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偶遇“外星人”后,孙少平的感情归宿有了答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8:11 3

摘要:如果一个人是按自己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有什么遗撼,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地伤痛。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人类之树谁知凋落了多少这样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美丽的花朵凋谢了也是美丽的。是的,美丽。美丽的

本文解读《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三十六、三十七章。

第三十六章开头的几段话写得极好:

如果一个人是按自己法则寿终正寝,就生命而言,死者没有什么遗撼,活着的人也不必过分地伤痛。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凋谢了。人类之树谁知凋落了多少这样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美丽的花朵凋谢了也是美丽的。是的,美丽。美丽的花朵永不凋谢;那花依然在他心头开放。

我们都知道,这是孙少平在思念田晓霞。

时间已经来到次年春天,伤感而断魂的清明时节。我们看到的孙少平,看起来比过去消瘦了一些,眼神和脸色却更加严峻,头发总是被汗水卷曲得零零乱乱。

显然,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劳动,但还没有从晓霞牺牲的悲痛里走出来。许多日子了,他天天都会孤身一人走到矿区的山野深处,随意在某个无人处停下来,或坐,或躺,或久久地驻足而立

这不是休闲,而是思念。

这一天下午,孙少平竟见到了田晓霞:

她头稍稍偏歪着,淘气地对他笑。这张脸是有动感的,甚至眼睫毛的颤动都能感觉到。嘴在说着什么?但没有声音。这好象是她过去某个瞬间的形象……对了,是古塔山杜梨树下那次他拼命向她喊叫,但发不出声音来。

这是强烈的思念的结果,不过作者写道,这是外星人通过心电感应感受到了少平的痛苦,于是使用远超地球人能力的技术让少平见到了晓霞。

路遥用了一章来写少平与外星人的对话。

说实话,路遥和书中的孙少平一样,有关外星人的知识来源于一些书籍资料,可谓非常有限,况且可以说凡是见识过刘慈欣《三体》里的黑暗森林的读者都会觉得那些有关外星人与地球的联系(包括友好与敌对)的传闻都太幼稚了,所以这里就不展开了,只是引用一下这次对话(其实就是一个梦)带来的对孙少平精神的影响:

他孙少平接触了又怎么样?他还是他,地球还是地球;生活依然照旧,什么也不会改变;他仍然要为生存奋斗;要劳动、吃饭、睡觉;该笑时会笑,该哭时会哭;就是今天晚上,十二点钟还得准时换上臭烘烘的工作衣,坐着铁罐笼到井下去掏炭

但是,无论这是一场梦还是别的什么,他感到今天这场经历无形中打破了他思维已经达到的疆界,使他能以更广阅的视野来看待生活和生命了。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象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

夜晚,当孙少平从宿舍走向区队办公楼准备下井的时候,一路上望着矿区闪烁的灯火,望着满天繁密的星斗,猛然感到了一种突发的激动,以致都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了。

路遥绝非想给《平凡的世界》染上一层科幻色彩,他只是借用了宇宙之大和人类之小的巨大反差来给孙少平一个机会,打开心结,重新开始生活。

这个目标达到了,我们也不用计较路遥写外星人显得幼稚了。

孙少平的工作发生了变化,他意外被提拔为采煤二班班长。这是件好事,间接地接了师傅王世才的班。

不过,这个班长并不好当。该班八成是协议工:合同期三年、保留农民身份,缺乏煤矿主人翁意识,管理难度大。

事实上,孙少平能当上班长,除了他工作勤奋,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能打架镇住人。在有些地方,拳头才是硬道理。

让少平一战成名的正是一班的安锁子。俩人经此前不打不相识成了伙伴,这回主动提出追随孙少平到二班。

安锁子干活卖力,不仅是出色的斧子工,还帮少平镇压调皮协议工,更带出两名优秀斧子工,成了少平的得力助手。

当然,孙少平凭的绝不只是拳头。

作为班长,少平需统领60多人,他继承已故老班长王世才的遗风,以实干和智慧管理:虽有文化,井下急时也会骂脏话,但始终体谅下属,凭过硬的井下技术(任何活都拿得起)和对人的关照赢得尊重和拥戴。

他先巧妙团结协议工的三个县籍领袖,借其影响力稳住群体;面对麦收矿工偷跑致停产的难题,他自掏腰包请和安锁子吃饭,共同制定土政策:私自离矿分档处罚,同时建议出勤奖励。

此方案获矿上重视并完善推广,不仅平息协议工骚乱,他班出勤率还超85%,成采五区乃至全矿出煤率最高的班。

怪不得贾平凹说路遥是作家中的政治家”,写孙少平的的管理举措,在现实中也是有用的。

大牙湾煤矿还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彰。当然,表彰的是矿领导,跟孙少平这个小小的班长是没关系的。

但孙少平不会在乎这个,不仅因为这是体制内不成文的规定,更因为孙少平不是为了“功劳及相应的利益而工作,对他来说有价值的需求并不在这里。

繁忙的工作之余,孙少平也有他的生活:工余复习数、理、化备考煤炭技校;用廉价收录机听贝多芬音乐,尤其《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常让他梦回故乡。

尤其是每看晓霞日记都如庄严仪式,捧着日记本时视线常被泪水模糊。

尽管思念晓霞仍令他痛苦,但是比之以前,他明确有了一个出口:几乎可以说不由自主地去惠英嫂家:

和嫂子、明明以及那条可爱的小狗呆一会,他的心情就会平伏一些。在失去晓霞以后,他潜意识里特别需要一种温柔的女性的关怀,哪怕是在母亲和妹妹的身边呆一会,他的坏心绪也许就能有所改善。

惠英嫂早就听说了晓霞牺牲的事,从情感层面说,她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因此完全能体会少平的痛苦。她千方百计用好饭、好酒、好话和一个女人的全部温情来安慰他。

从生活现实说,惠英嫂希望少平振作,能有大前途,因为她知道,他的前途也就是她和明明的前途——她毫不怀疑,他就是当了‘皇上’也不会忘记她和明明的。

所以少平还常去惠英嫂家,帮劈柴担水,惠英嫂以温情安慰他,甚至每顿饭都为他留酒杯。

有个片段值得摘录:

明明看他推让着不叫母亲炒菜倒酒,就在旁边说:少平叔叔,就是你不来,我妈妈每顿饭都把酒杯给你搁着哩!少平举起的酒杯在嘴边猛地停住了。他呆呆地怔了一会,然后便一饮而尽。这醇美的酒啊!

休班时,他还和惠英嫂、明明及小黑子去矿区东边山野放风筝。他帮明明握着手绽线团,小黑子追着风筝跑,惠英坐在草地上,看着眼前温馨场景,眼中满是泪光。

看到这些场景,相信诸多读者都会跟我一样心中一动,这是不是一个家庭的温馨画面?

事实上,《平凡的世界》是以孙少平回到大牙湾煤矿结束的,而彼时彼地,惠英嫂带着明明和小黑子等待在他。

这分明暗示着,少平是与惠英嫂结合的。这好像有点让一些读者不满。我却并不觉得突兀。

惠英嫂并不比少平大多少(她比王世才小八岁),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爱人,而在此以前少平对惠英嫂来说早已像是骨肉至亲,少平也不可能丢下对她们娘儿俩的责任;而更重要的是,作为时刻处于危险境地的少平来说,惠英嫂的温柔善良给了他最深的慰藉,特别是在永远失去晓霞之后。

来源:陈想书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