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网上“对战”是9月10号晚上正式打响的。当时罗永浩发了条动态,直接吐槽西贝的菜几乎都是预制菜,还 “又难吃又贵”。
西贝和罗永浩的 “口水战” 已经持续5天,直到现在,相关的讨论和言论仍在发酵。
这场网上“对战”是9月10号晚上正式打响的。当时罗永浩发了条动态,直接吐槽西贝的菜几乎都是预制菜,还 “又难吃又贵”。
没想到这话一下戳中了不少人,网友们纷纷赶来附和,说 “确实难吃”“价格虚高”,几乎一边倒地挺老罗。
你想,西贝老板贾国龙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被这么公开吐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他反应特别快,转天就找来了记者采访,语气十分肯定地说:“我们西贝绝对不可能用预制菜。”
为了证明自己,贾国龙还特意把罗永浩当天吃饭的菜单给调了出来,一项一项指给记者看,反复强调 “我们家价格公道,菜品也都是现做的,根本不是预制菜”。
最后他还放了话,说罗永浩这是恶意吐槽,自己肯定要告他,态度是又急切又透着委屈。
其实贾国龙的心态也能理解,毕竟他是老板,企业就是他的 “钱袋子” 和心血。罗永浩一句话下去,说不定就影响了顾客的选择,断了他的财路,换谁能不急呢?
可罗永浩是谁啊?那可不是一般人。早年他就敢跟西门子 “硬刚”,直言对方冰箱门关不严,还当众怒砸冰箱,一下就让西门子损失了几十个亿,口碑也跌了一大截。
贾国龙这又是澄清又是放话要告人的架势,在罗永浩眼里,估计跟 “挑衅” 没两样。
于是9月11号晚上,罗永浩直接公开 “悬赏”:谁能提供西贝用预制菜的线索,他奖励10万块钱。
可连罗永浩自己都没料到,这10万块钱还没等砸出声响,贾国龙这边先 “自乱阵脚” 了。
先是西贝自己在公开菜品制作过程的时候,不小心把现成的料理包照片也放进了说明里——这可不就等于自己递了把柄,承认有预制菜嘛。
随后直播的时候,厨师又亲口承认说店里有隔夜菜。而且记者们还发现,西贝的菜品,有的保质期很长,鱼质保18个月,连西兰花都能质保24个月。
再后来,网友们顺着线索深扒,西贝也不得不承认,自家确实有一些菜品是隔夜的。
这么一来,罗永浩压根没费啥劲,就等于打赢了这场 “口水战”。但对西贝来说,这事儿才刚刚开始,后面的麻烦还多着呢。
接下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这三家央媒接连发文,内容不用细品,光看标题和核心观点就知道态度有多明确了。
人民日报点出这事关乎 “消费者知情权” 和 “行业健康发展”,新华社直接拆解预制菜的争议焦点,央视新闻则搬出了国家关于预制菜监管的通知。
这明摆着是在敲警钟,根本不存在 “包庇” 一说,等于给这场风波定了调——企业得正视问题,不能含糊。
面对这阵仗,西贝的态度终于软了下来。
经过5天的拉扯,西贝官方在9月15日13点左右更新了动态,这次可不是跟罗永浩叫板 “示威”,而是实打实跟广大网友 “示弱” 认错了。
他们发了一篇长文道歉信,字里行间透着诚恳,这哪是简单的道歉,简直是递上了一份改头换面的 “投名状”。
信里,西贝直接亮出了9项整改决心,全是奔着网友最在意的点去的:所有用大豆油的菜品,全换成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里的牛肉酱、猪排烩酸菜的猪排,都改成门店现场制作。
连之前能提前备好的手撕椒麻鸡,也调整为生鸡到店现煮,连燕麦小米粥里的金瓜泥,都要换成新鲜金瓜片现熬。
至于大家吐槽的 “保质期太长” 问题,西贝也承诺会跟供应商沟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时长。
看这整改清单就知道,这几天网友的骂声、建议,他们是真听进去了,而且把调整时间都定在了 10月1日前完成全国门店落地。
有意思的是,西贝这 “认错整改” 的态度,还真跟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回应对上了。
之前西贝刚出事时,于东来就站出来力挺,说 “做好一个企业太不容易,要理性帮助企业改善”,结果被网友群嘲 “瞎站队”,骂他迟早要 “打自己脸”。
可西贝道歉当天,于东来又发了最新回应,解释自己之前力挺西贝,不是盲目站队,而是希望大家能 “理性帮助企业改善问题”,而不是一棍子把企业打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于东来自己就是做企业的老板,太清楚把一个企业做好有多难 —— 从选品到管理,从生存到发展,每一步都不容易。
所以在他看来,大家有不满可以提建议、指问题,但别用一味的指责和谩骂把企业推向绝境,希望每个人都能多存点善念,给企业改正的机会。
西贝大概也领会了于东来的这份好心,在道歉信里还特意提了一嘴,说会向于东来学习,好好打磨产品、对待顾客。
这应该就是于东来最想看到的结果:不是让大家放过西贝的错,而是希望西贝能真的改掉缺点、越做越好,而不是被舆论彻底抹掉。
不过,西贝这边道歉的态度看着挺诚恳,罗永浩那边却没打算轻易罢休。
西贝的道歉信刚发出来,罗永浩就抓住了里面的漏洞,追着要说法:“你之前不是拍着胸脯说‘100% 没有预制菜’吗?这个承诺现在怎么算?”
还直接戳穿整改时间的问题:“说政策十一落实,那十一之前就还让顾客吃那些长保质期的料理包、隔夜菜?”
不过有意思的是,罗永浩虽然对贾国龙不依不饶,对丁东来却挺尊敬,特意说 “不希望于东来来搅浑水”,还强调:“真想毁了西贝的不是群众,是贾国龙自己当初的虚假宣传和硬杠态度。”
其实回头看这事儿,好像各方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没大错:消费者不想花高价吃预制菜、隔夜菜,图的是实在。
贾国龙最后拿出了整改的态度,也算正视了问题;于东来希望给企业留个改正的机会,是懂做企业的难处。
就像于东来说的,大家真正在意的不是 “搞垮谁”,而是 “企业能不能变好”。如果西贝真能说到做到,把承诺的整改落地,真的对消费者负责,那大家也未必非要揪着过去的错不放。
希望所有企业都能从这事儿里吸取教训:消费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嘴硬挣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产品和真诚的态度攒出来的。大家说呢?
来源:木乔简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