。
随后,这本小说爆红全世界,吸引了无数读者。
后来,小说被翻拍成同名剧《我的天才女友》,豆瓣评分超过9分。
2024年,《纽约时报》书评栏目评选出100本21世纪最佳书籍,排名第一的,就是《我的天才女友》。
作品如此出名,可它的作者,却神秘得让人难以置信。
在网络时代,信息快速传播,埃莱娜·费兰特却是一个异类,网络上有关她的信息,屈指可数,人们甚至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她真实的名字叫什么。
她拒绝记者采访,公开宣称:
“我只会接受书面的采访,但我更希望将这种采访限制在有必要的最低限度内”。
出版社让她为作品做点宣传,她却写了一封信给出版商:
我认为,书一旦写成,就不再需要作者了。如果它们有什么要说的,它们迟早会找到读者;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我非常喜欢那些神秘的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它们没有明确的作者,但已经并将继续拥有自己强烈的生命。
她还幽默地说:
推广的费用据说很贵是吗?我会是出版社里最省钱的作者。我甚至连出现都给你省了。
在很多人都唯恐自己不够出名的今天,她却选择隐退。
我们这一辈子,都在努力逃离那些试图困住我们的东西:外界的压力、他人的期待、自我的捆绑,成为真正的自己。
有一天早上,已经成名的作家埃莱娜接到里诺的电话,她以为里诺又要开口要钱。
可里诺却说,他的母亲莉拉失踪了。
此前,莉拉几乎不睡觉,从家里出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
两个星期以前,莉拉彻底失踪了,就连警察,也找不到她的任何消息。
埃莱娜告诉里诺:
“拜托了。这次你要按她希望的那样:不要再找她了。”
挂断电话后,埃莱娜突然想到,三十多年前,莉拉就告诉过自己:
她想消失,不留任何痕迹。
她不是想逃离,不是想换个身份重新开始,而是想从人间蒸发,让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消失,让关于自己的一切都无迹可寻。
日子一天天过去,失踪的莉拉,好像真的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埃莱娜开始寻找和莉拉有关的东西,可她什么也找不到。
她打电话给里诺,让他看看莉拉的衣柜,可是衣柜里也什么都没有。
莉拉真的消失了,连同她所有的个人物品,都像很多年前她说的那样消失不见了,她做到了。
埃莱娜明白了这一点,突然很生气,她打开电脑,开始写她和莉拉的故事,她要证明,有些东西,是不可能消失的。
我们这一生,会遇见很多很多人,大多数人与我们只有擦肩而过的缘分,但有一些人,我们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还有一些人,如同光一样,即便他没有为我们做什么,我们也可以在与他们同行的过程中,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
埃莱娜和莉拉的感情,开始于一场冒险。
那天,她们沿着阴暗的楼梯,一层层往上爬,一直走到堂·阿奇勒家的门口。
对于童年的她们来说,堂·阿奇勒就是可怕的代表,是神话中的怪兽。
她们谁也没有说话,但两人在暗自较劲,比谁的胆子更大。
埃莱娜不愿承认自己的恐惧,可她的心里,其实已经被恐惧充满。
莉拉率先走进了黑暗的大门,埃莱娜随后也跟了进去。
爬楼梯的时候,埃莱娜和莉拉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可是她心里却希望莉拉主动后退。
上到第四个台阶的时候,莉拉停了下来,向埃莱娜伸出手。
莉拉觉得,自己在做一件该做的事情,可是埃莱娜却忘了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出现在那里,是因为莉拉在那里。
费兰特说:
我们慢慢走向那些年我们最害怕的人,我们去探索、审问自己的恐惧。
不久前,莉拉拿走了埃莱娜的布娃娃,扔进黑暗的地窖,这才有了这一次的冒险。
此时,她们在走向地窖,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她们都觉得自己是在走向恐惧,而这些恐惧,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存在了,只是一直在等着她们。
也是因为这次行动,埃莱娜和莉拉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事实上,她们一直在较劲。
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学校外,两人都在较劲,谁也不希望输掉这场无声的比赛,可能这就是属于孩子的虚荣。
人,总是在经历中成长,唯有经历过,我们才能成长,知道自己恐惧什么,才能直面恐惧,克服恐惧。
莉拉和埃莱娜都生活在一个贫穷、暴力的城区。
莉拉出身鞋匠家庭,父亲是鞋匠,哥哥10岁的时候,也跟着父亲一起打理店铺。
埃莱娜的父亲是市政大厅的门房,母亲头发发黄,蓝眼睛,瘸腿。
所以,埃莱娜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事实上,母亲也在想尽一切办法让埃莱娜明白:
在她的生命中,我是多余的。
她甚至有一种担心,如果一直跟着母亲,可能她也会变成跟母亲一样的人,被生活折磨得没有脾气,只能将愤怒留给更弱小的人。
童年的埃莱娜,不知道如何摆脱自己的处境,但埃莱娜喜欢学校。
初识莉拉的时候,她们都是一年级学生,那时候,莉拉给埃莱娜留下了很坏的印象。
莉拉会把卫生纸撕成碎片,塞到墨水瓶里,然后用钢笔尖捞出来,往其他人身上甩。
埃莱娜被她击中过两次,一次是头发,一次是白领子。
其他同学都害怕老师,但莉拉一点也不害怕,老师罚她站到黑板后面去,莉拉不管不顾,继续往其他人身上甩沾满墨水的纸巾。
