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 BBA 主导的 30 万级豪华轿车市场,消费者往往面临这样的困境:花 40 万买辆奔驰 E 级入门版,却只有基础配置;加钱选装智能驾驶和舒适功能,落地直奔 50 万。但开启预售的享界 S9 增程版,用 31.8 万起的预售价和 “全系标配即满配” 的玩法,
30 万买豪华轿车,享界 S9 为何是 “降维打击”?
在 BBA 主导的 30 万级豪华轿车市场,消费者往往面临这样的困境:花 40 万买辆奔驰 E 级入门版,却只有基础配置;加钱选装智能驾驶和舒适功能,落地直奔 50 万。但开启预售的享界 S9 增程版,用 31.8 万起的预售价和 “全系标配即满配” 的玩法,把这场 “豪华游戏” 彻底搅了局。它不是简单的性价比突围,而是用华为全栈技术重构了 “科技豪华” 的定义 —— 当传统燃油车还在靠车标溢价时,享界 S9 已经让豪华体验落地到每个细节。
外观设计:撕掉 “油腻” 标签,科技感长出新模样
第一次在停车场看到享界 S9,很难相信这是一台 30 万级的轿车。5160mm 的车长比奔驰 E 级长出 68mm,却没有传统行政轿车的臃肿感,溜背式车顶从 A 柱顺滑过渡到车尾,搭配 19 英寸星轨轮毂,像一艘低空飞行的未来舰艇。引人注目的是 “寰宇大灯”,4 组百万像素投影模块不仅能投射迎宾光毯,还能在露营时投出 100 英寸巨幕看电影,孩子趴在车窗上数着 “星星灯语” 的样子,让隔壁奔驰车主都忍不住探头张望。
车身颜色上,我觉得选 “浩宇蓝” 准没错,这种源自宇宙深空的配色在阳光下会泛出细密的金属珠光,阴天时又像蒙上一层雾面质感,比黑色显年轻,比白色有档次。细节处的 “反豪华套路” 更见心思:无框电吸门开合时几乎没有噪音,轻轻一推就自动吸合,再也不用像开老款宝马那样 “摔门”;电子外后视镜不仅能在雨天自动除雾,还能在窄路会车时自动放大侧方画面,新手再也不怕蹭轮毂。对比同价位 BBA 万年不变的 “双肾格栅”“星辉标”,享界 S9 的设计更像一场无声的宣言:豪华不该是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而是能与生活场景互动的灵动美学。
空间表现:从 “老板座” 到 “全家桶”,重新定义豪华实用性
坐进享界 S9 的后排,最直观的感受是 “反套路”:3050mm 的轴距比奥迪 A6L 长 26mm,却没有把空间浪费在 “视觉拉长” 的鸡肋设计上。身高 1 米 8 的乘客坐在后排,膝盖离前排座椅有两拳距离,55° 可调的零重力座椅一躺,电动腿托刚好托住小腿,周末带父母去郊区,二老能一路半躺着追剧,再也不会抱怨 “轿车坐着窝腿”。更妙的是座椅材质:标配的半苯胺真皮比奔驰 E 级的人造革细腻得多,菱形格纹缝线不仅好看,还暗藏人体工程学支撑,连续坐 4 个小时腰不酸、背不僵。
传统豪华车的 “后排鄙视链” 在享界 S9 这里被打破了:副驾座椅侧面有 “老板键”,后排乘客能直接调节前排位置,给孩子安装安全座椅后,不用再麻烦前排驾驶员;中央扶手箱打开是带制冷功能的小冰箱,放几罐可乐或母乳袋刚刚好;后备箱常规状态能塞下 3 个 28 寸行李箱,后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纯平空间,上次帮朋友搬婴儿床,居然连包装盒都不用拆。对比之下,奔驰 E 级的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宝马 5 系的后备箱开口小得连婴儿车都得侧着放,所谓 “豪华” 在实用性面前反而成了短板。
内饰座舱:当鸿蒙生态住进车里,豪华有了 “智慧温度”
启动享界 S9 的瞬间,HarmonyOS 等座舱豪华科技配置让人眼前一亮,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15.6 英寸 2.5K 中控屏和 AR-HUD 抬头显示同步点亮,星环式中控台像展开的双翼,松露棕内饰搭配羊毛地毯,既有北欧简约风又不失东方雅致。惊艳的是鸿蒙座舱的交互体验:喊一声 “小艺,我有点热”,空调会自动调低 2 度并切换内循环;导航时手指在中控屏向右一划,路线就投屏到 AR-HUD 上,再也不用低头看手机;停车时打开 “影院模式”,32 英寸激光巨幕从车顶降下,25 扬声器的华为 Sound 音响一放,后排瞬间变成私人影院 —— 这套体验放在 50 万级的雷克萨斯上要加钱选装,在享界 S9 上却是全系标配。
细节处的 “科技普惠” 更打动人:前排座椅通风是吸风式设计,夏天后背不会被冷风直吹得难受;后排有独立的 5.5 英寸秘书屏,能调节座椅、空调和投影,老人小孩也能轻松操作;中央扶手的无线充电板支持双设备快充,再也不用抢 USB 接口。对比宝马 5 系那套逻辑复杂的 iDrive 系统、奥迪 A6L 过时的双屏设计,享界 S9 的座舱就像从功能机直接跨到了智能手机,那种流畅度和场景适配性,用过就回不去了。
