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雪糕经济学:20元一根的文创冰品,为何比门票更赚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6:23 1

摘要:近年来,博物馆的体验门槛在下降,参观不再是单纯看展览、听讲解,而变成“拍照标志性展品 + 品尝特色文创食品”的复合消费。这其中,雪糕成为新晋爆款。


01 从“看展”到“打卡+甜品”——文创雪糕兴起的背景

近年来,博物馆的体验门槛在下降,参观不再是单纯看展览、听讲解,而变成“拍照标志性展品 + 品尝特色文创食品”的复合消费。这其中,雪糕成为新晋爆款。

据相关报道,文创雪糕设计让雪糕从“单一卖点小吃”升级为“场景消费+社交分享”的产品。各大博物馆与景区,比如北京圆明园、山东省博物馆、西湖等,都开始推出以馆藏文物为灵感的雪糕造型,雪糕也被列入博物馆/景区标配文创品之一。

在「中国冰淇淋市场白皮书」中,2024年全国冰淇淋市场收入高达1374亿元人民币,消费者对雪糕产品的创新、外观、IP结合、健康成分都有更高要求。雪糕不再只是“消暑食品”,其审美与情感属性被放大。


02 文创雪糕凭什么可以卖20元?

为什么20元一根雪糕能被接受?成本+场景+用户心理三者组合起来往往会使价格被放大。

1.成本因素:文创雪糕比普通雪糕在原材料、外包装、造型设计、模具制作、品牌 IP 授权等方面成本更高。这些雪糕往往不是工业流水线的简单雪糕,而是定制形状、与展品或文化元素相关的设计。比如贝贝瓶与多个博物馆合作,雪糕设计师要先做外形设计、反复模具打样,包装上也会印有对应博物馆名称或IP图案。

2.定价心理与愿付溢价:游客到博物馆,已经带有“文化+打卡+体验”的心态,买这根雪糕,不只是为了降温,而是为了把这根雪糕变成朋友圈、社交平台里的照片,是一种情绪价值的消费。20元/25元雪糕往往自带“纪念品”属性。根据报道,在景区文创雪糕中,很多消费者认为“雪糕造型非常吸睛”“味道只是其次”“拍照比口感重要”是买单的重要因素。

3.边际利润较高:与门票不同,门票的收入往往被按比例分给公共设施、人员支出、安全、维护等;而雪糕这种即食消耗品,边际成本低(原料+人工+冷链设备+租金分摊等),一经火起来,利润空间可观。


03 真实案例:三星堆与邯郸博物馆的冰品实验

三星堆文创雪糕:据报道,三星堆博物馆在其餐饮区推出文创雪糕后,每天能卖出两三千支雪糕。这个数字说明,仅雪糕一个品类就能形成稳定销量,对比单根20元/25元的价格,营业额迅速累加,对餐饮及文创板块贡献显著。邯郸博物馆:河北邯郸博物馆2025年春夏季推出以馆藏文物造型为灵感的创意冰淇淋,平均每天销售过百支,游客反馈说这是他们“又能吃又能看艺术+拍照”的新体验。虽不是全部的景区门票倍于雪糕收入,但这类冰品被看作文创与餐饮收入中非常亮眼的补充。

这些案例显示,雪糕类“打卡友好”的文创食品在展示馆中拥有天然优势:低门槛,易被传播,能迅速吸引游客附加消费。


04 为什么比门票“更赚钱”的情况存在

尽管门票仍然是博物馆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文创冰品甚至在某些情境中“比门票更赚钱”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1.消费频次与高频性

游客买门票一般一次/季节性访问,而雪糕这种食品可以在游客参观过程中的多个时刻消费(中场休息、边看边吃、拍照后小吃点补能量)。高频性使得同一个游客可能多次消费。

2.客单价与附加值

门票定价受公共政策、展览规模、基础设施限度等因素制约。不少博物馆门票价格中庸,而雪糕类产品因为其文化+情感+社交属性,可以设置一个较高单价。比如上面那类形象雪糕,售价15–25元/根,是一个普通冰品无法匹敌的价格点。

3.渠道与边际成本低

雪糕的原材料、冷链、点位租金等虽然也有成本,但相对于大型展厅维护、安全讲解、展览运输保险这些门票成本要低很多。售卖点如果设计在游客必经或休憩路径上,其额外投入小但曝光率高。

4.疫情与免费开放政策后的补偿机制

在很多城市博物馆实行“免门票”或门票优惠政策后(部分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或部分展览免门票),门票收入增长空间被压缩。文创及餐饮服务成为博物馆新的收入增长点。近年来,有报告指出虽有免费政策,但博物馆整体收入并未下降,主要得益于文创产品、授权、衍生品收入占比提升明显。


05 局限与风险:雪糕经济不是万灵药

不过,雪糕类文创产品要稳健盈利并非没有挑战。

l季节性强:冰品销售受到气候影响严重,夏季销量可观,冬季甚至几乎为零。展馆所在地气温、游客构成(是否有大量外地游客)决定了其受欢迎程度的季节性变动。成本高低参差:若造型、包装、IP授权投入过高,而销量无法支撑,反而会拖累整体运营。设计不够吸睛或与馆藏文化关联度低的雪糕可能被游客认为是“噱头”,难以持续。品质与安全风险:雪糕类食品涉及冷链、卫生等监管,任何原料或保存问题都会对博物馆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同质化问题严重:很多景区博物馆纷纷跟风做造型雪糕,造型雷同、包装类似,失去特色与差异性,导致热度下降。

06 行业趋势与未来机会

基于现状和风险,可以看到几个趋势和机会:

1.IP与文化元素深耕:雪糕造型若深度结合展品或地方文化,如馆藏陶器或雕塑图案,能提升文创感与认同度,这部分已经在多个博物馆成功实践。比如山东省博物馆的“亚丑钺”雪糕,北京圆明园的荷花雪糕等。

2.融合社交与体验:雪糕不仅食用,还承担“拍照”“打卡”“视频内容”的角色。商家常鼓励游客拍照分享以换取优惠,这是低成本的营销与传播机制。例如,游客吃岐江桥造型雪糕拍照打卡可享折扣。

3.定价分层与产品多样化:推出基础款与限量款/造型款,满足愿意为外观付溢价的人群,同时留有廉价选项维持普遍购买率。

4.延展渠道:除了博物馆门厅或景区点,现在还有夜市、博物馆商店、线上预定+线下取货等渠道。

5.政策支持与规范化:随着文创政策持续支持,博物馆文创收入被纳入公共文化统计,IP授权、食品安全、品牌管理标准会更加明确。


门票廉价没关系,雪糕甜品牢记

一张小小的门票或许让你第一次走进博物馆,但那根造型优美奇特的文创雪糕,常常能在你参观过程中给你留下小确幸的记忆。它以“小而美”的姿态,创造附加价值,不只是经济收益,更是文化体验与情绪连接的桥梁。

在门票收入受政策或展览成本限制的当下,文创雪糕成了不少博物馆和景区的“软金矿”:游客愿意掏钱为“情感+视觉+味觉三重体验”,商家愿意投入设计与社交曝光以撬动非门票收入。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你去某个知名博物馆,你是否愿意花 20 元买一个造型特别、拍照好看的文创雪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来源:旅游地产观察

相关推荐