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种》是中国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刘统教授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井冈山会师前后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作者以严谨的史学态度、恢弘的叙事笔法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还原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现场,被誉为“一部有温度、有筋骨、有血肉的建党故事”。
你是否听过那段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一声清脆而坚定的叩问?那是觉醒的先声,是燎原的星火,是一部用血与泪、信仰与理想写就的史诗。
《火种》是中国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刘统教授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井冈山会师前后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作者以严谨的史学态度、恢弘的叙事笔法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还原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现场,被誉为“一部有温度、有筋骨、有血肉的建党故事”。
这本书聚焦于1921年至1927年中国革命的萌芽与探索阶段,刘统以大量一手史料和实地考察为基础,用冷静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早期共产主义者如何在迷茫与黑暗中寻找方向。他们中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军人,身份各异却信仰如一,在失败与牺牲中不断校正前行的路径。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一次次看似微小却影响深远的抉择,共同汇聚成那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书中尤其动人的一章描写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团结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武装力量,一步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火种播撒在青山绿水之间。那里没有神话,只有真实的苦难与智慧、挫折与希望。刘统以近乎白描的史笔,让读者仿佛亲历那个充满不确定却又光芒初露的年代。
在《火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那是青年一代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是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残酷时依然坚持的勇气,是一种在绝境中也能生根发芽的信念力量。刘统善于通过细节构建历史现场,让宏大的叙事落地于具体的人与事,沉重却不压抑,悲壮中见昂扬。
这是一部唤醒记忆、照亮现实的作品,它告诉我们,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时间线,而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与牺牲编织而成的生命之网。在那个“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中,有人用行动作出了回答。每一处艰难跋涉的足迹,每一次深夜会议的争论,每一场几乎绝望的战斗,都是火种,微弱却未曾熄灭。
读《火种》,是在迷茫时点燃一盏灯,在浮躁中安放一颗心。它提醒我们:伟大,始于微光;信仰,源自真诚;道路,走在脚下。
注意:同学们可以在评论区留下对这本书的见解和感受,截至2025年10月10日,点赞量最多的同学将在学期末获得团委悦读部精心准备的小礼品一份。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文案:商学院团委悦读部 杨杨
排版:苏星羽
责任编辑:罗紫珊 杨杨 邹清博
审核:郝亚杰 李文瑞 杨岳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
来源:跑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