四、安全配置:从 “被动挨打” 到 “主动预判”,重新定义守护逻辑
传统豪华车的安全宣传往往停留在 “多少颗气囊”“高强度钢占比”,但享界 S9 把安全做成了一套 “智能防御体系”。被动安全方面,车身用了 24% 的热成型钢(强度 1500MPa 以上),A 柱和车门防撞梁能承受 10 吨以上的冲击力,C-NCAP 碰撞测试综合得分 92.5%,比同价位 BBA 高 5 个百分点。但真正的亮点在主动安全:4 颗激光雷达(含 3 颗固态雷达)组成的超视距感知系统,能识别 250 米外的钢筋、台阶甚至路上的积水反光,有次雨夜在高速上,系统提前 1.5 秒识别到前方抛锚车辆,自动减速并变道,避免了一次追尾事故。
日常用车场景中,这套安全系统更像个 “隐形保镖”:城区跟车时,前车突然急刹,系统比人反应快 0.8 秒开始制动;路过学校路段,会自动降低车速并打开 360° 环视;甚至在停车场倒车时,能识别后方突然窜出的小孩,边刹停边发出警报。对比奥迪 A6L 需要选装的驾驶辅助(2.5 万元)、奔驰 E 级 40km/h 以上才生效的主动刹车,享界 S9 的安全配置不仅全系标配,还实现了 “从防碰撞到防意外” 的跨越 —— 豪华的意义,不就是让家人坐得安心吗?
智驾表现:当 “老司机” 遇上 AI,驾驶从此分两个时代
第一次用享界 S9 的 ADS 3.3 高阶智驾,让我意外的感受是 “不像电动车的智能驾驶”。传统电车的跟车要么太猛要么太怂,而享界 S9 在高速上会根据车流自动调整跟车距离,遇到大货车会主动往内侧车道偏 10cm,留出安全空间;城区路口能识别红绿灯倒计时,绿灯亮起前 1 秒就开始蠕动,避免被后车按喇叭;值得一提的是跨楼层代客泊车,在商场地下停车场,把车开到入口就能下车,它自己会识别空车位,甚至能避开地面的消防栓和减速带,停好后还会发消息告诉车主 “停在 B2 层 123 号”。
这套系统的硬件底气在于 4 颗激光雷达 + 12 颗摄像头 + 3 颗毫米波雷达的全域感知,能看清黑夜中的雪糕筒、识别施工路段的临时标线,甚至在暴雨天也能保持稳定。有次在胡同里会车,两边停满了车,只剩 2.2 米的宽度,系统自动计算后缓慢通过,后视镜距离两侧车身只有 5cm,看得人手心冒汗,结果稳稳当当开过去了 —— 这种极限场景的处理能力,远超传统 BBA 的 L2 级辅助驾驶(大多只能在高速用用)。更重要的是,这套智驾系统没有 “科技焦虑”:方向盘握感像传统燃油车,加速刹车不突兀,老人孩子坐了不晕车,真正把智能驾驶做成了 “省力不省感” 的体验升级。
选购建议:30 万级的 “价值判断题”,到底在选什么?
如果你的需求是 “买个车标撑场面”,那奔驰 E 级的立标、宝马 5 系的蓝天白云标依然能满足你,但你得接受:40 万的入门款只有 1.5T 发动机、手动调节座椅、简陋的车机系统,想有舒适配置和智能驾驶?再加 5-10 万选装吧。而享界 S9 增程版的 “降维打击” 在于,它把 30 万级市场变成了 “体验选择题”:
选享界 S9:适合注重家庭体验的务实派,31.8 万的 Max 版已经标配零重力座椅、4 激光雷达智驾、鸿蒙座舱,相当于花 30 万买了台 “50 万级配置的豪华车”,每天通勤纯电续航 260km(Ultra 版 365km),一周充一次电,周末长途满油满电跑 1355km,没有续航焦虑,养车成本还低(6 年免费保养省 3 万 +)。选传统 56E:适合品牌忠诚度极高的用户,比如非 BBA 不买的商务人士,但你得接受:更高的油耗(百公里 10L+)、更落后的车机(堪比老年机)、更贵的维修保养(换个大灯 1.5 万),以及 “智能驾驶基本靠手” 的传统驾驶体验。享界 S9 的真正颠覆性,在于它让 “豪华” 回归本质 —— 不是车标有多亮、镀铬条有多粗,而是能不能让用户的每一次出行都更轻松、更安全、更有温度。当 30 万级市场还在为 “要不要加钱选装” 纠结时,享界 S9 已经用 “全系标配即满配” 改写了规则:真正的豪华,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而该是多数人的日常。
这或许就是燃油车倒计时的真正意义:不是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而是更懂用户需求的产品,终将取代那些躺在品牌溢价上睡大觉的旧时代产物。享界 S9 的出现,不是要打败 BBA,而是要证明:当科技与豪华真正结合,30 万级市场可以有更美好的样子。
来源:湘湖百晓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