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大了!西贝预制菜事件发酵,深圳城中村挂出“拒绝预制菜”标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2:35 1

摘要:家人们,深圳城中村又整新活了!9月14日,广东网友的一条发帖刷屏,配图里,村口新开的自助快餐店门口,“拒绝预制菜”五个字格外扎眼,旁边还挂着“现炒简餐,称重消费”的招牌。网友说,取快递路过时,看着透明厨房里厨师颠勺翻炒,油烟气直冒,“虽然价格比普通快餐店贵点,

家人们,深圳城中村又整新活了!9月14日,广东网友的一条发帖刷屏,配图里,村口新开的自助快餐店门口,“拒绝预制菜”五个字格外扎眼,旁边还挂着“现炒简餐,称重消费”的招牌。网友说,取快递路过时,看着透明厨房里厨师颠勺翻炒,油烟气直冒,“虽然价格比普通快餐店贵点,但看着就踏实,宁可多花几块,也不想吃不知道放了多久的预制菜”。

帖子一出,评论区直接吵成了“美食辩论会”。有广东网友拍桌附和:“早就说预制菜在广东站不住脚!咱们吃的就是锅气,炒青菜要脆生,清蒸鱼要鲜灵,预制菜加热完那股‘死味’,一吃就露馅,骗不了老广的舌头!”四川网友也来“站台”:“川渝这边更讲究现炒,火锅底料要现熬,小炒肉要热锅爆香,预制菜?火锅店敢用预制锅底,食客当场就能掀桌子!”

也有网友聊起自己的“踩坑经历”:“上次在连锁快餐店点了份‘外婆菜炒腊肉’,端上来温乎乎的,腊肉嚼着像橡皮,外婆菜没一点锅气,追问店员才含糊说‘是中央厨房预制的’,花了现炒菜的钱,吃的却是‘加热菜’,这不是坑人吗?”还有人吐槽:“现在好多饭店都玩‘暗箱操作’,菜单上写着‘现炒时蔬’,后厨其实是拆预制菜包加热,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只能靠‘吃’来辨真假。”

不过,也有理性的声音:“其实预制菜本身没毛病啊,肯德基的汉堡、便利店的饭团不都是预制的?大家吃得挺香。关键是商家要坦诚,别把预制菜当现炒菜卖,明码标价、明确告知,愿意吃的自然会买,玩套路才招人烦。”

这话其实说到了点子上。根据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的定义,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后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本身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甚至能节省餐饮成本、提高出餐效率。消费者真正反感的,从来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欺骗——花着现炒菜的“溢价”,吃着预制菜的“性价比”,换谁都得膈应。

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商家和监管“双管齐下”。对商家来说,与其藏着掖着,不如主动“亮底牌”:在菜单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现炒”“预制”,比如红色标现炒、蓝色标预制,让消费者一目了然;透明厨房也别只做“摆设”,可以用直播镜头对着灶台,让大家看到食材从切配到下锅的全过程,吃的就是一个“放心”。

而监管层面,也该出台更细化的规则。比如规定餐饮门店预制菜占比不能超过30%,避免预制菜“霸屏”菜单;对坚持“零预制”的饭店,发放专属标识或证书,贴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既是荣誉也是“信任背书”,让消费者能快速“锁定”靠谱的店。

说到底,食客追的“现炒”,不只是新鲜的口味,更是餐饮行业该有的“真诚”。预制菜可以是餐饮的“帮手”,但不能成为商家“偷工减料、忽悠消费者”的工具。毕竟,没人会拒绝便利,但所有人都讨厌被套路。

如果是你,会特意选“拒绝预制菜”的饭店吗?遇到预制菜冒充现炒菜的情况,你会当场较真吗?

来源:小编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