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5日,新学年首场“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57场)活动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聚焦主题“人工智能助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通过成果交流、课例展示、教研沙龙等多元形式,展示深圳市宝安区在中小学
2025年9月5日,新学年首场“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57场)活动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聚焦主题“人工智能助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通过成果交流、课例展示、教研沙龙等多元形式,展示深圳市宝安区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的创新实践和成果。活动在教研网、触电新闻、广东教育Plus、广东教育研究、广东教育传媒、广州教育联播、和教育、粤教翔云等多个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动结束,点播量累计30.03万人次。
一、活动背景与意义
本场活动通过聚焦人工智能环境下新道德、新伦理、新素养的建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一体育人的策略两个层面的问题,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思政课教育的新内容、学生思政素养的新内涵、思政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活动内容与亮点
活动通过成果交流、教学展示、教研沙龙、专家视点等多个环节,全面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助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创新策略。
1.成果交流: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样态
成果交流
深圳市宝安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欣庭基于广东省“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和广东省中小学(中职)思政课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结合深圳市宝安区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作成果分享《共建共生: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区域实践》。深圳宝安构建“一核四维”区域推进思政课建设模型,展现了“纵向衔接不断层、横向融合有特色、技术赋能增实效”思政课一体化育人的新样态、新格局与新成效。
2.课例展示:数智“行走的思政课”,拓展育人时空边界
课例展示环节以“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为主线,呈现了小学、初中、高中三节“行走的思政课”,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小学课例展示
小学课例《探梦:劳务工博物馆的 “奇迹密码”》中,宝安小学(集团)宝安小学宋一萱以“探寻支撑深圳奇迹发生的“成功密码”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课上,AI机器人化身神秘助教,带领学生分组探秘“劳动者的手”,解码深圳“富起来”的密码;学生对话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惠斌,听工程师讲述技术成长故事,感悟深圳“强起来”的腾飞密码;教师联动“宝教通”AI助手辅助教学,鼓励学生书写“未来密码”解码卡,让“闯创干”精神在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初中课例展示
初中课例《筑梦:低空经济书写特区创新答卷》中,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的王文慧和南方科技大学王凭慧共同执教,打造“双师课堂”。课堂通过AI数字人创设体验-解密-创造进阶的“三重”闯关任务:第一关“无人机探秘”聚焦前沿科技体验,运用AI工具探究科技创新价值;第二关“低空解谜站”对话科技专家,了解低空经济政策布局与技术突破,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自信心和认同感;第三关“绘梦天空城”引导学生化身“天空之城设计师”,绘就未来城市蓝图,在创新创造中厚植家国情怀。
高中课例展示
在高中课例《追梦:青年与特区双向奔赴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深圳市西乡中学的刘胜男以“深港合作”与“青年逐梦”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参观科创机器人企业,感悟改革开放在前海的这片沃土上迸发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结合AI工具通过“路演pk、融资竞标”的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筑梦前海,领航未来”的风采!
3.教研沙龙: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观点的交会碰撞
教研沙龙
教研沙龙环节由宝安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邓秀娟主持,围绕“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变革、教师角色转型与育人体系升级?”话题展开。华南师范大学穆肃教授聚焦技术应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平衡,强调规避技术依赖风险;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钟守权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思政课需纳入道德伦理坚守与适应、法律法规遵守、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这四大新内涵新素养,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思想教育作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思政教研中心副主任唐雪梅分享了通过云端资源库、课堂数据分析、智能研修共同体推动教学转型的深圳探索;汕头市潮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陈泽涛提到“宝安-潮南”两地交流促发展,介绍了“AI导航红色景点”“非遗 AI 设计” 等区域实践经验;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杨红斌从精准学情、资源整合、模式创新、评价优化四维度,分享高中议题式教学中 AI 的深度应用;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乐实验学校刘红梅从校本教研出发,提出 AI 构建跨学段知识图谱、生成学生数字画像,破解小初思政衔接难题;深圳市福永中学陈宇笛在教学中运用生成式 AI 创设生活、互动、个性三类情境,助力初中生理解抽象概念。各方观点碰撞,形成了 “思政为体、技术为用”的育人共识。
4.专家视点:中小学人智观念的育人价值与路径
专家视点
穆肃在专题讲座《智能时代中小学生的人智观念:育人价值与培育途径》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场景,学生易出现思维惰性、信息茧房等问题,培育“人智观念”是国家战略要求与学生成长刚需。“人智观念”核心是建立“以人为本”的AI与人类关系认知,含人智共生认知、协同意愿与挑战应对意志,需通过“学AI”(懂技术边界)、“用AI”(解生活真问题)、“用AI学”(深化学习体验)多路径培育,渗透于全课程与家校社协同场景。穆教授强调,“人智观念”培育是智能时代思政育人关键,需教师协同发力,助学生在技术浪潮中“立得正、走得稳”,契合“AI拓展人类能力”的发展方向。
三、活动总结
最后,钟守权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人工智能是当下全民关注的重大的社会变革,同时它还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样态,更是教育紧密关注和跟进的一个新领域新空间,而教育变革正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携手未来,以高质量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学校老师观看教研大讲堂
本次活动举办,不仅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为推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南方教研大讲堂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聚焦教育真问题,汇聚各方众智慧,服务教研育人才。
编辑:广东君
来源:玉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