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29岁,被爸妈催婚催到不敢回家,可我真的不想把日子过成他们那样。
我29岁,被爸妈催婚催到不敢回家,可我真的不想把日子过成他们那样。
2024年结婚登记又掉15%,生育率只剩1.1,热搜挂了一整天,评论区吵翻天。
问题很简单:不结婚、不生娃、甚至离婚,到底是我们太自私,还是现实太狠?
先说钱。
我和前任算过一笔账:一套郊区小两居,首付啃老60万,月供八千,三十年。
婚礼、酒席、钻戒、蜜月,再加十万。
孩子出生到幼儿园,奶粉尿片早教班,一年又烧掉七八万。
工资条上的数字永远追不上账单,谁还敢把结婚证当护身符?
再说时间。
公司九点打卡,晚上九点下班,回家瘫在床上刷手机,连恋爱都嫌累。
女生更惨,HR拐弯抹角问婚育计划,升职机会直接打折。
结了婚,生娃、带娃、辅导作业,等于再打一份没有工资的工。
自由没了,睡眠没了,连名字都变成“XX妈妈”。
不逃才怪。
离婚率高,不是婚姻变脆,是人变清醒。
我妈那代人觉得离婚丢人,忍一辈子。
现在民政局门口排队的小两口,上午领证下午离,图个痛快。
感情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散,谁也别耽误谁。
孩子当然会受伤,可天天看父母冷战的阴影更大。
躺平不是懒,是止损。
我同事小赵,985毕业,卷了三年升组长,工资涨两千,头发掉一半。
去年他辞职去云南开民宿,朋友圈每天晒太阳撸猫。
收入腰斩,但他说终于像个人。
三十岁前拼 KPI,三十岁后拼 ICU,这笔账谁都会算。
专家爱讲人口结构、养老危机,听着像新闻联播。
我只看见身边一个个具体的人:
有人为了学区房掏空六个钱包,有人离婚后带着孩子搬回爸妈家,有人辞职gap一年被骂废物。
他们的焦虑不是数据,是明天要不要继续交房租。
政策喊了几年降房价、给补贴、延长产假,落到我们头上像隔靴搔痒。
房价降五千,工资也降五千,补贴三千,托费涨四千。
真正该做的是让工作别那么卷,让幼儿园别那么贵,让女生敢怀孕,让男生敢休假。
说穿了,年轻人不是不想爱,是爱不起。
不是不想生,是生不下。
不是不想拼,是拼没用。
什么时候能把“好好生活”四个字从口号变成日常,结婚生娃自然水到渠成。
别把责任全推给个人,也别指望一纸政策瞬间翻盘。
先让加班少一点,钱包鼓一点,日子松一点,再谈传宗接代的大局。
否则,催得再凶,我们也只会把户口本锁进抽屉,继续一个人点外卖。
来源:乡野之间邂逅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