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藏国宝:八大辽构之阁院寺,契丹工匠如何用斗拱封印千年时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9 12:17 1

摘要:阁院寺最初始建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唐代曾进行大规模重修。

当机会出现的时候,要当机立断。

虽然阁院寺目前还没有正式开放 ,但已经具备了开放条件。

周末一日特种兵,中国八大辽构的拼图,我又拼上了一片。

高速巴士进入涞源,车道两侧是外形凛冽的山脉。

涞源比北京温度低很多,虽然是初春,但体感上还有冬日的残留。

阁院寺坐落在县城西边,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楼。

寺院坐北朝南,秉承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

但现在的阁院寺,正门不开,要从西门进入。

阁院寺最初始建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唐代曾进行大规模重修。

据碑刻及文献记载,唐代重修工程由著名将领尉迟恭(即尉迟敬德)亲自督造。

尉迟恭作为唐朝开国功臣,其参与督造体现了该寺在当时的宗教与政治地位。

但留到现在最具价值的,是阁院寺内的文殊殿。

阁院寺文殊殿的建造比阁院寺始创时间稍晚,为辽代。

它与辽代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密不可分。

公元938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后,涞源成为辽南疆军事重镇。

节度使李崇菀为超度战亡将士,依辽代官式规制重建文殊殿,融合汉唐建筑精髓与契丹工艺。

当然,悠悠历史长河中,阁院寺各个局部被损毁,修复,重建,艰难遗留到当代,才有了我们面前的这座辽构殿堂。

1、辽代木构

文殊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辽应历16年(公元966年),距今已有1059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辽代木构建筑之一。

它比排行第二的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早了18年,比排行第三的辽宁锦州奉国寺大殿早了54年。

近代对文殊殿没有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复建,所以它还保留了千年的沧桑感和岁月感,古韵绵长。

人类在古老的岁月面前不值一提,不大的区域内,时空仿佛进行了压缩和凝练,下午3个小时,一瞬间就过去了。

2、辽代瓦当

走上台基,来到大殿前,先抬头看看屋顶的瓦当。

这些瓦当在维修时被断代已经有千年历史,与文殊殿结构同期。

圆形的勾头,元代的滴水,腐蚀程度比较高,但仍然可以看到清晰的纹路。不难判断,当时的工艺已属精致。

其中有一个明代的勾头,图案是一个小团龙,距今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腐蚀程度比较低。

3、 飞橼

屋顶的椽子是清代的遗物,外部屋檐下的彩绘“龙生富贵”是光绪18年的,这是文殊殿最后一次维修遗留下来的。这之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再大动过,保留至今,真属不易。

注意看这个“龙生富贵”的颜色,和屋内的彩绘完全是两个风格。

4、斗拱

文殊殿是三开间,外部斗拱有七朵,包括转角铺作、补间铺作和柱头铺作。

柱头铺作下是普拍枋,再下面接着的是阑额。

大殿四个转角用出两跳之后再加斜拱的结构,在同级建筑中仅此一例。

5、花窗

经过文物专家的考察和鉴定,在文殊殿正面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两扇原装辽代木窗,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

雕刻的工艺和具备的意义,被文保员已介绍,真的让人目瞪口呆。

首先是大门正上方这片。三排结构,上排是金刚杵造型,在他们之间的空挡中,曾经放置了金刚铃。当微风吹过,这些铃铛会清脆作响。

上半部分,每一个小小的轮廓是观音菩萨的宝瓶造型,或是单件法器,包括金刚杵、三鈷杵,或是金刚铃、宝瓶。而下半部分是组合的法器,左右并排四个法坛,聚在一起有强大的法力。法坛内有十字杵,十字杵四周环绕着金刚诀。

金刚诀之外的边框上装饰着曼陀罗花。净化心灵的曼陀罗,让这块小小的木窗不仅具有法力,还可以净化心灵。

这块木窗与正门地基上的莲花边汉白玉跪石一同,保护前来的信徒平安顺遂。

在法坛之间,还发现了古梵文和古印度文,更为这座古刹增添了神秘色彩。

上面雕刻了文殊菩萨心咒。精通梵文的高僧无需查看殿内文殊像,便能通过这些字符判断殿内的主尊为文殊菩萨。

这些咒语出自文殊菩萨之口,象征着文殊菩萨的佛法。

第二块花窗是正面左下方这块。雕刻着曼陀罗花和梵文。其中中间偏下这个小人一样的字符,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造型非常相似。

