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班牙比斯开省格乔市(人口约 7.9 万)的海岸悬崖,曾因自然景观知名,但从2015年起,有人开始频频驻足于那片悬崖,不是为赏景,而是为守命。
西班牙比斯开省格乔市(人口约 7.9 万)的海岸悬崖,曾因自然景观知名,但从2015年起,有人开始频频驻足于那片悬崖,不是为赏景,而是为守命。
2015年,14岁的纳罗亚在这片悬崖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父亲雷卡尔德(Recalde),从那一刻起,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不是每一位失独的父亲都能站起来,更不是每一位能选择直面痛苦。他没有去寻找慰藉,而是开始调查自杀背后的诱因。他加入了当地的Bihozbera协会,并在2021年投身于名为“Zurt”的自杀干预项目。
从那时起,他和一群志愿者,每天在悬崖旁设立“倾听点”,为陌生人提供陪伴,坚守 8 年。
有人会说:自杀预防是心理医生的职责,不是志愿者可以承接的工作。这个疑问看似合理,但也正是Zurt项目存在的现实基础。
志愿者不是医生,但正因为不是医生,他们比医生更容易接近当事人。他们不问诊断、不写处方,只是人性对人性最基本的回应。
在Zurt项目看来,自杀并非全部源于严重精神疾病,很多人陷入困境只是因为临时看不到出口。如果能在那个临界点有人搭把手,他们也许就不会走上终点。
Zurt项目除了设“倾听点”,还做了另一件让人意外的事。
他们在城市的人行道、公交站牌、街道灯柱上,贴了数十张印有求助信息的小贴纸。此外,在当地电影院的电影放映前,也会播放一段由项目制作的自杀干预宣传片。
这些举动曾被质疑太“简单”:贴纸能有用?看个短片就能打消轻生念头?
事实却让人重新评估这些“简单”背后的效能。多项研究指出,在自杀危机中,只要当事人能及时接触到求助渠道,有80%的自杀行为是可以避免的。有时候,一句“你并不孤单”的提醒,就足以中断那个决定性动作。
而Zurt项目正是用这些成本极低的方式,把“你可以活下去”的信息嵌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贴纸、短片的作用不在于直接救命,而在于为“求生欲”争取一次喘息的机会。
Zurt 项目是 “格乔 Bihozbera 协会在 2021 年发起的”,且是 “西班牙为数不多的社区自发干预项目之一。
除了贴纸与倾听点,Zurt还为当地警察、急救人员提供培训课程,协助他们识别高危信号。志愿者还与药店合作,在柜台张贴帮助热线,与社区商家开展讲座,逐渐形成一张向城市各个角落延伸的网络。
这种网络无法替代专业医疗,但它弥补了传统系统中常被忽略的“临界点”人群。正如精神科医生乔恩·加西亚-奥尔马萨所言:“并不是所有自杀者都患有精神疾病,有些人只是短时间陷入心理封闭,走不出来。”
西班牙的天主教文化曾将自杀视为禁忌,直到不久前,自杀者仍被拒绝埋葬在教堂墓地,也无法举行宗教葬礼。
家庭不仅失去了亲人,还得背负道德层面的羞辱。再加上媒体长期回避相关报道,整个社会氛围对自杀保持沉默。
Zurt项目通过持续的社会行动,试图扭转这种禁忌。
项目成员伊齐亚尔·伊莱拉指出,公众对自杀的基础认知依然缺失,连部分医疗专业人员也持有偏见。而在教育系统内,心理学专业直到近年都没有涉及相关内容。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巴斯克自杀学协会与大学合作,2020年推出了首个线下研究生课程,涉及心理学、新闻学、法医学等多个领域。
开课四年来,已有约100人完成学业。这些人将是未来传播正确自杀认知的中坚力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西班牙全国有3846人自杀,巴斯克地区为169人。其中75%是男性,近半数集中在40至60岁之间。老年人群体中,80岁以上男性自杀率最高。
但精神科医生加西亚提醒公众不要只盯着数字。他说,识别出的自杀行为越来越多,不代表问题加剧,而是说明社会识别能力提升。以往很多高危行为被忽略,现在开始进入公共视野,这反而是一种进步。
Zurt项目正是这种识别机制的一部分,让更多人意识到:自杀不是命运,而是可以中断的过程。
悬崖上有人在守,说明这个社会,还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
来源:老徐述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