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无效道歉,逼罗永浩重回15年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8:18 1

摘要:9月13日深夜,罗永浩在微博发文:“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

先表达观点:

事情本就该结束了,结果西贝老板又闹更大了。

9月13日深夜,罗永浩在微博发文:“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

图源:微博

新华社也随即定调: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官媒也在此发话,本来是给企业递了个台阶,也能体面收场。

可偏偏,西贝老板贾国龙脾气暴躁,第二天凌晨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条:

“罗永浩是网络黑嘴。”

图源:微博

结果,道歉变挑衅,彻底激怒老罗和大批吃瓜群众。

老罗 一句吐 槽,西贝老板彻底炸锅

西贝事件的起点,说白了就是一顿饭。

9 月 10 日,罗永浩下飞机后和朋友在西贝吃饭,点了十五个菜,吃完之后在微博吐槽: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

图源:微博

这样的碎碎念每天几十起,通常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可西贝接招了,而且是硬接。贾国龙第一时间表态:“西贝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罗永浩毁坏西贝商誉,我们一定会起诉他。”

这一句“起诉”,才是真正的导火索。

消费者说你“恶心”, 哪怕用词重了,本质还是消费体验。

正常的公关逻辑,要么抱歉回应,要么装没看见。

结果西贝选择了硬碰硬,让自己瞬间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

老罗又不是普通网友,他是有流量体质的 KOL,十五年前就敢跟西门子死磕的人。

你说他“黑嘴”,老罗立刻反击:

“那我就让你享受西门子的待遇。”

从这刻起,事情已经不是饭桌上的不满,而是让西贝看到了餐厅对待消费者的态度。

更雪上加霜的是,西贝内部节奏完全乱了。

9 月 12 日晚,公司连夜召开“1.8 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全员大会,贾国龙亲自站台鼓劲,强调要“服务好顾客,把品质提升”。

图源:鞭牛士

第二天,又紧急给一线员工发放 500 元补贴。

门店生意冷了不说,员工还遭遇网暴,每天接十几个辱骂电话。

对于一个全国370多家直营店、1.8 万员工的大型连锁来说,舆情的冲击不仅仅是口碑,更是日常运营。

西贝发布致歉信

再度惹怒全网

就在今日 (9月15日) 中午, 西贝终于发布道歉信,

承诺“打明牌”“向胖东来学习”,还照搬贾国龙的那句

“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图源:微博@西贝XIBEI官方微博

西贝不道歉还好,一道歉又出事儿了。

最有意思的是,西贝在发布致歉信之后几秒钟后又删除了这篇致歉信,然后把“虐”打上了双引号。

首先,哪位消费者“虐”西贝了?

其次,西贝老板自己说“西贝100%没有预制菜”,那为什么整改项目力里有那么多是改成现炒的?

最后,餐厅老板回击消费者,这像是个大品牌餐饮该干的事情吗?

图源:微博评论区

图源:小红书

西贝老板,惹对了人

回头看这场事件,如果不是老罗,西贝可能还在用预制菜,西贝老板自己可能多不知道。

其实就改善行业而言,西贝老板应该感谢老罗,而不是现在像我们看到的:

第一,是传统的傲慢。贾国龙第一时间亮出“起诉”态度,等于告诉消费者:你的质疑,我不接受,还要惩罚你。结果呢?本来可以装作没看见的小插曲,被推上了头条。

第二,是过期的自信。西贝高调搞后厨直播,以为能证明清白。可互联网不是工商检查,网友不看你 99% 的规范,只盯那 1% 的漏洞。开了摄像头,就等于把自己放在显微镜下,任何细节都会被放大。

第三,是对网红的轻视。

在贾国龙眼里,罗永浩就是“过气网红”,不是正经的消费者。可问题在于,老罗除了是网红,还是十五年前砸过西门子电冰箱、怼过王自如的老罗啊。

预制菜没错

不诚实的原罪

需要强调的是,预制菜本身没错。

其实规模化、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像很多快餐连锁(KFC、麦当劳)、中央厨房,乃至外卖,本质上都离不开预制菜。

问题在于,西贝既用了预制菜,又要讲“新鲜现做”的故事,这才触碰了消费者的底线。

罗永浩说得很清楚:

“我不反对预制菜,我反对的是卖预制菜却装作不是。”

这是关键。老乡鸡之所以被称为“行业表率”,就是因为它敢于在菜单上写清楚:哪道是现做,哪道是预制。

图源:微博

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而是不能接受被蒙在鼓里。

监管层面的风向也很明确。

六部委在今年已经下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鼓励餐饮环节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

餐饮业迟早要接受“透明”这个原则。

站在行业视角,这是一场必经的阵痛。一方面,成本和竞争压力逼迫企业走向供应链规模化;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新鲜感”的需求比以往更强烈。两股力量的拉扯,将决定未来餐饮业的格局。

西贝摔的这个跟头,不见得全是坏事。如果它真的像贾国龙说的那样,向胖东来学习,把透明作为核心价值,或许能换来新的口碑。但至少,这次教训已经足够惨烈:再大的品牌,也不能挑战消费者最朴素的认知。

最后要说,透明不是口号,而是护城河。餐饮企业真正的风险,不在预制菜,而在“不透明”。

预制菜并不可怕,欺骗才可怕。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