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不再是“避风港”?弱美元周期开启,最新报告揭示投资新逻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7:55 1

摘要:美银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发布的最新研报,直接点破了一个核心信号——美元的黄金时代或许正在悄然落幕,“除了美元,什么都能买”(ABD)的新时代正全面开启。这种转变背后,有哪些不可忽视的信号?

美银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发布的最新研报,直接点破了一个核心信号——美元的黄金时代或许正在悄然落幕,“除了美元,什么都能买”(ABD)的新时代正全面开启。这种转变背后,有哪些不可忽视的信号?

近期,投资圈内最热的话题无疑是美联储即将召开的议息会议。多数市场人士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会降息25个基点,这不仅是货币政策的一个动作,更被解读为美国经济增长重启的信号。Hartnett直言,本次降息的“可信度”较高,刺激了风险资产的回暖,甚至助推了风险平价策略创下2024年以来的新高。

但一些投资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或许有人会说,降息意味着美国经济存在隐忧,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可事实是,年初至今,美元指数已下跌10%,同期黄金大涨38%,全球股市涨幅25%,比特币也有23%的涨幅。美元和石油却成为“最大输家”,石油价格下跌13%。数据本身就说明了市场资金正在流向非美元资产。

有人质疑,美元的弱势会不会只是短期现象?从另一个角度看,Hartnett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名义GDP自2020年以来暴涨54%,但这种高速增长终究会见顶。

Hartnett预计,2025年美国名义GDP年化增长将从6%放缓至4%,政府支出与劳动力市场的降温难以逆转。只要名义增速见顶,美元作为全球资产“避风港”的地位就面临挑战。

曾几何时,“除了债券皆可买”(ABB)几乎成为投资界的共识。过去几年,受益于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和通胀预期,债券市场遭遇了残酷熊市,资金大量涌向股市、黄金等风险资产。但Hartnett认为,这一轮ABB交易逻辑正在走向终结。

他给出的信号非常直接:美国长期债券收益率有望在2025年见顶,债市的熊市周期或许已经走到尽头。或许有人会认为,债券回暖无非是资金避险,但数据给出的线索更值得深思。小盘股相对于大盘股的滚动回报率,已经逼近近百年来的最低点。这意味着,长期被忽视的利率敏感型资产正在积蓄反弹动力。

美元走弱的另一大逻辑,是欧美、亚洲同期财政扩张和通缩时代的终结。这直接带火了黄金等非美资产。Hartnett用“战略性资产”来形容黄金——今年以来,黄金不仅涨幅惊人,单周资金流入更创下历史第四高纪录。或许有人担心,黄金牛市是否已经进入“喧嚣”阶段,涨势还能持续多久?

从数据来看,全球资金正在寻找对冲美元贬值和“无政府状态”风险的出口。黄金锋芒毕露,比特币同样受益,甚至成为部分投资者避险的新宠。

Hartnett还提出,通过配置中国科技股,可以有效对冲美国AI资产泡沫带来的风险暴露。这一建议值得关注,毕竟全球科技创新早已不再局限于硅谷,亚洲科技市场的活跃度同样不容小觑。

2024年以来,AI无疑是全球资本市场最闪耀的明星。Hartnett指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占现金流比例,从2023年的35%猛增到72%,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资本开支如此激进,势必加重企业债务压力,尤其依赖私募信贷进行融资。

或许有人会问,科技行业的信贷利差为何反而处于1997年以来最窄水平?这背后的逻辑是,信贷投资者暂时对AI行业“烧钱”风险选择性忽视。市场似乎陷入了对风险“视而不见”的状态,这种“乐观”一旦遭遇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或许会引发剧烈调整。

Hartnett用“PPP”模型剖析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三重变量——政策、盈利与政治。

政策方面,美联储降息被广泛解读为“先发制人”,带动信贷利差收窄、银行和小盘股上涨。但一旦信用利差扩大、银行股跌破关键点位、或小盘股无法突破高位,则可能意味着美联储其实在“落后于曲线”,经济增速或将继续放缓。

盈利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疲软,过去半年平均每月新增就业仅6.4万,是2020年以来最低。但股市财富效应依然强劲:2024年美国家庭股权财富增加9万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又增3万亿,三季度再增3万亿,支撑了消费和市场信心。

来源:素年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