其他几块花窗,有的是元代补上的,有的是明代补上的。最近的是民国时期补上的。

文殊殿的窗户,展现了辽金元明清到民国的前年延续,宛如一本古老的历史书。

6、减柱造

大殿内明显的移柱造+减柱造设计,仅用四根金柱(后两根为唐代原物),通过“减柱造”手法营造出开阔空间。

7、内部斗拱与彩绘

抬头看,治愈颈椎。

梁架以密集斗拱承托,斗拱总高占柱高的三分之二,雄浑中透出精巧。

专家曾评价其斗拱“严丝合缝,宛如一整块木雕”。文殊殿的斗拱结构特别规整,显然是有设计图纸的,辽代工匠的营造智慧令人叹服。

文殊殿的斗拱完全是榫卯结构。

历史上,涞源经历过2次七级以上地震,但文殊殿都完好无损,也是托了强大斗拱支撑力的福。

梁架彩绘是我国早期建筑中首次采用华丽彩绘的典范,我在此之前从未见过。

与传统的吉祥寓意彩绘不同,这里多是连珠纹和几何纹的图案,与欧洲的风格非常相似,证明了当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持续不断的。

站在文殊菩萨前抬头,可以看到五处题记,字体清晰可见。

8、壁画

几十年前,文殊殿里的神像全部被毁并拆除。

拆除时,在三面墙上发现了辽代的壁画。这些壁画在明朝被封盖起来,要不是拆除佛像的时候损毁了表面的墙皮,这些壁画也不会再次见到阳光。

也许,“隐藏”等于“保护”,一些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期,会被不同的价值观定义为截然不同的意义。

从露出的部分,可以判断东壁壁画是一组三尊佛像,中间是主佛,两侧是弟子,可能是一佛两弟子或一佛两菩萨。

西两侧共有四组壁画墙,进深15米,估算文殊殿里共有10组壁画。北面墙壁露出了菩萨像局部,金光闪闪。采用了“吴带当风”线条与立粉贴金技法,菩萨胸部装饰着精美的配饰、首饰和璎珞,线条流畅、潇洒飘逸。

明代为何要将这些壁画用泥土盖上?

明代在殿内塑造了二十四诸天像。在竖立二十四诸天的过程中,发现后墙的壁画不够美观,于是工匠们用泥将墙面抹平,这一举措意外地保护了壁画。

这些壁画出自大辽皇宫画院的首席画师之手。

经过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奈良文化研究所、韩国汉族文化研究所、辽宁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大学等机构的专家联合考证,一致认定其为无可争议的国宝级文物,堪称无价之宝。

9、飞狐大钟

寺东南角的辽代铁钟(飞狐大钟)高1.6米,重达2吨.钟身铭刻汉梵双语经文及55个梵字。

钟体六耳象征“六根清净”,用手轻轻敲击,余音各异。

“阁院钟声”曾列涞源十二景之首,静默立于角落,见证王朝兴衰。

经幢与碑刻:殿前唐咸通、辽应历经幢并肩而立,风化严重的字迹中仍可辨祈福文辞;明代重修碑记则记录了寺院兴衰、补充要点

中国现存八大辽构:独乐寺山门

独乐寺观音阁

佛宫寺释迦塔(既应县木塔)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善化寺大雄宝殿

开善寺大殿

阁院寺文殊殿

奉国寺大雄殿

涞源交通

从北京前往涞源阁院寺,可选择以下三种方式:

自驾:沿京港澳高速转张石高速,全程约220公里,耗时3小时。火车:北京西站乘坐K603次(17:28发车)或6437次(17:40发车)列车,次日到达涞源站,再打车前往大巴:北京六里桥汽车站每日有班车直达涞源,车程约2.5-3小时,票价约80元。可以在“北京”六里桥客运主枢纽"小程序买票,支持退改。.涞源县城不大,抵达后打车至阁院寺10元。

涞源汽车站有几家面馆,刀削9元一碗,性价比很高。

来源:枫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