可即便这样,埃莱娜依然很喜欢跟莉拉在一起,她模糊地意识到,远离莉拉,会让她失去某些无法挽回的东西。
多年后,埃莱娜回忆说:
在我的生命中,我做了很多自己都不是很肯定的事,我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时候很盲目,缺乏连贯性。
莉拉不同,她做什么都很坚决。
莉拉到来之前,埃莱娜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经常被老师表扬。
莉拉来了之后,莉拉成了最出色的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她就识字了,也会写字。
按照莉拉哥哥里诺的说法,莉拉大约3岁的时候,看着识字课本上的图片和字母学会了读书。
这个信息,让埃莱娜有一种虚弱感。
后来,老师表扬埃莱娜,但莉拉也总在被表扬之列,这让埃莱娜嫉妒。
尽管她是一个漂亮、梳着辫子的金发小姑娘,很文气,招人喜爱。
可是对于生活,她跟莉拉不一样,她善于讨好,而莉拉却特立独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她就会变本加厉地还回来。
有时候,我们欣赏一个人,恰恰是因为她拥有一些我们所不曾拥有和勇敢和独特,恰恰是因为她过着一种我们缺乏的生活。
莉拉对生活,是勇敢的。
当那些调皮的男孩子想要欺负她,她总是奋起反抗,尽管她很瘦弱。
平时,在埃莱娜眼里,莉拉瘦巴巴的,像条咸鱼,身上散发着野孩子的味道。
可是,当她反抗那些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时,她的身上在发光,像圣女战士一样被照亮,全身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热情。
这个时候,埃莱娜觉得,自己哪里都比不过莉拉。
可她不会说出来,而是一直和莉拉较劲,她们一起逃课,去看外面的世界。
莉拉喜欢读书,喜欢《小妇人》
小学毕业后,莉拉的父母决定,不让她上学,鞋匠父亲反驳说:
读书?为什么要读书?
莉拉想要读书,她觉得,如果努力读书,就可以成为作家,就可以写书,就可以靠写书发财。
莉拉确实是在写作,写了一个叫《蓝色仙女》的故事。
她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莉拉终究没能进学校,没能继续读书,她自己也不想上学了。
埃莱娜问她:
那你想干什么?
莉拉说: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埃莱娜,可以继续去上中学。
她依旧喜欢跟莉拉在一起,跟她分享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事情。
埃莱娜说,她喜欢莉拉,是因为她跟自己不一样,莉拉强大,且不焦虑。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埃莱娜和莉拉,也都变成了大姑娘。
有一天,埃莱娜午睡醒来,看见自己的内裤上全是血,她很惊恐,怕被母亲骂。
随后,身体开始发育,胸部隆起,腋窝也长出了毛发。
埃莱娜很悲伤,很焦虑,一有时间,她就把自己锁在厕所,光着身子看着镜中的自己。
那时候,她不知道自己是谁。
她担心自己会变成母亲的样子,斜眼,跛脚,永远不会被人爱。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逃离某些我们不喜欢的环境,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上学的莉拉,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设计、制造鞋子的工作里。
她依然是埃莱娜最“崇拜”、最想战胜的人。
埃莱娜和朋友谈论莉拉,谈莉拉正在做的事情,她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把莉拉的爱好当成自己的爱好。
每一次和莉拉聊完自己的烦心事,莉拉总有应对的办法,聊完之后,埃莱娜总是会感觉自己很棒,就像什么东西撞击了她的大脑,让她产生了思想和语言。
期末考试的时候,埃莱娜考砸了。
她很悲伤,整天哭泣,故意蓬头垢面,以此惩罚自己,她是家中长女,后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
面对自己糟糕的命运,她始终无法平静。
她要自学,将成绩提上来。
莉拉依旧喜欢看书,她经常去图书馆借书,她还决定,跟埃莱娜一起学习拉丁语。
也许是在莉拉的鼓励下,埃莱娜的拉丁语成绩,突飞猛进。
她再次成了班里的第一名。
她想继续跟莉拉一起学习,可莉拉却拒绝了,她只想搞清楚拉丁语原理。
搞清楚了,就不再继续了。
她打算投入设计鞋子的事业当中,想以此发家致富,从穷人变成富人,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
埃莱娜看着莉拉的设计图纸,觉得非常漂亮,细节也很丰富。
可是,创业毕竟任重道远。
中学毕业后,家里希望埃莱娜出去打工挣钱,母亲觉得,埃莱娜学习好,适合在文具店当售货员。
埃莱娜觉得,生活就是一堆问题。
空闲的时候,她不出门,在家里看书,可是,她慢慢觉得,看那些小说一点用都没有,生活依旧很苍白。
幸好,老师帮了她,在她的父母面前说,埃莱娜应该继续读书,老师告诉埃莱娜的父母:
这个姑娘会成为你们的骄傲。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走出那些束缚自己的东西,走进一个更大的世界,走进一个更好的自己。
埃莱娜进了高中。
进了高中,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埃莱娜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
她开始思考:
会不会只有我们的城区才充满暴力?而城市的其他地方都是光芒四射、一派祥和?
