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花粉高峰期又来到!防治攻略请查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9:03 1

摘要: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随着秋天到来,不少市民出现过敏症状。目前,北京已经进入秋季花粉的高峰期,监测结果显示,蒿草、藜科类等草本植物为主要致敏花粉种类。

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随着秋天到来,不少市民出现过敏症状。目前,北京已经进入秋季花粉的高峰期,监测结果显示,蒿草、藜科类等草本植物为主要致敏花粉种类。

认清“元凶”:蒿草花粉的特性

蒿草是菊科蒿属植物的统称,常见的致敏品种包括黄花蒿、青蒿、茵陈蒿等,其中黄花蒿是导致秋季过敏性鼻炎的“主力军”。这类植物多生长在田间、路边、荒地,8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花粉颗粒细小(直径仅20~30微米)、重量轻,可随气流传播至数十公里外,甚至能通过窗户缝隙进入室内。

根据气象部门花粉浓度监测数据,秋季晴朗、干燥、多风的天气,花粉浓度会显著升高,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花粉传播的高峰期;而阴雨天或雨后,花粉会被雨水冲刷,空气中浓度大幅降低,过敏症状也会随之缓解。

蒿草花粉过敏性鼻炎属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主要表现为“四大核心症状”:

1.鼻痒:鼻腔内有蚂蚁爬行般的瘙痒感,忍不住用手揉鼻或做“耸鼻”动作;

2.打喷嚏:常呈阵发性发作,一次可连续打3~5个甚至更多,晨起或接触花粉后尤为明显;

3.流清涕:鼻腔持续流出清水样分泌物,严重时需频繁擦拭,影响日常生活;

4.鼻塞: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单侧或双侧鼻塞,夜间平躺时症状可能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5.过敏性结膜炎:如眼睛痒、流泪、眼睑肿胀,少数人可能伴随咳嗽、胸闷等呼吸道不适,需警惕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科学防治:从“避”到“治”全方位

1.源头规避:减少花粉接触

关注花粉浓度:避开高浓度时段外出(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优先选择雨后、阴天或傍晚外出。

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佩戴N95口罩(过滤花粉效果优于普通医用口罩)、防风镜,回家后立即更换外衣、洗脸、漱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花粉残留。

优化室内环境:花粉高峰期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带HEPA滤网的型号),避免在室外晾晒衣物、被褥,防止花粉附着。

2.规范治疗:分阶段对症用药

轻度症状:以鼻腔冲洗和局部用药为主,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清除花粉和分泌物;若鼻痒、打喷嚏明显,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需遵医嘱按疗程使用,不可自行停药。

中度至重度症状:在局部用药基础上,联合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全身过敏反应;若鼻塞严重,可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特殊情况:若常规用药效果不佳,或合并哮喘、严重结膜炎,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花粉提取物的剂量,让身体适应过敏原,从根本上减轻过敏反应。

3.日常护理:增强身体耐受度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食物,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部分过敏人群可能对“菊科食物”(如芹菜、茼蒿、向日葵籽)存在交叉过敏,需谨慎食用。

改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身体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适当进行室内运动(如瑜伽、跳绳),避免户外剧烈运动,防止吸入过多花粉。

提前预防:若往年有秋季花粉过敏史,可在花粉季来临前2~4周,提前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建立鼻腔黏膜保护屏障,降低症状发作的严重程度。

最后,提醒大家,在应对花粉过敏时,不要觉得“忍忍就能好”,以免引发鼻窦炎等并发症,也不要频繁揉鼻导致黏膜损伤、加重过敏,建议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轻按缓解。此外,抗生素对免疫性过敏无效,滥用反而可能破坏菌群平衡。

只要掌握“避、治、护”结合的科学方法,提前预防、规范应对,就能有效减轻症状,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