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中在韩志愿军第十二批烈士遗骸回国了,这片乡土再一次迎来了我们的英雄。
9月12日,中在韩志愿军第十二批烈士遗骸回国了,这片乡土再一次迎来了我们的英雄。
针对此次执行接运任务,咱们派过去的是运-20,期间有4架歼-20护航,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在感念烈士英魂的同时。
心中也不禁感慨,中国空军如今真滴很强大。
遥想2011年,咱们当时连一架像样的大型运输机都没有,还因花千万美元买下三架乌克兰眼中的“废铁”,而饱受国际舆论嘲笑。
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硬是从那布满铁锈的“铁疙瘩”和欧美的技术封锁中,逆袭自主研制出了国产军事运输机,威震7800公里。
你要问如何做到的吗?唯有那满腔的热血与赤诚的心……
运-20迎接烈士英魂
2011年冬天,乌克兰梅利托波尔机场的角落里,三架伊尔-78像被遗弃的巨人。
它们从1987年下线后就没怎么好好飞,二十年间在露天里搁置,机身蒙皮上的锈迹用手一刮就掉,有些接缝处甚至能看到里面的管线。
每当谈起这个大家伙,当地的技术员就直摇头。
这几架飞机的锈蚀率超过40%,航电系统通电就报错,故障率超过一半,想修都没地方下手,不如拆了卖零件。
伊尔-78
可拆零件也不划算。
当时乌克兰经济困顿,军工企业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拆这三架飞机要雇人、租设备,算下来成本比卖零件的钱还多。
可就当乌克兰把它们归为“负资产”时,意外发生了。
中国主动递来了橄榄枝,4470万美元,买三架飞机,还要全套技术手册。
报道
这个价格顿时让外界炸了锅。
要知道,印度2003年买同款伊尔-78,6架据说花了1.5亿美元,平均每架2500万。
俄罗斯当时的新机报价,更是中国这单的四倍多。
俄罗斯媒体酸溜溜地写,中国人是不是不懂行情?花4700万买三堆废铁,还乐呵呵地要技术,简直是送钱给乌克兰。
国际军事论坛上,不少人调侃中国空军怕是急疯了,连破烂都要。
伊尔-78
可他们没看到,中国谈判团队在签合同时,特意加了一条,需提供伊尔-78加油系统的设计图纸与维护手册。
这三架“废铁”,从一开始就不是用来飞的,而是用来“学”的,我们要自己蹚出了空军崛起之路。
飞机刚运回国,工程师们就把它们推进了车间,第一时间启动拆解。
没用多久,机身、机翼、加油吊舱就被拆成上千个零件,密密麻麻铺了大半个厂房。
伊尔-78
尽管当时不少人还不知道如何制造,可他们坚信,有这3个“样本”,就是啃也必将活生生啃出运输机。
截止到2013年底,团队一共从这三架“废铁”里提炼出几十项关键技术。
从耐高温的密封材料,到燃油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再到加油软管的编织工艺,每一项都填补了国内空白。
原来的“破烂”,真成了中国航空的技术教材,也为后来运-20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运输机
当时,西安飞机厂里,运-20的研发正遇到瓶颈。
作为中国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的机身设计、机翼布局都要从头摸索,尤其是怎么在运输机上装加油系统,没人有经验。
这时伊尔-78的技术积累派上了用场。
设计团队借鉴了伊尔-78的“机翼储油”思路,把机翼内部掏空,做成密封油箱,既不占货舱空间,又能增加载油量。
运-20
但他们没照搬,而是做了改进。
用“超临界翼型”替代原来的平直翼,让机翼的储油容积变多的同时,还减少了相当可观的飞行阻力。
后来运油-20的载油量能超过100吨,比伊尔-78的65吨多了近一倍,这个设计功不可没。
发动机的突破更让人振奋。
运-20刚首飞时,用的是俄罗斯D-30KP2发动机。
运-20
这款发动机虽然可靠,但油耗高、推力小,让运-20的航程少了近1000公里。
研发团队憋着一股劲,拿着伊尔-78发动机的图纸当参考,结合国产技术,硬是搞出了涡扇-20。
2022年,装着涡扇-20的运-20首飞成功,航程提高到了7800公里、载重超过66吨,性能基本媲美美国的C-17.
运输机
更重要的是,它支持硬管加油,给预警机加油时,效率是软管的两倍,连轰-6N都能靠它实现“远海巡航”。
2022年,第14届中国航展上运油-20第一次公开亮相。
当它和歼-20编队飞过天安门时,外媒才惊觉,中国不仅学会了造加油机,还造得比原厂好。
特别是疫情的时候,那真是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什么叫原来的“借鸡生蛋”,终究长的能比鸡还“壮”。
运输机给战机加油
2020年初新冠疫情最严重时,运-20载着医疗物资和专家,飞赴巴基斯坦、泰国、缅甸。
当时很多国家停了国际航班,运-20的每一次起飞,都是“生命速递”。
2021年郑州暴雨,运-20又紧急空运救灾物资,连冲锋舟、发电机都能整架装,灾区群众看到蓝白相间的机身,就知道救兵来了。
报道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
运-20从西南某军事机场起飞,携带人员、工作车辆、救灾物资共14蹲前往一线,大大提高了当地抗灾、救灾效率。
哪怕是今年1月份的西藏日喀则地震,救灾的路上也同样有运-20的身影,可见其含金量有多高。
它的每一次起飞,就意味着又有幸存者能被及时救援,免受灾情进一步伤害。
信源:红星新闻 2025年9月12日关于“英雄今归来!接运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已从韩国起飞 广播:异国埋忠骨,山河盼英魂”的报道
信源截图
回望2011年那笔交易,在乌克兰眼中卖的是“废铁”。
可咱们却知道,三架锈迹斑斑的加油机,4000万美元订单的背后,是中国逆袭欧美的“跳板”。
从拆解零件到掌握核心技术,从运-20服役到外媒震惊,中国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
再看运-20迎接烈士回家的场景,心中不禁涌现出一股自豪,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
来源:九初浅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