上高中之后,埃莱娜可以继续学习拉丁语,还可以学习希腊语,可是她发现,莉拉已经开始学习希腊语了。
莉拉身上有一种魔力,总是能成为那个最吸引人的存在,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而是因为她身上有一种野性的气息。
她的身体也像含苞的花儿一样,渐渐绽放开来。
上了高中的埃莱娜,开始的几个月,默不作声,不和别人说话,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基本看不到老师和黑板上的字。
她和莉拉,一直在暗暗较劲,察觉到莉拉要谈恋爱,埃莱娜就充满焦虑,想在莉拉之前找一个男朋友。
那一年快过新年的时候,年轻人们就开始为烟花焦虑,在那个小地方,过年放烟花的多寡,就代表了一个人的穷富。
埃莱娜和莉拉都穷人,那寥寥无几的烟花,提醒着她们的贫穷。
这一年,斯特凡诺邀请埃莱娜和莉拉一群人一起庆祝新年,一起放烟花。
新年过后,莉拉变得慵懒,好像对很多事情都不在意,她不再去铺子,不再执着于设计新鞋子,她只在家里做家务,她甚至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埃莱娜一直在学习。
对她来说,读书几乎是一种乐趣。
读书越多,埃莱娜也渐渐有了走出去的机会,她真正明白了,人生除了暴力和污浊,还可以是其他样子。
人只有不断走出去,才能真正走出一层不变的生活。
莉拉订婚了。
她的订婚对象,是斯特凡诺——堂·阿奇勒的儿子,城区最富裕的年轻人之一。
在斯特凡诺的帮助下,莉拉设计的手工鞋子,终于有了一个生产基地。
埃莱娜和莉拉,互为镜子,谁也离不开谁。
埃莱娜拥有学校,莉拉拥有金钱。
在学校,埃莱娜的成绩越来越好,尽管她还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可她一直在学习。
她不能和别人谈论她读过的那些书,但她需要表达自己,于是,她去找莉拉。
在莉拉面前,埃莱娜可以畅快地表达自己,可莉拉却很少回应,她穿着漂亮的裙子,过着舒适的生活。
有人嫉妒莉拉的日子,就说她是被人养着的,她把自己卖了。
可莉拉对此,毫不在意。
生活是自己的,任由别人去说,那是他们的权利。
16岁的时候,莉拉结了婚。
婚礼那天,她穿着自己设计出来的鞋子,像个公主。
婚礼上,客人们喧闹、争吵,说着脏话。
埃莱娜看着那些身份卑微的客人,他们喝着酒,埃莱娜突然想到老师说的“你知道什么是庶民吗?”:
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庶民,比多年前她问我的时候清楚得多。庶民就是我们。
庶民就是为了食物和酒打架,是为给谁先上菜、给谁上的菜更好而争吵,是服务员在肮脏的地板上来来回回跌跌撞撞,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
庶民是我的母亲,她喝了酒,现在正靠在我父亲的肩上,而他,端坐着,为着五金商人的黄色笑话咧开了嘴。
他们全都在笑,就连莉拉也在笑,一副既然拿到了这个角色,就要把它演到极致的表情。
埃莱娜继续上学,她也在写作,就像当初和莉拉一起幻想的那样,要用写作去赚钱。
她依旧充满恐惧和担忧,怕梦想破灭,怕自己依旧是那个可怜的小孩。
然而,这一刻,她已经看到自身的处境,看到了这个世界某一部分的庸俗,埃莱娜是幸运的,她像一个幸存者,从这种污浊的环境里走了出来,可以看看另外的世界。
莉拉却留在了这种生活里。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跳出自己的生活的限制,去看到另外一些东西,即便他们曾经也很努力很努力,可生活最后还是将他们拉了回来,困在生活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可是,到底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命运?
是“生活”,是我们所处的“环境”。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很复杂的,有我们不得不打交道的人,有我们看得见的需要或者不需要的物质,更有我们看不见的观念和文化。
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物质束缚我们,观念塑造我们。
我们我们不曾走出去,看到新的东西,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就是生活的全部。
只有当我们走出去了,从行动上,从观念上,超越了我们目前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发生改变。
而一个人一生中,能让我们真正跳出生活的限制的事情,并不多,其中一件就是读书,书是那些已经“出去”了的人的所见所闻。
还有一件,就是遇见一个已经走出去,且愿意拉自己一把的人。
埃莱娜很幸运,她遇见了莉拉,同时也一直在读书。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
因为,读书,其实就是改命。
来源:灵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