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先别急,作为一个在种菜路上踩过无数坑的“实战派”,我真心劝你,这次可别盲目照着这句农谚种葱蒜啦!很多人年年不听劝,结果年年种菜年年亏,不是出苗情况差,就是后期长不好。
又到农历七月,很多人准备按照“七葱八蒜”的农谚来安排葱和大蒜的种植了。
但先别急,作为一个在种菜路上踩过无数坑的“实战派”,我真心劝你,这次可别盲目照着这句农谚种葱蒜啦!很多人年年不听劝,结果年年种菜年年亏,不是出苗情况差,就是后期长不好。
其实呢,不是老祖宗说错了,而是我们没有搞清楚这句农谚背后真正的适用条件。
“七葱八蒜”,从字面意思理解,指的是农历七月种葱、八月种蒜,这是传统大田种植时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种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极大。
北方的漠河,可能9月就已经雪花飘飘,气温早早降到了适合大蒜生长的低温范围;而南方的广州,11月才刚刚入秋,天气还比较炎热,温度远高于葱蒜适宜生长的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套农谚显然无法做到全国通用。
比如,在北方,若按照农历八月种蒜,可能蒜苗还没来得及好好扎根,就遭遇了严寒,难以越冬;而在南方,若按农历八月种蒜,气温还较高,大蒜可能会出现烂种的情况。
如今,大多数人是在楼顶、阳台或者小菜园里种菜,这和传统的大田种植环境截然不同。
在楼顶和阳台,光照强度、通风条件、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都和大田有很大差别。
楼顶和阳台在夏季阳光直射下,温度比大田更高,冬季又更容易受到冷风侵袭,昼夜温差变化也更大,这对于葱蒜的生长都有着重要影响 。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高温、暖冬现象越来越常见。
以往依靠稳定的四季气候总结出的“七葱八蒜”,在如今的气候条件下,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比如暖冬年份,大蒜无法完成正常的春化过程,来年就可能不抽薹,严重影响产量。
那么,到底该怎么种葱蒜,才能避免踩坑呢?我总结了下面这3个关键要点,只要照着做,你也能种出粗壮葱白、饱满蒜头。
不要盲目按照农历时间来播种,而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温度情况来决定。
- 北方(华北、东北)地区:大葱建议在8月中下旬播种,这个时候气温开始下降,适合大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大蒜则要在9月上旬种下去,因为北方冬季来得早,要赶在寒潮来临前,让大蒜有足够的时间生根发芽,并且记得在寒潮前盖上保温膜,防止大蒜被冻伤。
- 南方(华南、长江流域)地区:大葱9月播种更为稳妥,此时南方气温还是比较高,播种后一定要做好遮阳保湿工作,可以使用遮阳网,避免幼苗被晒伤晒蔫。
大蒜则要等到10月下旬再种,如果种得太早,遇到暖冬,大蒜无法完成春化作用,第二年就很难抽薹,影响产量和品质。
- 通用判断法:这里有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播种时机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摸土。在大晴天,将手插入5厘米深的土层,如果感觉不烫手,而且温度低于25℃,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播种葱蒜的好时机。
在阳台、楼顶等特殊环境种菜,需要掌握一些特别的技巧。
- 选对容器:种植葱,要选择深度25cm以上的长条盆,这样才能给葱的根系足够的生长空间,让葱白长得粗壮。种植大蒜,则要用直径20cm以上的宽口盆,一盆种8 - 10瓣就可以了,不要贪多,不然蒜瓣之间会争夺养分,影响生长。
- 配土要轻:推荐使用“腐叶土4份 + 椰糠3份 + 蚯蚓粪2份 + 稻壳炭1份”的配土方法。这样的土壤重量轻,不会给楼板造成太大压力,同时肥力充足,能满足葱蒜生长的需求。
- 浇水有招:最好安装一套滴灌系统,这样可以精准控制浇水量,避免浇水过多或过少。同时,在土表铺一层陶粒,陶粒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减少水分蒸发,还能防止烂根。
- 空间利用:如果空间不够,可以使用立体种植架,进行立体种植。在葱苗期,可以和生长周期短的快菜混种;大蒜旁边则可以套种菠菜,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提高种植效率。
面对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我们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 高温来袭:在播种后,可以覆盖稻草、落叶等,这些覆盖物可以起到保湿防晒的作用,保护幼苗不被高温伤害。雨后,及时撒上枯草芽孢杆菌,它可以调节土壤微生物平衡,预防烂根等病害的发生。
- 暖冬种蒜:在两广、海南等暖冬地区种蒜,由于冬季温度较高,大蒜难以自然完成春化。所以在种蒜前,先把蒜瓣放在冰箱冷藏7天,进行人工春化,这样才能让大蒜顺利长出蒜薹。
- 光照不足:如果种植环境光照不足,比如一些被建筑物遮挡的阳台,可以使用全光谱植物灯进行补光,每天补光2小时左右,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葱蒜徒长,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结尾:
“七葱八蒜”这句农谚,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它曾经在传统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时代在发展,气候在变化,我们的种植环境也和过去大不相同。
我们不能再一味地照搬老经验,而是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种植方法。
只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气候”制宜,才能真正实现“葱蒜自由”,收获满满的喜悦。
来源:咖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