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6年春天,山东临沂郊外的一处农家院子里,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正在写文件。突然,警卫员送来一封延安的电报。罗炳辉读完电文,神情变得严肃——中央军委要求重新调查七年前被错误处决的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的案子。他放下笔望向窗外的群山,思绪回到了1934年那
1946年春天,山东临沂郊外的一处农家院子里,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正在写文件。突然,警卫员送来一封延安的电报。罗炳辉读完电文,神情变得严肃——中央军委要求重新调查七年前被错误处决的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的案子。他放下笔望向窗外的群山,思绪回到了1934年那个血色的傍晚。
那时在鄂豫皖根据地,红25军即将开始长征。担任皖西北地区党组织负责人的高敬亭浑身是血冲进指挥部,手里抓着被子弹打穿的斗笠,身后原本三百多人的赤卫队只剩十七人。他沙哑着嗓子对军长徐海东喊:"给我留点人,大别山的火种不能灭!"正是这句话,让红28军得以重建,也开启了这位"大别山战神"最悲壮的岁月。
1935年2月,天柱山鹞落坪飘着细雪。破庙里,二十八个衣衫破烂的红军战士围着火堆取暖。新任红28军政委的高敬亭掏出半块发霉的麦饼,掰成二十八份——这是他们三天来唯一的粮食。
"同志们,整个鄂豫皖根据地就剩咱们这些火苗了。"高敬亭的声音在漏风的庙里格外清晰,"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雪水在地上画出大别山的地形,把部队改组成便衣侦察队,创造出独特的"四打四不打"战术:有把握、收益大的仗就打;没把握、吃亏的仗就躲。靠着这种灵活打法,红28军在国民党17万大军围剿中奇迹般存活下来。
在潜山妙道山,高敬亭带着战士假扮烧香百姓,智取保安团;在霍山黄尾河,他们伪装成迎亲队伍,突袭敌军运输队。最出名的是1936年9月太湖县刘家畈战斗,趁着雨后大雾设埋伏,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团,缴获12挺机枪和800多支步枪。蒋介石气得在日记里写:"高敬亭这个祸害,非除不可!"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时,高敬亭却接到特别消息:国民党派人来谈判。在岳西县青天畈的祠堂里,他腰别双枪坐在太师椅上,面前摆着《共产党宣言》和抗日纲领。
国民党代表刚开口:"只要贵军接受改编......"高敬亭就拍桌子站起来:"改编可以,但队伍必须我们自己带!"经过五天谈判,最终达成停战协议。这份协议比国共正式合作还早两个月,毛泽东后来称赞:"高敬亭在谈判桌上打出了共产党的骨气!"
然而新四军成立后,担任四支队司令员的高敬亭引发争议。他坚持"三不交"原则:不交人、不交地盘、不交指挥权。在舒城训练时,他当众处决了私拿百姓财物的警卫连长,结果被人批评"像旧军阀"。
1939年5月,安徽青龙厂的夜晚格外寒冷。被撤职关押的高敬亭在禁闭室写下第八份检讨:"我高敬亭要是对党不忠,天打雷劈!"他想念三个月前叶挺军长视察时的夸奖,想念周恩来的嘱咐,更想起跟随自己三年的警卫员万海峰——此刻正在门外站岗的年轻人。
6月24日清晨,万海峰端着早饭推开门,只见高敬亭的衣裳叠得整整齐齐,桌上留着没写完的抗日建议书。这位32岁的战将未经中央批准就被秘密处决。临刑前他最后说:"请告诉毛主席,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魂。"
1975年11月,病床上的毛泽东看到高敬亭女儿写的申诉信,颤抖着写下批示:"这个案子处理错了。"三年后,中央军委正式为高敬亭平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当年那个年轻警卫员万海峰,此时已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他戴上上将军衔时,特意在肩章旁别了一枚红28军的旧徽章。
历史最终给出了公正答案。高敬亭带领重建的红28军,在三年游击战中拖住国民党68个团,消灭敌人18个整营,为红军长征争取了时间。他创建的四支队打响新四军抗日第一枪,到1939年已发展到一万一千多人,成为新四军最强的主力部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