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女子脖子长疙瘩以为是脂肪粒,确诊HPV!医生:这些部位注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7:00 1

摘要:几个月过去,那颗“脂肪粒”不仅没消,反而慢慢长大,颜色也变深了些。家人劝她去医院皮肤科看看。结果一查,医生面色凝重地说,这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属于高危型HPV感染,需要进一步检查。

57岁的张阿姨在一次洗澡时,摸到脖子后侧有个小疙瘩,不痛不痒,她以为是脂肪粒,没放在心上。

几个月过去,那颗“脂肪粒”不仅没消,反而慢慢长大,颜色也变深了些。家人劝她去医院皮肤科看看。结果一查,医生面色凝重地说,这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属于高危型HPV感染,需要进一步检查。

HPV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常与女性宫颈癌联系在一起。但让人意外的是,HPV并非只攻击宫颈,它可以在身体多个部位潜伏、繁殖甚至诱发癌变。脖子上的小疙瘩,若是由HPV引起,往往被误认为是寻常疣、痣或者脂肪粒,极容易被忽视。

HPV是种病毒家族,目前已知有200多种亚型,分为低危型与高危型。低危型多表现为疣类症状,而高危型如16、18型与癌症发生高度相关。研究显示,约70%的宫颈癌与HPV16、18型直接相关。而在头颈部,包括咽喉癌、舌癌、喉癌的患者中,约有30%-50%检测到HPV阳性

HPV并不总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我们在临床中见过不少中老年患者,他们并无高危行为史,却在鼻咽、口腔、甚至脖子皮肤上长出HPV相关病变。这种情况往往让患者难以接受,但从病毒学角度看,HPV可以通过皮肤破损、共用毛巾、剃须刀等方式传播,尤其在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被激活。

张阿姨的情况正是如此。她在洗澡时可能无意中搓破了皮肤,加之年过半百,免疫功能已不如以往,病毒趁虚而入。高危型HPV在皮肤上形成的病灶,不是普通的赘生物,它可能每月以毫米速度生长,表面呈灰白或淡褐色,质地较硬,轻压可能出血。

通过活检确诊后,我们建议张阿姨做了全身筛查,尤其是口腔、喉部、外阴等区域。幸运的是,除脖子那颗瘤体外未发现其他异常,但她依然需要定期随访,因为HPV具有潜伏期长、复发率高的特点,一旦激活后,病毒可在局部反复引发病变。

过去我们总以为HPV是年轻女性的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研究发现,50岁以上女性的HPV感染率在近几年显著升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会影响局部免疫屏障,使病毒更容易入侵。

2023年《中华妇产科杂志》一项多中心研究指出,55岁以上女性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率高达18.4%,远高于年轻女性的清除率。

另一个被忽视的部位是口腔。我们在口腔科接诊时,常发现患者口腔黏膜上有不明原因白斑或小疣体,经检测为HPV相关。口交行为、共用牙具、假牙不清洁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美国癌症协会2022年数据显示,由HPV引发的口咽癌在男性中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这一变化提示我们,HPV的威胁已不再局限性别、年龄或部位。

但并不是所有感染HPV的人都会得癌。关键在于病毒能否被清除。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在1-2年内清除90%的HPV感染,但高危型持续存在超过2年,就可能引发细胞变异。这个“持续感染”才是我们真正要防的。张阿姨的那颗疙瘩,存在已超过1年,属于高危信号。

临床上,我们常用PCR检测判断HPV类型,再结合病理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多数早期病变可以通过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无需药物。但在病变范围大或复发频繁时,需联合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咪喹莫特软膏使用,帮助清除病毒。

HPV不只是一种病毒,更像是一种“潜伏的策略家”。它可悄无声息地改变细胞DNA,诱导癌前病变。我们曾接诊过一位63岁的老太太,因长期喉咙异物感就诊,胃镜没问题,后转至耳鼻喉科才发现舌根部有一颗米粒大小赘生物,活检为HPV阳性。后续手术切除,病理提示早期鳞癌。

这类病灶若在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若拖延至症状明显时才治疗,预后就大大下降。可惜的是,大多数人不会将“一个小疙瘩”与癌联系起来。很多患者来医院时,病灶早已侵犯深层组织。

除了脖子和口腔,肛周、指甲周围、女性外阴、男性阴茎根部也常是HPV偏爱的部位。尤其是肛周部位,因清洁难度大、皮肤易破损,HPV极易在此繁殖。我们建议有肛周瘙痒、反复疣体的人群及时做HPV检测。

在治疗之外,预防更重要。三种HPV疫苗目前已广泛应用,无论男女,接种年龄越早,效果越好。虽然张阿姨已错过最佳接种年龄,但她的家人,包括儿媳、孙女都可通过疫苗获得保护。疫苗主要预防高危型HPV感染,降低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是一种成本效益极高的公共卫生策略。

定期体检也是关键。女性应坚持做宫颈TCT+HPV联合检测,男性可定期检查口腔、肛周部位。一颗小疙瘩、一次轻微瘙痒,可能就是身体在“报警”。忽视它,也许就是错过早期干预的机会。

我们常说,病毒没有脚,却能走遍全身。张阿姨的经历提醒我们,不要用肉眼去判断一个病灶的严重性,也不要轻信经验判断。任何在身体上生长、颜色改变、质地变硬的皮肤病变,都应引起警觉。

医学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你跑得越快,它就越难追上你。我们不可能阻止病毒存在,却能通过科学手段让它无处藏身。HPV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认知是否足够、行动是否及时。

在门诊我常和患者说,别怕知道结果,怕的是你拖着不查。很多疾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这也是写下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愿每一个对“脂肪粒”掉以轻心的人,都能从张阿姨的故事里多留一分警觉。

[1]王丽.高危型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癌关系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58(2):89-93.
[2]周建新.HPV感染与头颈癌关系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5):321-325.
[3]李雪梅.老年人群HPV感染特点及筛查策略研究[J].中国肿瘤防治,2024,31(4):272-27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健康之光兰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